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泡利不相容原理
周一·最新發現 | 周二·牧夫專欄
周三·太空探索 | 周四·觀測指南
周五·深空探測|周六·星空的詩 |周日·天文周曆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的井蓋走紅網路,一個個設計巧妙的井蓋,用風趣而簡單的圖形將深刻的物理知識通俗地科普給了觀者。於是小編也蹭一蹭熱點,來帶著大家重溫一下我們所十分熟悉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中科院物理所井蓋上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泡利不相容原理是在中學的化學課上,當時,課本告訴我們,泡利不相容原理是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之一,同一條軌道上的兩個電子不可能有相同的自旋。當然這只是「普通青年」的觀點。學過大學物理之後,我們知道,基本粒子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費米子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而玻色子則不遵循。也就是說,兩個費米子不可以處於相同的量子態上。而沃爾夫岡·泡利先生提出這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原理的時候,不過24歲。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
隨著物理學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認識到,泡利不相容原理,其實可以不叫原理。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泡利不相容原理是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結合,或者說是微觀因果律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所謂的玻色子和費米子分類,其實是微觀因果律的結論。這樣,費米子的一個物理狀態上,僅僅允許一個粒子存在,而玻色子系統對此則沒有限制。我們熟悉的電子,以及由基本粒子組成的質子、中子等,都是自旋為半整數的費米子,而光子和希格斯粒子等則是玻色子。物理學家施溫格的精彩論證更告訴我們,真的就只有這兩種量子化條件。
泡利非常嚴謹,有上帝之鞭之綽號
上文所述的一小段文字背後,實際上有非常複雜的數學推導,即使是物理專業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也未必會遇到。但是正所謂大道至簡,大樂必易,大美必煉,一個複雜而深刻的物理知識,卻又能讓高中生也輕而易舉地領略其魅力並加以簡單的應用,不得不說,這就是物理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吧。
- e n d -
作者:王紀堯
配圖:王紀堯
校對:葉君耀
排版:王紀堯
責任編輯:解仁江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本公眾號系網易「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天文濕刻』 牧夫出品
微信號:astronomycn
優美的費曼圖
謝謝閱讀


TAG:牧夫天文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