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高新明:疾病是吃出來的!

高新明:疾病是吃出來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過一個觀點:

多數疾病,都是不正確的營養導致的。

換句話說:疾病是吃出來的。

在過去物資貧乏的時代,大家吃東西是為了填飽肚子;在物質豐盛的現代社會,大家吃東西更多是為了享受。

但多數人都不知道,吃飯的真正意義是——獲取營養素。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大樓,營養素就是組成大樓的磚。今天缺一點,身體就會少一塊磚;明天缺一點,身體就會缺兩塊;這樣一塊一塊地缺下去,缺到一定時候,修復難度大了,疾病就產生了,當營養素缺乏到沒法修復時,樓就塌了,人就完了。

那麼,反過來看,當人產生了疾病時,如何治療?

我曾在很多場合和文章里質疑過現代醫學,現代醫學自恃「先進」、「科學」,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大醫院每天人滿為患,但尷尬的現實是,醫生們能治癒的病並不多,治療的方式,往往還伴隨著副作用。不僅是癌症這樣的絕症,包括現在常見的「三高」問題,多少糖尿病專家死於糖尿病,多少心臟病專家死於心臟病,多少心腦血管病專家死於急性心肌梗死,多少精神科醫生自己都長期失眠……醫生連自己都救不了。

為什麼?在我看來,現代醫學在忙著研究新技術、新藥品,但卻忘了我們老祖宗早就明白的一個道理:葯食同源。

不正確的營養會導致疾病,那麼換句話說,只要切斷不正確的營養攝入,再補充身體缺乏的營養素,就能治療疾病。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本身,才是最好的醫生。人體的構造是如此的奇妙,它不僅有自身的免疫力可以阻止病毒入侵,也擁有自動修復功能。

這一點,從小病來說,比如普通感冒,不用吃藥,身體就能自行療愈。那麼一些大病、疑難雜症呢?其實一樣的,身體同樣能自己治療,它只需要一種材料:營養素。

我行醫近30年,治癒過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症,也因此得到了一點名聲。但很多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人,對我抱有很多質疑:你的醫院裡,沒見什麼先進的治療儀器,也沒見你有多麼高深的治療手段,大醫院都治不好的,你憑什麼說自己治得好?

我可以不避諱地告訴大家:我的方法很簡單,為病人注入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加上飲食調整,阻斷錯誤的營養攝入。

後面一點,跟我們中醫上要求病人忌口是類似的,忌口非常重要,古代名醫張仲景早就說過,「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宜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便是此理。

遺憾的是,很多醫生只是隨口一說,很多病人也把忌口當成了耳旁風,導致疾病久拖不愈。

基於這一點,在我的醫院,很多病人我都建議住院,醫院提供食宿。但很抱歉,我們醫院的生活是很清苦的,一日三餐,就是大米飯加蔬菜,蔬菜里也很少加那些五花八門的調料。

說到這裡,我提醒大家一句,養生上提倡飲食清淡,這不是一句空話。蔥姜蒜以及辣椒,都該少吃。

大米飯是最養人的,可惜現在大家都流行吃大魚大肉,而少吃飯,甚至不吃飯。你要是去大的飯店就餐,嚷嚷著讓服務員來盆米飯,恐怕同桌的朋友和飯店的人都要暗暗嘲笑你呢。

但為什麼我們習慣說吃飯呢,這裡面有大智慧呀朋友們,《黃帝內經》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結果我們現在吃飯變成了吃菜,吃水果。

什麼東西對身體好,什麼東西對身體不好?教大家一個判斷方法,你將這東西抹一點在皮膚上,沒什麼反應的,說明非常平和,對身體有益;如果抹上會發紅、發癢、甚至有灼燒感,說明刺激性很大,對身體不宜。你抹點蔥姜蒜辣椒這類東西在皮膚上試試?

關於飲食營養與疾病的關係,我很早就意識到,也在「飲食導致疾病」的理念指導下,進行疾病的治療。好在最近幾年,醫學界也慢慢有了一些這方面的聲音,有位學西醫的王濤博士,寫了本書《失傳的營養學——遠離疾病》,美國一位權威的營養學專家雷·D·斯全德博士寫了本《別讓不懂營養學害了你》,這些專家的書里,其實都印證了我的觀點:

疾病是吃出來的,通過補充營養素和調整錯誤飲食,就能治療疾病。

今天先泛泛而談這麼多,篇幅有限,下周專欄中,我們再接著來談一些具體案例,讓大家了解,什麼樣的飲食,會導致什麼樣的疾病。希望大家持續關注。

—End—

說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本刊不持立場;

2、有需要諮詢高醫生疾病問題的,可加養生雜誌客服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神奇!一塊清濕餅,輕鬆逼出體內10年濕氣,比拔火罐強10倍
一道美味家常菜,通便排毒

TAG:養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