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扒開雲霧之後,聯想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扒開雲霧之後,聯想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5G投票事件給聯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品牌聲譽損失,不過從輿論鬧得最凶的幾個要點來看,主要吐槽集中在這些點上,比如「聯想總部在美國」、「聯想產品在國內比海外還賣得貴」、「聯想性能不強」、「是一家貿易公司而不是技術公司」還有「聯想的核心是【聯想】品牌」等等。


相關資料顯示,聯想集團的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北卡羅來納三角研究園,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

有分析認為,特別是收購IBM的PC業務之後,這是聯想為了妥協,同時也為了表明自己是國際化公司,聯想集團把總部設在美國,可以更好的服務於全球市場。

聯想主要從PC貿易切入,包括個人電腦(經典的Think 品牌和多模式YOGA 品牌)、工作站、伺服器、存儲、智能電視等,前若干年來,這些業務板塊為聯想贏得了非常好的營收和利潤,特別是收購IBM之後,一度成為全球性最大的PC巨頭之一、受到人們的關注。

不過,也正是由於聯想太依賴於PC業務,近年來隨著PC重度市場的凋零萎縮,聯想的營收也受到嚴重影響。

2017年聯想集團公布的第一財季財報數據顯示,聯想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業務稅前利潤同比下跌21%至2.19億美元,個人電腦銷量同比下跌6%至1240萬部;數據中心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跌11%至9.71億美元,稅前利潤虧損1.14億美元。

數據跌落的背後,是聯想的未來已岌岌可危。當然,聯想還不至於馬上跌落懸崖的底谷,最多只是正在邁向懸崖的邊緣。

為了扭轉虧損局面,近年來聯想也積極做出了轉型、業務開拓甚至是削減非生產製造員工等裁員舉措。

2014年10月30日,聯想以29億美元的代價從谷歌手中接手了摩托羅拉公司。當時外界普遍認為這是聯想有意識地效仿當年收購IBM PC業務的成功案例,聯想集團將成為全球第三的智能手機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公司。結果顯而易見,聯想智能手機業務成績平平,收購摩托羅拉成最大「敗筆」(相關數據可在網上查詢得到)。

2015年8月13日,聯想集團披露在全球範圍內削減約3200名非生產製造員工,占公司非生產製造類員工的約10%,佔全球整體60000員工的約5%。這是聯想成立以來最大的裁員計劃。

2018年5月8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通過內部信宣布聯想正式成立全新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宣告聯想向智能產業開戰。

總而言之,無論是收購、裁員還是轉型,聯想都在試圖去「PC業務為核心"化,這是因為PC業務市場的不斷萎縮下滑,曾經帶給聯想巨大利益的業務板塊,如今卻成為雞肋,食之無味,丟之可惜。


很多人想到聯想,印像最深刻的是聯想與倪光南之間的恩怨,外界稱之為「柳倪之爭」。

相關資料顯示,當年聯想兩大核心人物柳傳志和倪光南,在公司發展方向上產生嚴重的分歧。總工程師倪光南主張走技術路線,選擇晶元為主攻方向;而總裁柳傳志主張發揮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打造。

這就是典型的「貿工技」和「技工貿」兩條路線的爭鬥。顯然倪光南說服不了柳傳志而被踢出局,聯想此後走的正是「貿工技」發展路線,市場為先,技術為鋪。簡而言之,聯想並沒有什麼核心技術,有更多的是某種市場驅動下的技術產品。

暮然回首,我們看到的是聯想品牌的影響力,卻沒有看到聯想某種重量技術的影響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秘曝者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遠古生物普遍長的比現在的生物巨大且更具攻擊性?
科幻電影中,宇宙飛船超光速飛行,為什麼不考慮隕石撞擊?

TAG:科技秘曝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