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跟中國相比,我們的老對手印度晶元產業怎麼樣?

跟中國相比,我們的老對手印度晶元產業怎麼樣?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525-印度芯酸往事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棉花

2018年似乎註定是屬於晶元的一年。大國夢不僅需要資本和模式的不斷翻湧,更需要這種關鍵性實業的支撐。

中興事件不過是一個觸發點,讓中國人的晶元之痛又一次發作。然而世界上著急想要晶元製造能力的崛起中國家絕不止中國而已。尼赫魯口中「要麼是大國,要麼什麼也不是」的印度,近年來也在焦慮自己的晶元之痛。

但是也不能說完全是壞事

他們的晶元之困,對中國又意味著什麼呢?

雷聲大雨點小的扶持

今年4月,正當中興與美國政府因為禁售令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印度政府悄然流出了一系列服務於其大國崛起戰略的晶元戰略。印度電子工業部準備在每一個邦都建立一個特大經濟特區,主要服務於印度的電子製造業。更準確地說,是晶元製造業。

這個計劃最宏偉的部分,是希望印度能在2020年實現晶元完全國產化,從而使印度獲得強大的技術自主能力。此舉似乎在向世人證明,印度高層已經意識到了晶元自主化對於印度崛起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這個需求甚至強過了中國。

大致的內容

印度的這種需求是有現實基礎的,因為他們幾乎完全沒有晶元製造的能力。每年,印度都要從美國、日本、以色列、台灣、中國大陸進口大量晶元。由於混亂的計價體系,人們很難預估印度每年因此花費的外匯有多少,在此可以參考一下中國每年花費的2000億美元。龐大的外匯支出令印度不堪重負,來自中國的成品更是讓印度有了對國家安全的深深恐懼。

印度作為一個人口即將超過中國

而人均消費仍很低的國家

其對晶元的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只增不減

為此,早在莫迪政府上台之前的國大黨時代,印度就已經給出了非常具體的電子製造業扶持計劃。2012年的國家電子激勵政策包括「改良特別獎勵計劃(MSIPS)」和「集成電路製造激勵計劃」兩部分,向印度的電子製造類創業公司提供了不少政策和資金扶持。

MSIPS

如今,MSIPS基金已經基本花完,其他的計劃也大多會在今年年底到期,印度晶元產業卻沒有什麼起色。

由於印度目前的經濟增速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是農村經濟發展極為緩慢,靠底層選民起家的莫迪若想要再續一屆,勢必要花更大的精力在扶貧和低端製造業擴大上,想要抽出資金去扶持極為高端的晶元產業也是有心無力。這一輪新的政策雷聲很大,雨點卻未必夠大。

畢竟印度絕大多數還是窮人

即使如此,燒了六年的錢卻得不出成果還是令人覺得奇怪。印度的晶元製造業發生了什麼?

無法崛起的晶元

其實印度電子製造業這六年來遇到的問題中國人並不陌生。

在激勵電子製造業的大方針下,國家帶頭注入的資金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無頭蒼蠅一般地在產業鏈和研發環節流轉。正如中國晶元製造業在改革開放之初經歷的「失去的十年」,每一個環節都分到了一點錢,卻都不足以支撐其出現質的飛躍。

僅僅以設立工廠來說,建設一家合格的晶元製造工廠需要2.5~50億美元。當年張汝京開創中芯國際時,依靠私人關係籌來了將近20億美元,才建成了生產線。那可是2003年的20億美元。而張汝京在大陸創業時已經是名聲卓著的業界奇才,才能有如此強的號召力。

中芯國際將在2019年上半年試產14nm工藝

將切入AI

對於普通的印度晶元製造商來說,要融到這筆錢可是不容易。政府補貼最多以百萬計,還需要創業者與政府有著良好的關係。負責官員還不能雁過拔毛拔太多,可在官僚主義橫行的印度,這並不現實。再加上莫迪政府去年的貨幣和稅收制度雙重改革,使得政府在短時間內失去了對補貼力度的估計能力,要拿錢越發困難。

第14任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小時候幫助父親在火車站賣茶水

指望外部投資也不太現實。

1991年,印度進入了外匯極為緊張的一段時間,對進口的限制激增。首先受到波及的就是對社會經濟影響較不明顯,負面效果較為滯後的晶元產業。印度中止大量與美國、日本、台灣進行的晶元外貿,並成功地激怒了這些出口國/地區,資本和技術大量撤出,一下子讓印度晶元製造業成為了無源之水。

儘管此後印度有過修復和外國晶元業關係的嘗試,但20世紀最後一段時間印度瘋狂的民族主義思潮又一次讓這一嘗試化為泡影。1998年「非法」核試驗之後,美國堅決地對印度實施了制裁,禁止幾乎一切高科技產品進入印度,當然也包括晶元和相關技術。

不過這可能也只是一個借口而已。事實上目前獲准得到美國晶元製造和技術雙重支持的國家只有以色列和愛爾蘭兩個——美國與印度所謂的「天然盟友」關係有幾分成色,由此可見一斑。

而印度在這方面的貿易保護政策依然不改,逐漸逼迫著其他有一定晶元製造技術的外國公司離開了印度。僅2011年,從印度撤出的相關外國資本就高達110億美元。這筆錢其實本可以用來建造至少三座大型晶元工廠的。

印度的才是OK的

印度晶元製造業的問題還不止是錢,基礎建設的落後也大大制約了印度晶元製造業的發展空間。

2013年,印度矽谷班加羅爾所在的卡納塔克邦拒絕了一家晶元製造商的辦廠申請。據說當地政府是擔心晶元製造產生的廢水廢渣會影響當地的生存環境,站在環保的道德制高點上拒絕了投資者。然而實際原因是這座工廠會給當地脆弱的電力供應帶來無法彌補的空缺。

印度軟體園聚集的一些城市

好在當地政府找了個借口拒絕了辦廠申請,不然還真是要為這家製造商捏一把汗。在高精度、流水化生產的晶元廠房內時不時停電,造成的經濟損失恐怕遠遠大於他們的預估。

卡納塔克邦的鐵路

這樣的投資失敗案例在印度並不罕見。在這樣一個基礎建設極不完善的國家,想大規模地開辦廠房,需要的投入是超乎想像的。

小米在印度建的第一座工廠其實是造充電寶的

話分兩頭

儘管有著種種缺陷,有的甚至是無法彌補的缺陷,然而這並不是說印度的晶元製造業就毫無希望了。

和中國早些年經歷的困局相反,印度熟練技工奇缺,卻不乏好的晶元設計人員。大型的國際計算機、互聯網,甚至晶元公司在印度外包基礎的設計工作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甚至連高通都把一些偏門的研究業務交給了印度公司。

Borqs在印度的分部是高通在印度唯一的技術許可證持有者,研究通過降低噪音、濾除背景聲音並增強說話者的聲音來改善揚聲器功能的晶元。雖然並非高通的核心業務,但印度的計算機工程師通這種外包服務,了解了主流的晶元開發流程和少部分核心技術。這種經驗遠勝於中國早年間技術骨幹從零開始自己苦熬苦夜的研發。

Borqs於2016年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4G Android穿戴式設備

業界著名的英特爾、德州儀器、英偉達、通用電氣、意法半導體都已經把一部分的研發機構轉移到了印度。這批研究中心主要集中在班加羅爾、金奈、浦那等印度開發程度較高的城市,培訓了大量熟練的晶元研發工程師。

班加羅爾的公司分布

印度晶元製造的另一個利好消息是其正在不斷崛起的國內數碼產品市場。

中國的電子設備市場正在逐漸走向飽和,從一線城市的精英白領到十八線城市的阿姨大爺,人人都有至少一部到兩部手機。在互聯網市場的快速迭代與盈利中,電子實體製造業的部分產品門類甚至已經出現了庫存無法消化的問題。與此相關的晶元製造也會因此進入無利可圖的階段,這其實是中國自主晶元開發的一個可怕的悖論。

而在印度,電子產品市場才剛剛進入軌道。即使在數量上已經全面開花,在質量上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晶元行業能夠看到明確的市場空間。當然印度的消費升級是不是真的能起來,還是一個有待觀察的問題。

Freedom251僅售4美元

在此基礎上,安永公司也做出了和印度新政相近的預測:到2020年印度晶元製造業將從2016~2017年的1000億美元增至228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6~23%,遠遠超過對印度經濟增長率的預期。

然而研發能力和市場需求距離晶元製造業的真正崛起還有相當一段的距離。印度最大的缺陷,還是在於實業無法落地。

計算機晶元上集成了上百萬甚至上億的晶體管,電路極為複雜,車間的操作精度和清潔度要求遠遠高於一般製造業。即使是在中國,也只有上海張江到蘇州無錫一線的精密製造工廠多年來培養的優秀工人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在製造業凋敝、技工培訓混亂的印度,找到這樣的優質勞動力並不容易。

江蘇江陰長電科技組裝車間球焊區域

球焊機台在給晶元焊線。

另外,支撐中國長江下游這一工商業重鎮晶元製造的,是源源不斷的能源、水源和交通。可是即使在印度最發達的班加羅爾,穩定供電也只是在計算機產業園裡的特殊福利。在城市更廣大的區域——無論是民居還是大型廠房——供電供水都還不能令人滿意。

印度的晶元製造業要從研發實驗室走向車間和市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信息時代,晶元正如太空競爭時代的火箭,是搭載所有競爭力的基礎平台。大國的崛起和競爭與這小小的晶元大有干係。

夢想崛起於南亞的印度,在晶元製造之路上遇到了不亞於中國的困境,甚至起步更慢、底子更弱。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先發優勢可以長久保持,印度的優點非常明確,缺點的改觀也並非全無可能。

恰好中興事件又一次為中國的晶元產業敲響了警鐘,絕不是一件壞事。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最熟悉的巴基斯坦,原來不是一開始就是中國的好兄弟
承平日久的美國決策者和民眾怕是忘記了戰爭的殘酷性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