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後主:劉禪讓人懷念,孫皓被人狂懟

三國後主:劉禪讓人懷念,孫皓被人狂懟

原標題:三國後主:劉禪讓人懷念,孫皓被人狂懟


來源:GO野(GoyeChina)


同是三國弱勢力,同是亡國的最後一個皇帝,蜀漢的劉禪和東吳的孫皓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卻大不一樣,一個讓百姓懷念,一個被百姓咒罵,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這要從兩個人的所作所為說起。


劉禪是在《三國演義》里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他在位期間,其實應該算是個沒有過錯的守成之君。他對諸葛亮的絕對信任,儘管他可能不同意北伐,但還是毫無條件地讓諸葛亮放手去做。這讓人看到他的忠厚。蜀漢滅亡時,劉禪為了成都百姓,放棄戰爭和抵抗,又讓人看到他的為民著想。但三國後主孫皓就不同了。


孫皓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孫皓剛當皇帝時,也曾體恤官兵百姓,開倉振貧,並放出宮女給以婚配,就連宮苑裡的禽獸也都放了。


就當吳人都以為遇到明主時,孫皓如同變臉一樣突然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開始露出自己的本性:粗暴驕橫,好猜疑,好酒色。他的殘暴令人髮指,殺人形式和殺人理由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史書記載,孫皓嗜酒,每次舉行宴會,不管能喝不能喝,都要喝夠七升,不然,強灌。同時,他還讓人記錄下醉酒官員的醉話,有不滿情緒和說他壞話的,堅決秋後算賬,刑罰的方式有剝人皮、挖人眼等等,非常殘忍。


孫皓的愛姬派人到集市上搶百姓的財物,被管集市的中郎將陳聲依法處理,孫皓知道了勃然大怒,借口別的事情,用燒紅的刀,鋸截斷陳聲的頭顱,把他的身軀扔到四望山下。


孫皓懲罰人罰的原因也令人可笑,不是猜忌和盲目自大。樓雲和賀卲,兩人在路上遇見,小聲說了幾句話然後又笑了幾聲,就被孫皓認為說自己壞話,殺一個貶一個,被貶的這個最後也找借口殺了,還滅三族。


湘東太守張詠不交賦稅,殺。會稽太守車浚上表求貸賑災,殺,因為孫皓認為他在收買民心。尚書熊睦說了幾句勸諫的話,被孫皓用刀環砸死,身上的皮肉沒有一處完好。


除了殺人,孫皓還有一個特點:好色。他規定,凡是兩千石官員家的女兒,每年都要上報,等到了年齡先選妃,落選了才可以出嫁。他的後宮有幾千女子,他在皇宮裡開了一條河,如果哪個宮女被他玩膩了,或者犯了過錯,殺掉直接扔進河裡讓水沖走。


孫皓很寵幸張布的女兒張美人。他殺了張布後,故意問張美人,你父親到哪裡去了?張美人回答,被賊人殺了。孫皓哪聽得下這樣的話,亂棍把張美人打死。


事後,他又想念張美人,讓人雕了張美人的像,放在身邊每天看著。接下來,他又問張布還有女兒不。當他得知張美人還有一個出嫁的姐姐,就把她搶進宮裡。


如此殘暴、荒唐的皇帝,不但官員苦不堪言,老百姓也苦不堪言,都咒罵他不得好死。當東吳被北方的曹魏滅了,孫皓被帶離開東吳本土時,百姓們高興的不得了。這可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趁上廁所時對他說:「陛下,下次司馬昭如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視著宮殿的上方,接著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


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學了一遍。司馬昭聽了,即回以:「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

這是樂不思蜀的典故,很多人都說樂不思蜀的阿斗是真傻,但我卻覺得,這正是他的大智若愚。大家想想,要是阿斗真的每天愁眉苦臉,讓人覺得他想念家鄉,會不會被人懷疑他會意圖刺殺魏王或者司馬家人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這個時候,裝傻才是保命的唯一出路。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8個用人之術,讓他成了天下最會當老闆的人!
一本書,讓你讀懂《老子》5000言

TAG:明朝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