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這部影片拍了49年,只為告訴你這3個人生真相

這部影片拍了49年,只為告訴你這3個人生真相

帶你讀完52本書

2000萬閱讀愛好者關注

回復【早安】領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文 | 木木 · 主播 | 楚翹

一光一影一世界。

一痴一笑一人生。

本周,我們每天為你解讀1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帶你體驗大千世界、品味百態人生。

紀錄片之旅

七歲真的能看老嗎?

生活在底層的人真的不會成功嗎?

出生是否真的能決定一個普通人的命運?

1964年,英國導演Michael Apted也許同樣是在思考這幾個問題的時候,突然靈感乍現,於是他找來一群來自不同階級的7歲小孩 ,挨個進行採訪。

之後每7年,他再找到當年的那群孩子進行記錄,如今這部紀錄片已經拍到了第8集,也就是說,拍最近一集的時候那些孩子已經56歲了。

這部紀錄片堪稱為英國最偉大的紀錄片之一。

導演拍攝這部記錄片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想真實地呈現階級壁壘等現實問題。

在這14個被選中的孩子中,有的家境優渥,也有的出身貧民,很多年後,通過跟蹤發現,出生優渥的孩子繼續著上一代的富足生活,出生貧窮的孩子依然過得平庸甚至貧窮。

於是很多人從這部記錄片中得出一個結論:階級已經固化,普通人將永遠無法跨越階層,去獲得成功。

可是,所謂的「成功」,從來都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我們的生活是一個多維的組成,世俗的成功,僅僅只是人生眾多的維度之一。

在這部記錄片中,有人看到階層,有人看到教育,而我看到的,卻是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他們依然擁有著幸福最真實的樣子。

生命這條河,處處是幸福的轉機

Sue來自於倫敦的平民區,這相當於中國的普通工人階層。她24歲結婚,但在35歲的時候,帶著兩個孩子成為單親媽媽。

她說:「單身媽媽會不容易,錢不夠用,孤身一人,連個能訴苦的人都沒有。」她坦言那段時間,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

Sue讓我最感動的是,她始終擁有一顆追求幸福和保持上進的內心,不將就、不屈從,這讓她的人生後半程出現了很大的轉機。

她遇到了那個真正對的人,兩人在一起十多年,感情頗好,在後來兩期的採訪中,她總會開朗大笑,幸福洋溢。

42歲時,她重新開始做全職工作,在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法律系協助安排課程。

56歲的時候,她成為整個課程的總統籌,可以當著五百多人演講而毫不怯場。

她從來沒有上過大學,卻在龐大的大學機制中心工作得遊刃有餘。除此之外,她參加話劇演出,站在台上唱歌,實現自己從小的演戲夢想。

她離過婚,做過單親媽媽,曾落魄地面對著自己的人生,可是如今的她站在講台上,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光芒萬丈。

同生活在這個階層的大多數人一樣:她八十歲的父母住在廉租房裡;孩子們沒有能力買房;家裡的房間小到連電腦都放不下;自己的退休金不多,也不知道夠不夠用……

養老、房子和票子,哪一樣都是壓在心頭的巨石……

但是她說:我們為什麼要對自己的過去後悔,只要有個溫暖的家,不愁吃喝,我就滿足了。

我們常常覺得生活很苦,壓力太大。

但是,出身工人階層,並且遭遇婚變的她,依然活出了自己的幸福。

身邊有人愛,便是煙火人家裡最大的幸福

第一次見到Paul,就被這個憂鬱的孩子深深地揪心,他自帶一種憂鬱的氣質,話語中有著無盡的傷感。

他是個在福利院長大的窮孩子,從小性格孤僻、內向、自卑。

當上流社會7歲的孩子讀著《金融時報》,明確地知道自己將來要讀牛津,並進入政壇的時候,這個來自英國社會底層的孩子,完全不知道大學是什麼,他的人生願望還只是:「不要被欺負」。

好的婚姻是重生,這一點用在Pual身上,真的是非常恰當。他曾說如果結婚,就一定要擁有幸福的婚姻。

所幸,他真的擁有了適合自己的愛情。

愛情的驚人魔力讓他越來越開朗,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我常常在想如果他沒有遇到蘇珊娜,是不是還在憂鬱地搬著磚頭?

及至花甲之年,在他們的眼神里,也依然全是清澈的愛意。導演問:「你覺得你愛他嗎」?她說:「當然,非常愛。」「還來電嗎?」「有啊。」

自從結婚後,每次看到Paul, 都覺得他很安心,靦腆地笑著,話不多,但是眼底嘴角全是滿滿的幸福。

他們的生活並不算富裕,育有一兒一女,女兒是家族裡第一個大學生,兒子在汽修廠工作。

馬太效應說: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當年讀著《金融時報》的孩子們,順利地沿著自己的軌跡成為高級律所合伙人;而出生底層的Paul,卻一直都做著底層的工作:泥瓦匠,工廠工人,老年社區打雜……

但是,他認為,無論發生什麼,人們都要努力活下去,好好生活。導演問:會以成功或者失敗來衡量自己的人生嗎?

他說:不會,我覺得成功就是我們都坐在這裡,沒有發生什麼厄運。

什麼是幸福,我想這便是對幸福最好的註腳:有孩子們跑上跑下,有愛人在身旁……

誰說出身底層的人就不配擁有幸福?遇到一個對的人,便擁有了煙火氣息中最真實的幸福。

幸福也許只是一種態度

東區貧民階層出身的Tony,幾乎是整個片子里最令人開心的角色,儘管出身貧苦,卻從不影響他在鏡頭下笑容滿面。

他7歲決心要當騎師,14歲去當學徒,15歲輟學,21歲時想做計程車司機。同大多數出身底層的孩子一樣,他沒有上過大學,也沒有那麼大的人生格局。

很多人嘲笑他的夢想太卑微,目光太短淺,分分鐘被同齡人碾壓,隨時會被時代拋棄。

如今的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計程車司機,收入不太高,隨時面臨失業的風險。不僅如此,還需要資助兒子買車,幫精神不好的女兒照顧孩子……

但是,這完全不影響他對家人的愛和對生活的熱情。導演曾問他:你最後既沒成為騎士,也沒當成演員。

他揚著笑容答:做過,總比沒做過強!

他的人生哲學就是:有想法就去做,如果不成功就退出,並不為此而困擾。

Tony的人生態度真的註定讓他幸福一生。

每次看到他的時候,都很心安,那種感覺就是:你從來不會擔心他會過得不好。在他的臉上永遠都陽光燦爛。

幸福其實就是自己的一種生活態度。

富人有富人的樂趣,窮人有窮人的開心,這個出身貧民階層的男人,用自己的樂觀把所有的苦難都過成幸福。

在片中,我們看到了別人的真實人生,其實他們的人生也是我們自己的。

看著這14個孩子的軌跡,我發現幸福真的跟階級無關,富裕家庭的生活確實更輕鬆,但是普通人同樣也能獲得幸福。

那些出身普通的人,按照世俗的標準來看,他們的人生確實太過平庸,甚至窮困窘迫,但這一切並不妨礙他們在談到自己過往的人生時,流露出最真實的幸福。

在每個社會形態里,都會有階級固化,都會有貧富不均,每個人的出身以及性格也是千差萬別,但是生活其實一直都有無限種可以展開的方式。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下,去努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生活方式,不管在哪個階層,都可以讓自己觸摸到幸福。我想,這才是這部片子帶給我們的最大意義。

一周專題回顧 / 預告

#有書君說#

「每個人都需要一堂心理課,成為真正的自己」

有書聯合天才少女CEO、心理諮詢師 簡里里 開課啦!

長按識別圖片二維碼,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木木,職場媽媽,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心理學及教育學的終身實踐者。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最衝突的內心。公眾號:木木研習會(mumuyxh)。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授權請聯繫有書主編,微信號:youshuzhubi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對不起,我沒有義務為你買單」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