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秦雲紋高足玉杯

文物介紹——秦雲紋高足玉杯

原標題:文物介紹——秦雲紋高足玉杯


酒大約產生於距今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酒器的產生應與酒的產生大致相同,亦應是距今六千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從酒器的產生到公元前21世紀我國第一個國家——夏王朝的建立,大約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正處於我國原始社會時期,此間所使用過的酒器,我們稱之為「史前酒器」。目前可確知的人工史前酒器,從質料上可分為陶酒器和漆酒器兩種。其中以陶酒器為大宗。


1976年,在曾經的秦王朝巨型宮殿阿房宮遺址上,出土了一隻小巧玲瓏的玉杯,青色玉,杯身呈直口筒狀,近底部急收,小平底。這隻雲紋高足玉杯便是兩千多年前秦始皇與妃嬪們飲酒所用的酒器,它也因此成為了價值連城的國寶。秦雲紋高足玉杯,杯身紋飾分三層,上層飾有柿蒂、流雲紋,中層勾連捲雲紋,下層飾流雲、如意紋。杯足似豆形,豆的腹部刻有絲束樣花紋,「雲紋高足玉杯」的名字也由此得來,為秦代罕見的佳作。現藏於西安博物院。玉杯上方與下方均有水銀沁,餘下多為黃香沁及鐵鏽斑。



這隻玉杯既沒有採用珍稀的玉料,又沒有獨特驚人的造型,為何能成為國家級重要文物呢?原因在於它具有其自身觀賞價值之外的歷史文化價值。秦王朝是個了不起的帝國,卻又是個短命的王朝。我們知道,秦王朝自公元前221年建朝後,僅15年後(前206)就亡國了。秦朝的短暫,決定了它傳於後世或發掘出土的文物非常稀少,玉器就更為珍貴了。雲紋高足玉杯不僅製作精良,而且是皇室用品,自然是秦朝玉器中極為罕見的代表作品。更重要的是,雲紋高足玉杯還是後來兩漢時期玉杯的鼻祖。從西漢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承盤高足玉杯以及從洛陽出土的三國時期的白玉酒杯,都與雲紋高足玉杯很相像。可見,雲紋高足玉杯不僅是秦代的珍品,還對後代玉器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秦王朝為世界人類創造了許多的奇蹟,讓世人嘆為觀止,這件雲紋高足玉杯雖無複雜奇特之處,但它出土於秦始皇藏寶儲珍規模龐大的宮殿--阿房宮遺址中,是秦始皇或其嬪妃們用過的酒杯,其價值就非同一般。兩漢玉高足酒杯的先祖。此類高足玉杯,普遍流行於兩漢時期,如西漢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承盤高足玉杯,和洛陽出土的三國時期魏國的白玉酒杯,在形制上與這件高足玉杯極為相似。這件秦代的雲紋高足玉杯就是它們的鼻祖。



晚唐詩人杜牧的傳世佳作《阿房宮賦》中說:「妃嬪媵(yìng)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秦王朝天下初定後,秦始皇不僅接連修建大型宮殿和其他建築,還日日與後宮嬪妃飲酒作樂。可以想像,雲紋高足玉杯應是當時皇宮裡觥籌交錯、歌舞昇平的見證。在它一次又一次盛滿的酒中,倒映了秦帝國的春秋大夢。



雲紋高足玉杯的出土地阿房宮,是一座富麗堂皇、風華絕代的宮殿。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阿房宮的背後,還隱藏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與千古「冤案」。


相傳嬴政(即後來的秦始皇)曾經在趙國邯鄲作人質。當時他深愛過一個美麗的民間女子,名叫阿房。後來嬴政返回秦國即位,但當時朝政大權卻掌握在相國呂不韋手中。嬴政遲遲不能親政,也無法立一個民間女子為後。這段美麗的愛情最終沒有換來如意的結局。秦始皇親政後,為了紀念阿房,不惜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修建了極盡豪奢之能事的阿房宮。



阿房宮坐落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西郊約15千米的地方。前殿東西寬約690米,南北長115米,佔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然而,因為工程量浩大,秦始皇時只建成了前殿,秦二世繼位後繼續修建。據說,建成後的阿房宮應有大小殿堂700多所,氣勢恢弘,無與倫比,宮中珍寶如山,美女如雲。今天的阿房宮遺址還保留了約6萬平方米,無怪乎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時,將阿房宮譽為「天下第一宮」。


然而,或許這座宮殿還未完全建成,秦王朝就已經滅亡了。不久,楚霸王項羽率軍攻入函谷關。相傳,他因聽說愛妾虞姬被俘,一怒之下,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全部焚燒。大火整整燒了3個月,方圓數百里都化為灰燼。就這樣,舉世無雙的阿房宮又在萬民的血淚和另一段愛情傳說中消失了蹤影。



這些關於阿房宮的傳說當然是凄美的。然而考古專家通過對現存殘破建築的研究,發現阿房宮並沒有燒毀的痕迹。它其實在秦代時就沒有建完,是個半成品工程。當年項羽入關後,焚毀的實際上是咸陽宮及阿房宮的附屬建築。這可真是個千古「冤案」。


千年的誤解消除了,美麗的傳說也證實了並不存在。然而,阿房宮曾經的奢華是一定有過的,宮中那隻雲紋高足玉杯也永遠記載了那段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799年5月20日,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法國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908年3月26日,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宗李柷慘遭鴆亡。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