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人評價宋濂:你幹嘛那麼小心翼翼?要學徐達不就沒事了嗎?

明代人評價宋濂:你幹嘛那麼小心翼翼?要學徐達不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明代人評價宋濂:你幹嘛那麼小心翼翼?要學徐達不就沒事了嗎?


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說法由來已久,只要對此提出一點異議,就會瞬間被口水淹沒。但是歷史上也不是沒有明白人,編輯《國朝典故》的明代鄧士龍就曾說過幾句公道話,對宋濂差點被殺這件事有過一針見血的評價:是宋濂離心離德在前,朱元璋傷心失望在後。而且鄧士龍還特別給徐禎卿寫的《翦勝野聞》(《國朝典故》中收錄的一篇)加了編者按:你幹嘛那麼小心翼翼?要學徐達不就沒事了嗎?


按照徐禎卿的記載,當年宋濂要退休,朱元璋親自擺酒送行,還千叮嚀萬囑咐要宋濂的孫子一路上小心照料。送件感動得涕淚橫流,並且跟朱元璋約定:「只要我不死,我就每年都來看您一次。」開始的幾年宋濂經常來看朱元璋,把朱元璋感動得不要不要的:「帝推舊恩,戀戀多深情。」但是後來宋濂失約了,這一年朱元璋左等右盼也沒見著宋學士,於是就把宋濂的兒子中書舍人宋璲和孫子宋慎(護送宋濂回家的那個)找來詢問,這叔侄二人異口同聲回答:「我家老爺子病得不行了,可能就是這幾天的事兒了,您就可憐可憐他,別讓他來了!(幸有旦暮之憂,惟陞下哀矜,裁其罪譴)」朱元璋聽到宋學士病得不行了,趕緊派人去慰問。結果使者到了宋濂老家一看,這老先生紅光滿面啥病沒有。這朱元璋傷心失望乃至出離憤怒就可想而知了:老朋友們死的死藏的藏,難道我真是活閻王嗎?



於是鄧士龍專門寫下了這樣一段編者按:君臣遇合,自古為難,而保全終始尤難。我太祖之於宋學士,情義藹然,不啻家人父子……在太祖似於寡恩,而學士失期不朝,其於小心翼翼之道謂何?此其智不及徐太傅遠矣。


鄧士龍說的這個徐太傅就是開國元勛徐達,不但跟朱元璋成了親家(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明成祖朱棣、代王朱桂、安王朱楹),還官居中書右丞相、太傅,胡惟庸權傾朝野,但是徐達卻一點也不肯給面子,不但不屑於跟胡惟庸來往,還公開揚言胡惟庸不得好死。徐達病逝(蒸鵝之說是瞎編)的噩耗傳來,朱元璋光著腳丫子就往徐達府上跑,一路跑一路哭,哭到徐家見了徐達夫人,拍著胸脯保證:「嫂子(很奇怪,明明朱元璋比徐達年紀大,可是朱元璋一直管徐夫人叫嫂子)放心,徐達雖然去了,但是我還在……」



徐達去世,朱元璋悲痛得好幾天上不了班(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不但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而且「贈三世皆王爵」。徐達的兩個兒子,長子徐輝祖不但繼承了徐達的爵位,連太傅的官職也一併繼承了,即使很強勢的明成祖朱棣,也拿徐輝祖沒辦法(徐輝祖不鳥朱棣),倒是很仁慈的建文帝朱允炆親手砍死了徐達的四兒子徐增壽——細看真實歷史事件,誰暴戾誰仁慈還真不好說。


從宋濂和徐達身上,我們似乎能看出朱元璋殺戮功臣時候內心的悲哀:要麼腐化墮落成為國蠹,要麼離心離德明哲保身,除了老婆孩子,朱元璋身邊幾乎一個可以信任的人都沒有了。朱元璋的心情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孤獨。這種孤獨,現在很多大集團的掌舵人可能也感同身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半支煙 的精彩文章:

大明朝最牛軍隊不是神機營等三大營 而是一塊腰牌走天涯的特種兵

TAG:半壺老酒半支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