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戰國歷史綜述

日本戰國歷史綜述

原標題:日本戰國歷史綜述


日本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但酷愛中國兵法的武田信玄實際上是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藉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永祿三年(1560年),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大阪之陣中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

戰國時代在位的總共有五位天皇,分別是后土御門天皇(1464~1500)、後柏原天皇(1500~1526)、後奈良天皇(1526~1557)、正親町天皇(1557~1586)、後陽成天皇(1586~1611),以上括弧內均為在位年代)天皇。


其中天正至慶長期即安土桃山時代的時間。慶長二十年(1615)五月的大坂夏之陣,豐臣氏戰敗滅亡。持續148年的戰國時代宣告結束。


戰國時代是一個動蕩的社會轉型期


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向近代過渡。


政治上,分裂走向統一,前武家時期政治制度轉變為後武家型。


文化上,世俗化(去宗教化)傾向出現。民眾有了自覺意識。思想上更加開放自由。


朝廷和公家


朝廷指居於京都的中央貴族政權,鎌倉時代以前原本是日本真正的統治者。然而隨著土地所有權的喪失,武士獨裁政治形式—幕府的建立和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權利階級即後來的武家。而原來的權利階級則被成為公家。


公、武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立的,從朝廷的公家政治到幕府的武家政治,即武家奪取公家權力的過程。公家也作了很多努力試圖恢復地位。南北朝之爭本質上就是一次大規模的公武之爭,代表公家利益的南朝最終失敗。足利高氏在天皇賜姓尊氏後建立了足利幕府。此後武家與幕府一直統治日本到明治維新之前。


南朝失敗後,公家一蹶不振。至戰國時代,朝廷的收入來源多為戰國大名所奪,朝廷年間收入僅7500貫左右,經濟非常拮据。后土御門天皇駕崩後,因資金不足,四十日後好不容易才由幕府出資補辦葬禮。由此可見朝廷在足利幕府期間的衰敗程度。

到了應仁之亂後幕府的控制力也明顯減退,朝廷趁機收回了官位任命權。那些掌握實力,自重一方的戰國大名們,缺乏和想要得到的正是名譽。朝廷的官位比起幕府役職役,因相對更為可靠而且更加名譽,因此價格飛漲。在授予官位時被授者的獻金成為朝廷的寶貴收入來源。這完全是一種神聖氣氛下的賣官鬻爵。儘管朝廷沒有實權但仍然有權威,一旦與強權者結合就能夠再次統治日本,因此豐臣秀吉成為了關白代表著朝廷統治日本。


名將戰法


武田信玄——啄木鳥戰法


這一戰法是根據啄木鳥捕蟲的情景而想出來的。啄木鳥在捕蟲的時候,先在樹的一面啄洞,然後到相對的一面等待。當蟲子吃驚地從這一面逃出來的時候,剛好落入啄木鳥的口中。在川中島合戰時,軍師山本勘助向信玄提出了這一戰法。


具體方法是:派遣機動力高的精銳部隊迂迴到敵軍背後攻打,當敵軍向前方敗退時,用留守本陣的軍隊加以狙擊。


當時上杉謙信看破了這一戰法,主動向留守本陣的少數武田軍發動了進攻,並使武田軍陷入苦戰。獻此計的軍師山本勘助也因為懊悔而沖入敵陣戰死。但是當迂迴到上杉軍背後的別動隊到達時,上杉軍立即變為劣勢。


此後武田軍也經常籍仗著無敵的高機動力騎兵而多次使用這一戰法。但是,山本勘助是否真有其人也並不一定,有一種說法是馬場信房提出的這一戰法。


上杉謙信——車懸之陣


這是上杉謙信與上杉景勝特有的陣勢,其方法是謙信的旗本聚集在陣形中央,其餘各隊成放射狀擺開,象風車的翼一樣轉動,輪流攻打敵軍。這一陣勢對敵陣有很強的衝擊力,但對使用該陣的將領的統帥力有很高的要求當與敵軍交戰的先頭部隊退下來時,另外一隊又馬上轉上去迎戰。這樣使得敵軍疲於應付,而本軍得到休息。謙信在與武田信玄、北條氏康等名將交戰時就經常使用這一戰法,幾乎未嘗敗績,他也被稱為「軍神」。


車懸之陣

江戶時代初期,謙信的繼承人上杉景勝由於被減封而軍勢大弱,但是當他排出這一陣勢的時候,仍然軍容威嚴整齊,大有謙信遺風。


真田信繁——影武者


這一戰法是真田信繁率領旗本衝擊敵軍時使用的。當時幸村將軍隊分做幾個小隊,都手持真田氏六文錢的戰旗突入敵陣,使敵人無法分辨哪個才是真的主將。同時,真田軍的忍者也混入陣中,大喊「XXXX殿討取!」的口號,更加使得敵軍發生混亂。


在大阪夏之陣時,真田信繁在明知無法取勝的情況下使用這一戰法向德川軍本陣決死突擊,使得家康向後退軍12公里,後來由於體力耗盡而被越前松平家士兵西尾仁左衛門所殺。但他也因此獲得了「日本第一強兵」的稱號。


豐臣秀吉——渴殺


秀吉在攻打毛利家的備中高松城與掃蕩紀州雜賀黨的太田城時使用了水淹的戰法;在攻打鳥取城與三木城時使用了絕糧戰法。


「切斷敵軍的補給線」,「使敵軍喪失戰意」,「把自己軍隊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這樣的說法是秀吉的一貫主張。


水攻是必須製造堤壩,大量建築土木工事的戰法,耗費非常大,所以必須因地制宜,並且由能人指揮才行。在秀吉軍中,軍師黑田孝高就是這樣的好手。同樣,當石田三成進攻忍城時,卻使用這一戰法失敗,反而落下笑柄。


絕糧戰法就必須把敵城完全圍困,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在攻打鳥取城時,秀吉先以糧價的十倍購買,使得城內無糧,然後才突然圍城。他還做了非常周密的布置,封鎖了鳥取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包括海上——甚至強大的毛利水軍都無法突破。


鈴木重秀——釣瓶擊

鐵炮戰法中以織田信長在長筱合戰中使用的「三段」最有名,但鐵炮集團「雜賀黨」的首領鈴木重秀的組擊也很厲害。


重秀就是傳說中的「雜賀孫一」,也有人認為他是虛構人物,原形是鈴木重朝。


鐵炮組擊的戰法就是由四人使用一門鐵炮,其中一人負責舉槍射擊,另外三人分別站在左、右、後方負責不同的分工。比如說左邊的裝彈,右邊的裝火藥,後面的負責安放和點燃火繩。經過訓練後,一組人可以在4~5秒之內進行連發。


一般來說,1門鐵炮是一個人來使用,射擊的間隔在20秒多,信長的三段射擊的間隔是7秒多。而重秀使用兩組輪流進行組擊,間隔只需要2~3秒!這樣看來,還是雜賀黨的射擊法最厲害。


由於有這樣精密出色的戰法,又擁有大量的鐵炮,因此雜賀黨能協助本願寺在石山之戰中與全盛時期的信長相持10年之久。


石山開城後,重秀投降了秀吉。他的結局有的說是病死,有的說是流浪,也有人說是被毒死。


薩摩島津家——釣野伏


釣野伏


釣野伏是薩摩島津家的得意戰法. 這一戰法看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先頭部隊的「敗退」必須裝得很象,才能引誘敵軍上當。在退卻時如果敵軍有所醒悟而放棄追擊,先頭部隊還要再次上前撩撥,虛張聲勢,引敵軍再次追來,直至落入包圍圈。


島津家在九州統一戰中多次使用這一戰法,最出名的就是討取了龍造寺隆信的沖田綴之戰了。後來在秀吉征伐九州時,他們又用這一戰法擊敗了秀吉的先鋒仙石秀久,並討取了長宗我部元親的長子長宗我部信親。

伊達政宗——騎馬鐵炮


奧州是名馬產地,許多戰國大名都到此地買馬,作為當地最大勢力的伊達氏更是因此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並使用攜帶鐵炮的騎兵部隊作為騎兵的前衛。士兵一邊騎馬賓士,一邊用鐵炮射擊,威力非常強大。


政宗的騎馬鐵炮隊據說是軍師片倉景綱從鐵炮對決騎兵的長筱之戰中獲得靈感而想出來的,也有人說是在紀州雜賀孫一的幫助下建立的。


這是一個新的兵種,在大阪之戰中發揮了威力,但也同時吃到了敗仗。


當時,政宗以八百騎馬鐵炮隊為前鋒,一萬大軍(其中有2千騎兵)隨後,擊斃了大阪方的大將後藤基次和薄田兼相及其後續部隊。但後來,不善於近戰的騎馬鐵炮隊在遭到真田幸村的決死突擊時,潰亂敗退。這使政宗一直引以為恨。


主要事件


應仁之亂


1465年(寬元六年),時值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時期。足利義政在當上將軍前就是一個遊手好閒的紈絝公子,當上將軍後面對堆積如山的政務更本無心管理。為了擺脫將軍職務,專心吃喝玩樂風流度日,由於沒有長子可以繼位,義政決定把將軍之位讓給弟弟義視。但義視早已出家為僧,對於還俗當將軍持消極態度。況且當時義政才28歲。義視也擔心如果自己當上了將軍,之後義政又有了兒子該怎麼辦。為此義政向義視許諾:「今後如有男孩兒誕生,就在嬰兒時令其出家,你繼承家業之事絕不因此而改,此事保證絕無謊言,請大小神明照鑒。」義視便服從哥哥的意志。義視被作為下屆將軍正式舉行冠禮儀式。三天之後,義政的妻子富子生下了義政的兒子義尚。


即使是將軍的命令,作為母親的富子也難於讓自己剛出生的嬰兒出家。對於這樣一個身居最高統治地位而不顧國家大事,腦子裡只有悠閑享樂的毫無責任感的靠不住的丈夫。富子選中最得力的幕臣山名宗全做兒子的監護人。而山名宗全的競爭對手細川勝元卻忠心擁護義視。於是將軍繼承權問題開始浮出水面。由於兩派的號召,全國的武將權衡自己的利害關係,各自呼應,戰亂波及全國。這一年正是應仁元年(1467)史稱應仁之亂。


最終義尚終於當上了將軍。但是義尚和他父親一樣是一個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好色放蕩無所不為。足利幕府的權利喪失殆盡,日本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

桶狹間之戰


(相關人物織田信長)


永祿三年(1560)五月,素有東海第一強弓之稱的有力大名今川義元集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的兵力共二萬五千上洛,並準備消滅織田家。


面對今川義元大軍,信長反覆思慮對策。家臣中主張主動出擊和全力守城的各佔一半。而決戰的一方又分為清州籠城和出城野戰兩種意見。最終信長決定死守清州城。當晚信長再跳了一段敦盛後率領近衛衝出城去,隨後家臣也都跟隨信長出城。到達熱田神宮時跟隨來的士兵已經達到3000人。就在此時織田家鷲津、丸根已經被今川軍攻陷。由於取得了勝利,今川大軍正在田樂狹間休息。信長率領2000騎兵到達了桶狹間東北的太子根丘陵。此時突然狂風大做,下起了傾盆大雨。信長命令全軍採取突擊直接進攻今川本陣。此時的今川軍由於逆風,兵士無法舉槍睜眼。被信長軍打的措手不及,一片混亂。信長成功的將今川義元殺死取得了桶狹間之戰的勝利。於是,東海道的名門,最大的勢力者今川義元象露水一樣消失在戰場上,今川氏也隨之走向崩潰。從此被稱為「尾張大傻瓜」的織田信長一舉成為了名揚天下的名將。


川中島之戰


自天文二十二(1553)年以來上杉和武田共在川中島進行了五次合戰,不分勝負。遊戲中出現的主要是第四次川中島之戰。


第三次川中島之戰後,信玄在川中島地區修築了一座可容納上萬兵馬的大城——海津城,眼看完工在即。如果海津城能夠在川中島完工,對上杉家將是巨大的威脅。1561年8月,上杉謙信率軍一萬三千向川中島進發.在善光寺留下三千兵後,謙信率領一萬大軍直指武田家名將高坂昌信所在的海津城,並在妻女山一帶完成了布陣,等待信玄的主力部隊進行謙信所擅長的決戰。


得到高坂昌信知報後,信玄親自由甲斐帶領1萬七千大軍前往增援。途中與北信濃的武田軍合流,總兵力達到了2萬。到達川中島後,進入海津城,召開軍議。會議決定採用山本勘助的戰略方案,史稱「啄木鳥戰法」。


在「啄木鳥戰法」中,武田軍兵分兩路,一路一萬二千人乘大霧從妻女山背後偷襲。另一路八千人,埋伏在山前,準備攻擊潰散下山的上杉軍。


9月9日,由高坂昌信所率一萬二千人從海津城向妻女山出發,信玄親自已率領八千士兵埋伏在妻女山前。同時,上杉謙信遙望海津城,看到炊煙甚少,卻全無往日歡樂景象,立刻料到武田軍夜間將有所行動,看破了武田軍的「啄木鳥戰法」,因此僅留少數士兵在山上,全軍趁夜悄悄下山,重新布陣。

9月10日7時許,上杉謙信率突然率領全部一萬大軍對妻女山前的武田軍發動突擊。採用車懸陣輪番攻擊。兵力上處於略勢的武田軍全軍混亂,豐後守虎定、初鹿野源五郎等名將,戰死沙場。而山本勘助也因為戰法被看破而殺入敵陣戰死。武田軍苦戰到10時,高坂昌信率生力軍一萬二千從妻女山後殺來.上杉軍優勢立轉,被前後夾擊。上杉謙信只得停止進攻,命令部隊向善光寺坪陣地方向撤退。


當謙信分派好撤兵事宜,便單人匹馬闖入武田本陣,所向披靡,直到信玄面前。當時,信玄正端坐陣後,手持軍配指揮戰事,眼見謙信揮刀而來,急忙用軍配格擋。第一刀,被軍配格住;第二刀,正中肩頭,幸好不是重傷;第三刀,武田的護衛蜂擁趕來,扶走了信玄,擋住謙信。三刀砍罷,謙信仰天大笑,駁馬離開了戰場。


對於這場大戰的勝負,後世學者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武田軍損失大於上杉軍,上杉勝;有的認為,上杉是最撤退,脫離戰場,所以武田家獲勝;但總的來說是這又是一場不分勝負的戰鬥。


姊川之戰


1570年6月,織田信長為報被淺井和朝倉前後夾擊之仇,率領本部和德川盟軍進攻淺井長政。於是,織田德川聯軍與淺井朝倉聯軍在姊川遭遇,隔河布陣。


織田軍以坂井政尚,池田恆興,羽柴秀吉,柴田勝家,森可成,佐久間信盛的六隊前鋒沿姊川布陣。織田信長統領本陣,另有左軍稻葉一鐵,右軍氏家卜全,安藤守就,丹羽長秀。可以說動用了織田家的全部主力部隊。德川家康領德川軍在織田軍的左方布陣,由酒井忠次,石川數正兩大家老輔助。


姊川對岸,淺井長政以猛將磯野員昌為前鋒,自為中軍與織田軍對陣。朝倉軍由朝倉景健,朝倉景紀率領本部兵馬與德川軍對抗。


這一戰是側面引軍突入作戰的典範。


開戰伊始,淺井軍前鋒磯野員昌對織田軍猛烈攻擊,織田軍前鋒一到四隊都被擊潰。形勢危急之際,稻葉一鐵從面後趕上對淺井軍本陣的右側面發動突擊,延緩了淺井軍主力進攻的速度。解救了織田軍前鋒的危機。次後由於淺井軍不敵織田軍,敗退。


同時,德川軍神原康政也迂迴到朝倉軍的右側面發動急襲。在德川軍的勇猛攻擊下,朝倉軍也敗退了。姊川一戰,淺井,朝倉兩家大敗,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織田信長對抗。最後,淺井,朝倉兩家依次被織田信長所滅。

長篠之戰


武田勝賴,是武田信玄側室之子,信玄死後,由勝賴繼任武田家家督。勝賴雖無其父信玄之智,卻有一身的蠻勇,竟然也想學父親信玄上洛,以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


1574年,武田勝賴趁織田信長討伐重秀一向起義之機,率軍偷襲了織田家的明智城。


1575年,勝賴有率軍二萬五千攻打織田家在東邊的門戶,也是信長唯一的盟友—德川家康。勝賴本想一舉攻打德川家康居城岡崎城,但內應被家康發現並殺死,於是轉而圍困長蓧城。


織田信長接獲德川家康的求援後,馬上親自率大軍來援。織田德川聯軍與武田軍對峙於連子川。


武田軍一向以騎兵聞名,此次更居於高地,勝賴企圖利用騎兵的突擊戰術,一舉擊潰織田,德川聯軍,奪取長蓧城。


然而信長針對騎兵的特點也早做了準備,所以他帶領三千步槍隊,並在陣前搭建以長桿編成的木柵,防止敵方馬軍的踐踏。


關於戰國時代的步槍,最早是由葡萄牙傳來的火繩槍。經過種子島時堯的仿造得以批量生產。當時的日本產步槍還十分笨拙,不但裝彈費時,而且發射後,還要讓槍管冷卻才能再用,一旦碰到陰雨天氣更是完全無法使用。但威力驚人,攻擊力和射程都遠強於弓箭,且有驚駭馬匹之用。


5月,織田,德川聯軍布三千步槍隊在攔馬欄之後,派遣左翼佐久間信盛,右翼太久保忠世兩軍引武田軍來攻。武田軍先鋒,是最精銳的馬軍,全身穿著赤甲的—赤備軍團在武田第一猛將山縣昌景的率領下,一路突擊而來。但在馬欄的阻礙下,無法給予後面的步槍隊以致命的打擊。這時,織田的三千槍手分三批進行齊射,槍彈連綿不絕,彈如雨下。武田軍避無可避,只有退軍,陣腳大亂,兵敗如山倒。武田家的四名臣,山縣昌景,內滕昌豐,馬場信房相繼戰死,另有多員名將戰死。武田軍被殺一萬三千,勝賴在部將拚死保護下才報住了姓名。


長蓧一戰,武田勝賴上洛的野心被一舉擊破。武田家也從此走上衰敗的不歸之路。

本能寺之變


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一舉消滅了甲斐的武田勝賴,統一天下指日可待。5月,負責中國攻略的羽柴秀吉軍面對國安芸毛利氏40000大軍,向信長發出援兵請求。6月1日 ,信長援軍35000人出陣,其中包括正在出陣出雲、石見的明智光秀軍;信長自己僅帶不到100人,從安土城出發,準備與主力部隊合流,當夜泊宿於京都本能寺內。此時已有謀反之心的明智光秀回到居城和手下重臣齋藤利三、明智左馬介等商議,認為自己取代信長的時機已經成熟。當夜,明智軍11000餘人以前往京都接受信長檢閱為名出陣。6月1日半夜,明智軍到達京都。明智左馬介負責攻織田信長泊宿的本能寺。雖然,織田信長親自上陣,率眾奮戰,但始終是寡不敵眾。御馬屋附近馬回藤九郎、藤八、岩、新六、彥一、彌六、熊、小駒若、虎若等二十四人戰死;御殿內近衛森蘭丸的兄弟森亂、森力、森坊、兄弟三人相繼戰死。眼見大勢已去的信長將其妻濃姬殺死後,切腹自殺,森蘭丸在推倒著火的殿柱銷毀了信長屍體後也切腹為信長殉葬。信長長子信忠率本隊1500人前往救援其父失敗,於京都二條城內自殺。就是這短短兩三個小時改變了整個戰國的歷史。而後世對於明智光秀謀反的原因更是諸說紛紜,比較有名的如為了阻止信長篡奪皇權,還有說是秀吉、家康、明智三人合謀誅殺信長等至今仍然沒有答案(有傳說說光秀並沒有死,而是出仕德川家康,即後來的「黑衣宰相」天海法師)。


山崎之戰


1582年本能寺事變後,織田四天王之一的羽柴秀吉立刻與正面敵人毛利家講和,從備後徹夜趕回姬路城。休養二日後,6月9日,以淺野長政為先鋒,開始向京都進軍,11日趕 到攝津尼崎時,有岡城的信長部將池田恆興、崛秀政、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等加入秀吉討伐軍,使秀吉軍的總兵力達到四萬以上。12日夜,大軍在攝津富田紮營,秀吉進入大阪城,會見了織田信孝與丹羽長秀,然後合兵一處再度向京都進軍。另一方明智光秀在成功謀反後,於6月5日,進入信長居城安土城,然後接連攻下無人看守的秀吉居城長濱、丹羽長秀居城佐和山,一舉平定了近江。但是由於女婿織田信澄被信長次子織田信孝所殺,親家細川藤孝父子又拒絕與他共事。近鄰最大勢力大和郡山城主筒井順慶採取觀望態度,使得光秀感到勢單力孤,同時要請毛利家合攻秀吉的密信又落入秀吉手中。本能寺之變後的光秀明顯落了下風。


6月10日,當光秀驚悉秀吉正向京都進軍後,盡起京都之兵,在山崎的八幡山以東的洞峠布陣。次日,率軍16000人從本陣出發,到達山崎以北的前線—勝龍寺山城。13日清晨,秀吉率領大軍趕到,雙方立刻在城外展開了激戰。戰鬥的中心是圍繞著搶佔戰場上的高地,兩軍的軍旗在山麓上相互糾纏,戰況相當激烈。最終士氣高漲數量佔優的的秀吉軍佔領了山頭,居高臨下的對光秀軍進行了步槍齊射,迫使光秀撤回城內。然後秀吉採納了軍師黑田官兵衛的進言,閃開北面城門,全力攻打其它三面。士氣渙散的城內士兵紛紛從北面開城逃去,連光秀也無法阻止。眼見無法守城,光秀率隨身親信五、六人向近江坂本城撤退,但是剛翻過伏見山,就在小栗棲被當地農民用竹槍殺死。死後人頭被秀吉懸掛在安土城示眾。次後的6月14日,勝龍寺落城。同日,高山重友、中川清秀聯合攻下光秀居城龜山,山崎之戰以秀吉完全勝利告終。


關原決戰


1598年八月,豐臣秀吉病逝,遺孤秀賴尚未成人,於是在臨終前確立了五大老和五奉行的政務代行體制。接著,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與政權內部的有地位和軍事實力的伊達政宗,加藤清正,福島正則,蜂須賀至鎮聯姻,違反了秀吉的遺命。1599年三月,在五大老之一同時又是秀賴監護人的的前田利家死後,家康的聲望更為高漲。趁此機會素來與文吏派不和的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七名大將襲擊了五奉行中的實力派人物石田三成,在家康的斡旋下,三成逃回自己居城佐和山城。從此埋下了文武兩派的不和的禍根。1599年七月,五大老之一上杉景勝回國。前田利長,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等勢力派任務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秀吉的親戚,五奉行的之首淺野長政回到領國甲斐。其他三奉行長束正家,增田長盛,前田玄以則待在伏見城。豐臣家內部充滿了火藥氣息。


1600年正月家康命令五大老之一上杉景勝上洛僅見自己,遭到上杉景勝拒絕。家康以征伐景勝為借口回到江戶。與此同時時,石田三成在越前敦賀城主大谷吉繼的援助下,擁毛利輝元為總大將舉兵。五奉行中的長束,前田,增田三奉行連署,發布對家康的彈劾狀,檄文送給諸大名,糾合勢力對抗家康。


西兩軍多次的攻城戰後,1600年(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夜,石田三成領著西軍冒雨來到了把日本一分為二的決戰地--伊吹山脈中大小的山圍著的高原盆地,關原。


1600年九月十五日上午八時,大霧散去,天色晴朗。東軍的松平忠吉,井伊直政與福島正則隊向宇喜多隊發起攻擊,開啟了戰端.福島正則率領騎兵冒著彈雨沖向宇喜多隊,宇喜多從容應戰。


藤堂高虎,京極高知隊則負責攻擊大谷吉繼隊。松平忠吉,井伊直政,本多忠勝隊攻擊小西行長隊。黑田長政,細川忠興,加藤嘉明,田中吉政,金森長近隊為了爭奪戰功,爭先攻向石田三成本陣,一度奪取了優勢。而石田三成重整部隊進行了有力的反擊,戰局呈現一進一退狀況。同時,福島正則由於受到宇喜多的猛烈反擊而開始退卻,正則站在陣前大聲叱喝士兵後率軍重新前進。大谷吉繼也與藤堂,京極,織田隊在奮戰之中。在混戰中,石田三成命人點起天狼山的狼煙,通知松尾山的小早川秀秋,南宮山的毛利秀包,吉川廣家軍進擊合圍東軍。小早川和吉川軍出動。


到了決定勝敗的正午,焦急的家康對內應的小早川秀秋已等得不耐煩了。他命軍隊向松尾山進行鐵炮齊射進行威嚇射擊。受驚的秀秋髮布了攻擊西軍的命令,向山下的大谷隊攻去。大谷對秀秋的發叛早有防備,但由於脅坂,朽木,小川,赤座四隊也同時反叛,攻擊大谷隊。大谷吉繼在被全面包圍中不敵,在家臣協助下自殺。大谷隊潰滅後西軍如潮水般潰敗,小西隊與宇喜多隊紛紛敗走。石田三成本陣隊在小西,宇喜隊敗退後,也潰滅了,而三成逃入伊吹山後被家康所擒。在本陣潰散後,戰至最後的島津隊,全軍集結向家康軍中央進行突破,與追擊的松平忠吉交戰後,成功的退向伊勢的多良方向。到了午後二時,長達六小時的激戰才拉下帷幕。天下矚目的大戰以東軍大勝而結束了。


大坂城保衛戰(冬之陣夏之陣)


關原決戰之後,雖然家康乘機把秀賴的領地減少,但是隨著自己不斷的衰老,而秀賴則一點一點長大成人,家康不能不為死後自己的家業擔心。於是,家康便下定決心,必須在自己有生之年將秀賴這個大患除去,便再一次的挑釁。這次的矛頭直指漸漸長大成人的秀賴,在隨意列舉了一些罪狀以後,於1614年再度發動了戰爭。在關原之戰中,由於很多西軍陣營的大名失去領地,還有很多武士失去主家。所以當大坂發出通告招募保衛大坂城的士兵後,很快就有從全國各地而來的十萬浪人前來報名,並且在秀賴的邀請下真田幸村,長宗我部盛親等天下聞名的武將也進入了大坂城。而此時的家康已經動員了三十萬大軍。幸村進入大坂城後受到極大歡迎,豐臣秀賴親自賜金200枚,銀30貫,配6000兵。幸村主張先佔領京都,以迎擊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但由於秀賴母親淀夫人的反對而沒有實行。但幸村還是決定在城外於德川一戰,他在城南的突出位置上成功的修建了真田丸,以5000人對抗德川30萬大軍。可德川圍而不攻,不斷派間諜在城內破壞,想使大坂不戰自亂。對此,幸村派少數步槍手摸到真田丸和敵陣之間一座叫「齋山」的小丘上,對另一邊山下的敵人射擊。當敵人衝上山時,真田隊已退回真田丸,這種游擊戰術令家康很頭疼。於是德川派忍者混入真田丸,成功的製造了混亂,不料幸村在一瞬間便使部隊從混亂中恢復,在夜裡大敗進行偷襲家康。之後感到幸村的棘手後的家康,用大炮威脅城內要求和談,淀夫人下令和德川和解,並拆除了大坂城外的五到城牆至此大坂冬之戰結束。


第二年五月,家康背信棄義再度進攻,大坂夏之戰拉開戰幕。戰前,德川分兵兩路分別從京都和奈良向大坂進軍。對此,大坂方的猛將後藤又兵主張遠途迎擊,先破奈良之敵,再乘勝敗京都之敵,幸村則主張在大坂附近與疲憊之師合戰,一戰而奪之。而名義上的總指揮大野治長確不但要迎擊,還要分兵迎擊,而淀君也批准此方案,後藤和真田為之啞然。這種戰法對於本來就兵力匱乏的大坂方來講無異於自殺。於是京都方面由木村重成,長宗我部盛親率領,奈良方面由後藤又兵衛,真田幸村,毛利勝永率領分別迎敵。由於大霧瀰漫,各隊都延遲出發,只有後藤隊冒大霧前進,率先到達集合地點,在沒有等到其他部隊的情況下後藤決定繼續前進。率領2800人的後藤隊在小松山與敵軍遭遇,後藤一鼓作氣奪下小松山,這時霧氣散去,德川的大軍就在對面的山頂上。後藤再次單獨衝擊德川軍,結果在對方步槍的齊射下全軍覆滅。這時真田軍殺到,另一邊的毛利隊也趕到,於是毛利對本多,真田對伊達撕殺起來。伊達正宗引以為豪的騎馬步槍隊很快被幸村掌握弱點而成功突破,真田隊切入敵隊,直衝敵本陣而去。就在戰事正酣時,大坂城傳令退兵,因為京都方面迎擊部隊已經被德川軍打敗,木村重成等將領戰死。由真田幸村墊後大坂方開始撤退,面對畏懼幸村而不敢追擊的敵軍,幸村放聲大笑:「百萬軍中也只有我是真丈夫」。


決戰當天,幸村請秀賴親自上陣,以便震懾敵軍鼓舞士氣。卻再度被淀夫人阻止。開戰後幸村率領全套赤甲裝束的騎兵直衝德川軍,不久四倍於其的松平忠直軍敗走,接著被突破的部隊越來越多,真田隊直衝德川本陣而去,德川本陣開始混亂。突然旁邊幸村單槍匹馬沖了過來,就在這時本陣的火炮隊一起開槍狙擊,幸村被流彈所中。家康長出了一口氣,突然,另一邊又出現了幸村,還是單槍匹馬沖了過來。德川軍徹底陷入了混亂,這時,真正的幸村帶領騎兵隊殺了過來。德川的本陣開始逃跑,這是德川自武田信玄以來吃的唯一敗仗,幾乎使家康切腹。逃跑中家康的帥旗折斷了,使幸村失去了目標,最終,由於體力不支,幸村被鐵炮打中,戰死沙場。由於幸村做戰勇猛幾乎以少勝多創造奇蹟,因此被後世譽為「日本一之強兵」。


戰鬥結束以後,孤立無援大坂迅速落城,秀賴及他的母親淀夫人被燒死在一個倉庫內。豐臣家在日本歷史上經過一個短暫的輝煌以後,就這樣迅速的消亡了。自此戰國時代的最後一仗以家康的勝利而告終。


時代特徵


戰國時代分布圖


嚴格說來,戰國並非正式的歷史名詞,一般用來稱呼室町時代爆發之應仁之亂後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也有把江戶時代初期列入的說法)百多年間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日本歷史。


在這個時代,以幕府將軍(也稱作征夷大將軍)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護職威信下滑,原本輔佐守護的守護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為大名。各地大名進而稱霸一方,甚至於成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為可能。


另外,此時日本與歐洲人之間的貿易交流正式展開,基督教和鐵炮(火槍)的引進改變了社會和戰爭型態。到了戰國中、後期,過往封建制度下的農奴地主關係也逐漸遭到破壞。


「戰國三大梟雄」:齋藤道三、北條早雲、松永久秀,其實毛利元就、北條氏康、伊達政宗、島津義久、長宗我部元親皆可算是一雄。


以織田信長為首的各國大名逐漸擺脫以往的兵農合一制度,改采以現金僱用職業軍人(武士)為其作戰。同時,早期各諸侯的國人土豪聯合體制也逐漸轉型成集權獨裁的軍國政體。於是大規模的會戰成為常態,統一的新幕府也自戰火中歷練誕生。


分國制度


分國制起奈良時代,根據日本天武天皇所創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區而劃分,共有六十六國。戰國六十六國:


近畿五國——山城、大和、河內、攝津、和泉


東海道——伊賀、伊勢、志摩、尾張、三河、遠江、駿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總、下總、常陸


東山道——近江、美濃、飛驒、信濃、上野、下野、陸奧、出羽


日本戰國分國圖


北陸道——越後、越中、越前、能登、加賀、若狹、佐渡


山陰道——丹波、丹後、因幡、但馬、出雲、石見、伯耆、隱岐


山陽道——長門、周防、安藝、備後、備中、備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贊岐、伊予、土佐、淡路、紀伊


西海道——薩摩、大隅、日向、肥後、肥前、筑後、筑前、豐後、豐前、對馬、壹岐


近畿以東為東國;近畿以西為西國


具體按石高來算:


(1)近畿300萬石


丹波國、丹後國、山城國、近江國、河內國、伊賀國、紀伊國、和泉國、攝津國、大和國。


(2)九州240萬石


薩摩國、大隅國、日向國、肥後國、肥前國、豐後國、豐前國、筑後國、筑前國。


(3)四國86萬石


伊予國、土佐國、阿波國、贊岐國。


(4)東海180萬石。


美濃國、尾張國、伊勢國、三河國、遠江國、駿河國。


(5)北陸180萬石。


越後國、越中國、越前國、加賀國、能登國。


(6)中國240萬石。


長門國、周防國、安藝國、出雲國、石見國、備後國、備中國、備前國、因幡國、但馬國、伯耆國、美作國、播磨國、隱岐國。


(7)甲信68萬石。


飛驒國、信濃國、甲斐國。


(8)關東320萬石。


上野國、下野國、常陸國、武藏國、伊豆國、相模國、上總國、下總國、安房國。


(9)東北地區200萬石。


陸奧國、出羽國。 [2]


主要大名


關東


北條早雲(1432-1519)、北條氏康(1515-1571)、佐竹義重(1547-1612)


北陸


朝倉孝景(1428-1481)、上杉謙信(1530-1578)、朝倉義景(1533-1573)


甲信


武田信玄(1521-1573)、武田勝賴(1546-1582)


東海


齋藤道三(1494-1556) 、今川義元(1519-1560)、織田信長(1534-1582)、德川家康(1542-1616)


近畿


淺井長政(1545-1573)、豐臣秀吉(1536-1598)、明智光秀(1528-1582)


中國


毛利元就(1497-1571)、尼子經久(1458-1541)、大內義隆(1507-1551)


四國


長宗我部元親(1538-1599)


九州


島津貴久(1514-1571)


官職


中央官制


律令制下的中央官制以二官八省為基本體制。君主在天皇之下,置有擔當朝廷祭祀的神祇官與統括國政的太政官(二官),太政官之下實際的行政置八省分擔。


中國的律令制中,皇帝集權,並在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輔助皇帝。相對上,日本的律令制(二官八省)是天皇與各省之間代理天皇處事的合議體,特徵是設置太政官。


二官八省以外其他的監察行政組織的弾正台及宮中等負責守衛的衛府(衛門府、左右衛士府、左右兵衛府)由天皇直轄管理(まとめて、二官八省一台五衛府)。此與「官」是指「役所的事物」,與「辦公室職員」有所差異。


公卿:正一位到正四位下,即高級官員,也可以認為敘任這些職位的都是貴胄


殿上人:從四位上到從五位下,即有見天皇的權利,需要通傳


正式官:正六位到從八位,小官員,無權覲見天皇


令外官:初位(分大初和少初),說其是官還不如說是吏更貼切


官職介紹


太政官


太政官是統管朝廷的最高機關,相當於內閣


太政大臣:太政大臣是所有官職中最高的官職,可以說是天皇師傅的名譽職位,這一職務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適任者就不設置的緣故,該官職空缺的時候很多。織田信長死後受到追贈,豐臣秀吉就任關白後也敘任該職。


左大臣:太政官的長官,總裁太政官所有政務、宮中的典禮等,是朝廷事實上的最高責任者。沒有武家敘任過該職,根據秦(中國)的「丞相府」一詞,左右大臣也被稱為左相府、右相府,簡稱左府殿、右府殿。


右大臣:太政官的長官,雖然是次席,但許可權與左大臣相同。當左大臣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出朝或兼任關白時,代行總裁太政官的政務和典禮。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賴都敘任過此職。


內大臣:太政官編製之外的大臣,許可權與前兩者也是一樣。當左右大臣都不能出朝時,代行總裁太政官的政務和典禮。德川家康敘任該職時,被稱為「江戶內府殿」,織田信雄、豐臣秀賴也曾敘任該職。


大納言:太政官的首席次官,與大臣共同商討天下政事,討論天皇命令的得當與否,也是傳達上下言語的重職。大臣不在之時代行太政官的任務,豐臣政權下的羽柴秀長(大和大納言)、前田利家、豐臣秀次等敘任此職。


中納言:職務與大納言相同,但不能代行大臣之事,中納言的別稱是「黃門」,原本由來是秦的官職,宮門之扉為黃色,此官於門內侍立所致。姊小路良賴曾向朝廷申請未果。


參議:與大臣、納言共同協商政事的官職,是繼納言之下的重職,任用條件相當嚴格。參議的別稱是唐名的「宰相」。足利義輝、足利義昭、北畠具教(參議左中將)等與朝廷親近者敘任該職。


弁官局:分左右兩部管理八省的部門。左右弁官局中有大弁、中弁、小弁之職。職務是將上命傳達各省,處理庶務。因為要處理太政官內的一切公文,因此非學問出眾者不能當此職。戰國時代公家多有敘任此職者。


少納言:最初是擔當詔敕(天皇文書)的重職,後來職權衰減,成為僅僅掌管御印(內印)和官印(太政官印)的有名無實的官職。


長官: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次官:大納言、中納言


判官:弁官、少納言


八省


內務省:(又稱中務省)侍奉天皇側近,行使詔敕頒行等宮中一切政務,卿由親王擔任,如無適任者即空缺。秀吉的御咄眾宮部繼潤擔任內務卿法印。


侍從是天皇的近侍,職務是進諫天皇的過錯,補其不足。北羽的安東愛季屢屢向織田信長贈送鷹、馬、天鵝等物,在信長的推舉下敘任該職。


式部省:擔任文官任免等一般人事的部門,負責調查文官的事務成績,上報太政官,以及指導禮儀等工作。卿由親王擔任。信長的右筆(書記)楠正虎敘任式部卿法印一職。


民部省:管理地方戶籍、租稅、交通、建設等工作的部門。因為是擔當朝廷的稅收工作,因此是僅次於內務、式部的要職。五奉行的前田玄以敘任民部卿法印,曾謁見秀吉的松前慶廣擔任民部大輔,秀吉的黃母衣眾青山一重擔任民部少輔一職。


治部省:處理外交事務、高官的戶籍管理、監督寺社佛閣等處人員的禮儀,也裁判庶民的婚姻訴訟。石田三成敘任治部少輔之事非常有名。


兵部省:管理武官的人事、諸國的兵馬、城池等一切軍務的部門,負責錄用京和地方的兵士,製成名簿。大內義隆敘任兵部卿。


刑部省:管理訴訟的審理、判決、刑罰執行的部門,後因為檢非違使廳的崛起,職權旁移,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大谷吉繼敘任刑部少輔一職。


大藏省:管理諸官廳的收支、諸國的調(田地課稅)、貨幣、金銀、物價的部門。


宮內省:總管皇室的收支、衣食、雜務等宮中之事,同時也兼管諸國獻上的食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的勝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手下最勇猛的人,霸佔陳圓圓臨死前說:18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南梁名將王僧辯,似忠非忠,慘死盟友之手

TAG:幸福的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