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營能打一個團,看看70年代蘇軍和解放軍的編製對比

一個營能打一個團,看看70年代蘇軍和解放軍的編製對比

上世紀6、70年代,中國面臨的外部形勢空前惡劣,同時與美蘇兩大超級強國處於對抗狀態,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為了捍衛國家安全,珍寶島衝突後中國不得不艱難地轉入戰時體制,大力擴充常規武裝力量。據統計,在70年代中期最高峰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數量達到了661萬人的歷史紀錄。除此之外,還擁有近3000萬武裝基幹民兵和近4000萬非武裝糾察民兵。那一時期的口號「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不是喊著玩的,中國就是要用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兩個超級大國之和來彰顯自己的軍事力量,警告和打消國內外敵對勢力侵略、顛覆人民共和國的企圖,鼓舞全國人民戰勝困難、抵禦外敵的信心。

然而,儘管中國武裝力量規模極其龐大,但發展建設的步伐遲緩,軍隊結構、作戰樣式和兵員、裝備質量都很落後,大大抵銷了數量上的優勢。特別是面對北方強鄰蘇聯的大規模裝甲集群和火力突擊的嚴重威脅下,拿不出更好的取勝辦法,只能依託步兵和炮兵為主要防禦力量,採取誘敵深入、人民戰爭、持久作戰、待機求變的抗日戰爭式戰略方針,盡量消耗敵人,以空間換取時間,求得外部形勢上的轉機,迫使侵略者放棄深入佔領中國的企圖。如果真到了這種落後抗戰的態勢,付出又一次巨大的民族犧牲已很難避免。

對於解放軍和蘇軍在作戰能力上的差距,我們用下邊兩組數據來對比說明一下。

70年代解放軍一個甲種步兵團編製:轄3個步兵營(每營520-550人,82毫米迫擊炮6門、82毫米無坐力炮4門、40火箭筒18具)、迫擊炮連(100毫米迫擊炮6門)、無坐力炮連(82毫米無坐力炮9門)、高機連(高射機槍9挺)、特務連、通信連、團機關和後勤(政治處、作戰投、軍務股、炮兵股、直政股、擔架排、勤務排、運輸排、軍馬所等),編製兵力約2700人,沒有坦克,沒有裝甲車,沒有高炮。

70年代蘇軍一個摩托化步兵團編製:轄3個摩托化步兵營(每營520人,裝甲車37輛、82毫米迫擊炮3門、85/100毫米反坦克炮4門、無坐力炮4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車1輛、40火箭筒27具)、坦克營(T62中型坦克31輛、裝甲車3輛)、炮兵營(212人,CY-100自行火炮10輛、反坦克導彈發射車6輛、120毫米迫擊炮6門、57毫米自行高炮6門、23-4自行高炮6門)、偵察連(113人,水陸坦克3輛、裝甲車7輛)、工兵連(60人)、通信連(60人)、防化排(17人)、團後勤分隊200人,編製兵員約2500人。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解放軍一個甲種步兵團和蘇軍一個甲種步兵團在兵力編製上差不多,但在火力上處於極大劣勢。僅靠團營屬82毫米以上40多門迫擊炮和無坐力炮,如何能打得過蘇軍31輛中型坦克、22輛自行火炮、130多輛裝甲車、15門重迫擊炮和9輛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呢?就算是蘇軍一個摩托化步兵營的火力投射密度,就已經超過了解放軍一個甲種步兵團,這還未計指揮、技術、協同和質量等方面的優勢。

當年的中國,真可以說在夾縫中生存,危機四伏兇險萬狀!中蘇大戰最終沒有爆發,不管怎麼說也是歷史的幸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都說越軍俘虜不好抓,解放軍尖刀排一次就逮了15個
後晉高祖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的千古罪人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