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環畫里的中國故事

連環畫里的中國故事

【藝境觀象】

作者:陳榮(成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憶往事時曾談起五六歲時隨母親買《岳飛傳》《岳母刺字》等連環畫的故事。他說:「『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岳母刺字(連環畫)汪玉山

曾幾何時,連環畫這門藝術形式的出現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童年和成長。在過去,很多家長為孩子過「六一」兒童節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買上幾本連環畫。1931年,魯迅倡導發起的中國新興木刻運動,推動了連環畫的發展並使其走向繁榮。由於圖畫的通俗性,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把連環畫作為教育民眾的一種重要方式。這一時期,連環畫作品充實著人民的文化生活,不僅是青少年的重要課外讀物,也是許多成年人文化娛樂的重要內容。大批優秀的連環畫家和經典作品應運而生: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白光》、沈堯伊的《地球的紅飄帶》、韓和平與丁斌曾共同創作的《鐵道游擊隊》、程十發的《金田起義》、葉毓中的《李白和杜甫》……

烈火尖兵(連環畫)張思林

老一輩的連環畫大家為中國各領域的美術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良好的借鑒。連環畫對當代中國藝術的諸多領域影響深遠,輻射文學、影視、詩歌等。可以說,當今活躍在畫壇的中堅力量不少都是在連環畫堆中成長起來的,也是連環畫獨特的藝術魅力啟蒙並引領他們走上了藝術之路。他們從看連環畫、愛連環畫到畫連環畫,並逐漸汲取其中養分,最終生髮出各自獨立的藝術面貌。施大畏的連環畫作品《三棵棗樹》《恩瑪蒂奶奶》中,人物造型準確、形象塑造真實、氣勢博大、筆力雄強,這是他的一貫風格。而在早期的連環畫創作中打下的深厚的素描功底,也為其後來的《大禹的傳說》《國殤》《兵車行》等大型組畫作品奠定了藝術厚度。馮遠以人物畫見長,其筆墨語言從傳統的疏淡飄逸、逸筆草草中抽離出形態美、黑白構成關係及可變性,又借鑒了西方藝術的造型、體量、結構等美感元素,展示為極具個性化的藝術旨趣與審美追求。中學時便喜愛繪畫的馮遠,自習連環畫八年,作品《蘋果樹下》《撲不滅的烈火》《小嚮導》均是其早期的優秀作品,而連環畫創作中大量的複雜造型、肢體結構的訓練正是人物畫創作必備的基礎。

雪雁(連環畫)何多苓

此外,何多苓的油畫連環畫《雪雁》、劉國輝的水墨連環畫《老通寶》、獨具裝飾效果的高燕的連環畫《貴婦還鄉》、善用大面積的黑白色塊對比的雷德祖的連環畫《高山下的花環》,皆是在連環畫創作中融入自己的藝術語言,並由此發展、拓寬了美術家自身的創作維度。這些美術家的藝術實踐涉獵油畫、版畫、中國畫等,而他們的單幅畫作品又與早期連環畫創作的風格自成一體,共同構建了貫穿美術家整個創作生涯的藝術脈絡。一代代美術家改變著連環畫的創作面貌,而連環畫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催生著更多創作者的誕生。

地球的紅飄帶(連環畫)沈堯伊

如今,在國家文藝創作繁榮的時代背景下,不少新生美術力量加入了連環畫的創作隊伍。連環畫最初的教育、掃盲作用逐漸減弱,發展為更純粹的藝術表達形式。美術家們用連環畫記錄生活感悟、講述時代故事、謳歌身邊榜樣、紀念先賢巨匠。讚頌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的連環畫作品《至誠報國 黃大年》,體現了對傳統連環畫的繼承和發揚,充分發揮了連環畫在敘事上的藝術優勢,以直觀生動的人物形象,詳實地展現了黃大年光輝而短暫的一生。畫家王東明對於連環畫的創作原則有著深切的理解,極好地掌控了畫面的節奏,並巧妙地引領著讀者的觀察視角,通過近距離、多角度的帶入,加深讀者對黃大年的了解。講述畫家吳昌碩生平的連環畫《安吉昌碩》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這位藝術大家立體而豐滿的形象。流暢的線條和符合當下審美的鏡頭切換為嚴謹的故事情節增添了幾分輕鬆,切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讓讀者看老故事,生新感悟。

另一方面,近日在重慶開幕的「講中國故事——全國架上連環畫展」已經是該系列展成功舉辦的第五屆了,在歷屆展覽中均湧現出富有新時代面貌的連環畫作品。李晨的作品《邊城》以素描形式刻畫人物,複雜深沉的情節與情緒在黑白灰中若隱若現;陳樹中的作品《「棒棒」模特兒李秀華的快樂生活》講述了在重慶黃桷坪謀生的李秀華如何在棒棒和繪畫模特兩種身份中切換,作品從名字到畫面都充滿詼諧的氣氛,引人駐足;郭宜、周穎的作品《大足石刻傳說故事——倒塔的傳說》和馬開峰、李英武的作品《大足石刻之寶頂梵音》,向觀眾講述了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歷史;余都的作品《臨江通遠·山城騰飛》則用一種別具匠心的形式向觀眾們呈現了新時代城市的發展變化。這些作品以圖文並茂的「中國故事」講述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故事,把握民族脈搏,弘揚時代精神,展現了當代連環畫藝術性與思想性並重的審美風貌。

玉門關的傳說(連環畫)呂子揚

一部連環畫的創作過程是煩瑣而漫長的。它不僅需要美術家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更離不開生活的積累和閱歷的沉澱。賀友直在創作《山鄉巨變》的過程中,三易其稿,兩次深入湖南農村體驗生活,每次都長達數月,與當地的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在體驗生活中得到了寶貴的經驗:任何事,只有理解了才能懂得和記住,也才能在藝術創作中運用自如。由此,賀有直的作品逐漸從開始的黑白鋼筆畫轉變為中國傳統的線描表現,他的生活體驗也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更加鮮活。由韓和平、丁斌曾共同創作的連環畫《鐵道游擊隊》歷時九年完成。創作中,美術家不僅走訪了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還四處尋訪書中人物原型,並五次深入山東多個地區採風寫生,收集了大量速寫素材。這使得作品最終呈現的畫面內容和情節層次都非常豐富。在第五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上展出的許多作品也同樣離不開美術家對現實生活的感悟。王娓筆下的《維和女兵》吃苦耐勞,查加伍創作的《蓋井記》講述市井百態,李征源的《烈火尖兵》繪出消防戰士的英勇無畏,頗具立體感和真實感……

安吉昌碩(連環畫)陳榮

優秀的連環畫家必定是美術創作的多面手,他們需要對日常生活抱有極度的熱情又不乏細緻的觀察。如在古代戰爭題材的連環畫創作中,涉及大量鎧甲紋飾、兵器裝飾,走訪博物館、翻閱圖譜資料是創作者的家常便飯;在描繪單一人物成長故事的作品中,對人物不同年齡段表情、肢體的刻畫尤為重要,差異太大則不像同一人,差異太小又難以體現出人物豐富的人生狀態,這都需要畫家紮實的人物速寫基本功;而在《紅樓夢》這般故事情節複雜宏大、人物感情細膩豐富的經典作品創作中,除了對故事細節與整體、微觀與宏觀的把控能力,更需要大量生活素材的收集,一口氣畫出幾十種不重樣的桌椅、頭飾、盆景等日常物件都是需要長期訓練的基本功。因此,連環畫家的創作不只是在工作室或畫室里完成的,更是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逐漸成形,這也是連環畫這門藝術語言被大眾接受和喜愛的根本原因。

維和女兵(連環畫)王娓

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全球化背景的催生下,湧現出大量的全新藝術形式,人們講故事的手段日新月異。連環畫創作隊伍應在紛繁的時代資源中吸取養分,建立並保護好新的「連環畫生態」。從教學抓起,讓連環畫走進校園、走進畫室、走進培訓班,積極培養新的創作人才隊伍,形成在傳承中求發展的良性循環。

至誠報國 黃大年(連環畫)王東明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面貌和發展需求,從前的連環畫作品經典永恆、影響深遠。如今的創作者們也在老一輩畫家打下的堅實基礎上講述著現今的時代故事。希望連環畫能像中國畫、書法等藝術門類一樣得到重視和發揚,讓這門有著寓教於樂功能的藝術形式繼續為人類的藝術與生活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20日 0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你的「腦容量」早就定型了?
劉強東:供應鏈價值超乎想像 「無界零售」需要更多人一起參與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