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媽媽為什麼可以自己帶孩子 還生3個?

法國媽媽為什麼可以自己帶孩子 還生3個?

在巴黎的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法國媽媽一個人帶兩三個小孩,還常常都是學齡前的寶寶。相比國內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帶一個寶寶的四對一甚至是六對一模式,法國的爸媽們是怎麼做到那麼輕鬆的呢?

帶娃神器用得溜

背帶 背巾 後背包

在巴黎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徒手抱娃的爸媽,都是用背帶,背巾,或者推車。背帶一般從寶寶4個月左右可以自己把脖子直起來了開始用。也有一些品牌的背帶從出生起可以用,4個月前臉朝爸媽,4個月後臉朝外。背巾則是一塊專門背寶寶的大圍巾,從出生就可以背起,寶寶的腦袋一側可以緊緊貼在媽媽胸前,聽著媽媽的心跳,很安穩。

背帶和背巾可以充分解放雙手。很多法國媽媽產假期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娃,往往是從孩子生下來起,就用背帶背著去買菜,看兒醫,在家也是一直背著,這樣既不耽誤媽媽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讓小寶寶睡的安穩。

相比之下徒手抱娃又累又束縛雙手,而且一不留神沒抱穩還很危險。最近一條新聞說印度的一對夫婦抱著一個小寶寶做電梯,掏出手機自拍,寶寶猛的一動就掉下去了。聽來令人難過。

寶寶推車大家都有,因為法國的公交車給嬰兒推車留下比較寬敞的位置,所以在這裡用推車推著寶寶乘巴士也是很普遍的。

還有一種背娃神器,寶寶後背包。類似一個巨大的登山包,實際上是寶寶的座椅,還有一個遮陽篷。對於想要帶著一個一歲以上的孩子旅行或者徒步的爸媽來說,非常實用。寶寶坐的舒服,爸媽背起來,重量也更加均勻分布。有一些景點階梯很多,帶著推車完全上不去,有了這個背包就輕鬆多了。

(從上到下:背巾,背帶,後背包。背巾圖片來自網路)

鞦韆 奶嘴 安撫巾

不僅出門充分解放雙手,法國爸媽在家帶娃也是不吝惜使用各種神器。

基本上每個法國寶寶,都有一個鞦韆椅,因為剛生下來的寶寶,更習慣在媽媽肚子里隨著媽媽走動而晃動的生活頻率,頭幾個月,有一個鞦韆椅,讓寶寶吃過奶在上面躺一躺,搖一搖,放鬆一下心情,媽媽也可以從一直背著寶寶的狀態里轉換一下。

在法國,常常看到大約2歲的寶寶叼著奶嘴四處跑,奶嘴掉了,爸媽馬上給他塞回去。奶嘴對於寶寶的安撫作用可以說是神奇,一個奶嘴可以解決大部分純粹鬧情緒的哭喊。

安撫巾則是對於一些稍大一點的孩子,想要逐步戒除奶嘴的話,可以用安撫巾來替代。安撫巾需要培養一段時間,寶寶一旦熟悉喜歡上了安撫巾,也可以輕鬆平復他的情緒。

(從上到下,安撫巾,鞦韆,奶嘴。安撫巾,鞦韆圖片來自網路)

嬰兒輔食種類豐富全面

法國超市裡的嬰兒輔食種類非常多,早中晚餐,不同月齡,都有針對不同需求的輔食。中國媽媽給寶寶添加的第一口輔食常常是加鐵米糊,而法國媽媽則是根據兒科醫生的指導從單一的蔬菜水果開始添加,慢慢過渡到多種混合果泥,以及含肉類,澱粉,蔬菜的綜合食物泥。超市裡現成的輔食搭配均衡,攜帶方便,解放了法國媽媽的勞動力不說,也方便爸媽們帶著孩子出遊。

即便是自己做輔食的爸媽,也常常購買冷凍蔬菜來製作。一次做很多,然後凍成冰格,每次化凍給寶寶吃。方便省事,而且法國的嬰兒營養師認為冷凍的輔食也並不損失營養。

心態好 社會氛圍寬鬆

法國媽媽們不焦慮

法國媽媽帶娃時放鬆的心態體現在方方面面。路上很少有當街打罵孩子的,都是盡量態度平和的講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們更能接受管教,也很少有當街大哭大鬧的。

孩子摔倒了,法國媽媽不慌不忙,不主動攙扶,有時候只是看一眼就走開了。小孩子們習慣了,也就不覺得摔倒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摔倒了馬上爬起來走開,很少見到躺在地上嚎啕大哭,要抱抱的。

法國託兒所里小朋友生病了相互傳染也很常見。因為大家都覺得小時候生小病發燒很正常,可以增強抵抗力。就拿水痘來說,周圍成年的法國人幾乎沒有人沒得過水痘,因為從小家裡如果有一個孩子得了水痘,就馬上把另一個孩子抱來一起洗澡交叉感染,兩個孩子一起發水痘照顧起來更方便,而且發水痘年紀越小風險越小。再看看周圍都已經當爸媽的中國人,至少一半都因為小時候呵護的很好,而沒得過水痘。

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孩子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法國人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孩子的到來為家庭增添了樂趣,但他們不會為了孩子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奏。該出門看電影吃飯,都不耽誤,找一個保姆看幾個小時就好。出去旅行,郊遊,徒步,能帶上寶寶去的地方都一起去,不用擔心寶寶生病了,累了,餓了,曬著了。只要一瓶萬能嬰兒退燒藥,和寶寶一起去行萬里路。這樣以父母為核心的家庭,寶寶不會養成自我中心的性格,更懂得協作。

社會育兒氛圍輕鬆 :這裡沒有熱心教你育兒的廣場阿姨

中國的廣場阿姨,對於指導別人育兒有一種特殊的熱情,即便是陌生人,也可以滔滔不絕的分享她的經驗。對於你夏天沒給孩子穿襪子,春天給寶寶喝了一口涼的奶,冬天沒給寶寶戴手套,在她都十分看不過去。但凡用一些自由輕鬆的育兒方式,比如去超市買現成的輔食來吃,用個鞦韆椅和奶嘴讓寶寶一天都不哭,大約這些廣場阿姨都要嘲笑你只會偷懶,不好好帶娃。

在法國,大家都相對保持友好的距離,不會對別人的生活方式過多評論指導,每個人都可以更好的實踐自己的育兒理念。

社保支援政策多

產假加育兒假,還可以一周只上4天班

法國的法定產假是產前6周,產後10周,社保提供工資補助,有一些大企業還會額外增加全薪產假的時間。如果生雙胞胎,產假翻倍。休完產假如果還想繼續陪伴寶寶,父母雙方都可以休育兒假直到寶寶3歲,這段時間內,公司為你停薪留職,前6個月還有政府補貼。

回去上班的媽媽,如果想多陪陪寶寶,也可以和公司申請一周工作4天,工資按工作時間比例折算。等寶寶長大了,再重新申請全職5天。

經濟支持 懷孕後期醫療全免 低收入人群有直接補助

法國生育率歐洲最高,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各種社會支持和政府補助。從懷孕第6個月起,所有醫療費用按社保標準全額免除,直到孩子出生的第12天。基本上只要不去私立醫院,生個孩子花錢不多。

低收入人群生了孩子還有一次性900歐和每個月180歐的補助。寶寶生下來,也可以直接參与家庭稅收計算,減少納稅。

社會育兒機構相對健全

相比於國內數量少到幾乎消失的託兒所和完全滿足不了需要的幼兒園,法國的社會育兒機構相對健全。每個滿3歲的孩子都能保障幼兒園入學。每個城市也都有一定數量的公立託兒所和政府認證的專業保姆,從寶寶3個月起就可以送去這些育嬰機構,極大的解放了上班媽媽們的育兒負擔。雖然託兒所的數量還不能完全滿足全部的新生兒入托需求,但是社會機構,私立育兒所,加上保姆,還是滿足了大部分的情況,生了孩子就不能出來上班的媽媽並不多見。

從幼兒園到高中免費公立教育 大學也絕大部分免費

與前文提到的公辦託兒所需要收取費用不同,從幼兒園開始,法國的公立教育機構就幾乎是完全免費的。每年收取少量的註冊費和伙食費,直到高中畢業。法國的大學也有很多只是收取一年幾百歐的註冊費,而法國基礎學科的水平也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

教育經費壓力小,也使得法國媽媽們可以大膽的生孩子,不焦慮不急躁的輕鬆育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府在巴黎 的精彩文章:

TAG:西府在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