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逆天崛起的秦國

逆天崛起的秦國

在戰國各大小諸侯國中,秦君的血統比較低微。其它諸侯國君的血統,要麼是周王室的內親外戚,比如晉國、齊國、燕國、魯國;要麼是上古賢王的後裔,比如越國、陳國;要麼是前朝餘孽,比如宋國。再不濟,如楚君那般,雖出身低賤卻不服周,實為子爵冒稱王爵也是一條出路。只有秦國,開國君主非子是養馬的出身,無爵無位。非子的五世祖惡來更是被周武王滅了,如此血海深仇,秦國卻還能幾百年如一日地心向周王室,做它的附庸,連個最低等的諸侯都算不上,這般隱忍的功力,蠻嚇人的。

西周末年,關中大亂,周幽王被犬戎殺死,秦襄公因守護周平王有功,被封了國,擠入了諸侯之列。平王東遷時對秦君留下了一句話:「戎人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戎人,這些土地都歸秦國」。在當時,平王的話是一張空頭支票,戎人強大,諸夏弱小,以一秦之力趕走戎人乃是痴人說夢,否則,何至於貴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放棄鎬京東遷洛陽。但是,不要小看這句話的效力,它是一種政治承諾,讓秦國以後無論怎麼打犬戎都變得名正言順、替天行道。

到了秦穆公時代,在東進受挫,被晉國一頓胖揍後,秦國就老老實實地撿起周平王的那句話,改變方向去收拾西戎了,經過幾年的征戰,秦國滅了幾十個西戎小國,遂霸西戎。穆公之後,秦國衰落了百餘年,混的比之前更慘,慘到崤山以東的各諸侯國直接把秦國鄙視成蠻夷,不屑於和它交往了。

從秦孝公開始,積貧積弱的秦國逆天崛起,在一百多年的不長時間裡滅掉了六國,統一了華夏。什麼因素使得地處西部邊陲的弱小秦國最終發展成為橫掃諸侯,一統天下的大秦帝國?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概況而言,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也跟戰國首霸魏國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筆者這就向各位看官一一道來。

1

天時

戰國時代,秦國不是第一個實行變法的國家,在秦國商鞅變法之前有魏國的李俚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與商鞅變法同時期的有韓國申不害的變法。為何其它諸侯國的變法大多失敗,只有商鞅變法使得二流秦國一躍而為諸侯之首,最終一統天下呢?這背後原因既然商鞅變法的持久性、徹底性和全面性,也有變法時機的恰如其分。戰國是一個漫長的時代,變法太早,如魏國的李俚變法,儘管最先強大,但是卻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槍打出頭鳥啊。到了後期,國力耗盡,無力爭霸,反而成了別人的刀下肉。變法太遲,如趙國的胡服騎射改革,則天下大勢已定,只能強一時不能強一世,於結局徒勞無奈。

2

地利

秦國地處華夏文明西部邊緣,長期與戎狄雜居,遠離中原地區。這樣的地理環境看似惡劣,實則不然。在秦國西邊,戎狄等游牧民族尚處於原始社會階段,不具備與已經形成國家的秦國長期相抗衡的實力。經過秦穆公的遂霸西戎後,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極大壓縮,無法再對秦國構成重大威脅,可以說,秦國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西部後方。另外,在與游牧民族的長期戰爭中,秦人全民皆兵,勇猛尚武,即使在貧弱的秦獻公時期,與號稱天下第一強的魏國鐵軍魏武卒對戰,亦不完全落於下風。

曾經,秦國在東邊只與晉國接壤,強大的晉國是阻擋秦國東進的唯一障礙。但是,三晉分家後,魏趙韓三國時常彼此不和,互相攻訐,給秦國可趁之機,東進的阻力大為減弱。秦昭襄王時期,司馬錯平定巴蜀後,給秦國奪得了除關中平原外的另外一個大糧倉,以及穩定的西南側後方。就秦國本部關中地區而言,它是個四賽之地,周圍的山川險阻構成了天然的防線,很適合弱小的勢力在此發展壯大。秦國佔據關中地區,對山東六國,進可攻,退可守。

3

人和

我們先來看一份名單:商鞅(衛國)、張儀(魏國)、范睢(魏國)、呂不韋(衛國)、李斯(楚國)。這些在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大佬,都擔任過秦國宰相級別的高管,都對秦國甚至天下的局勢產生過重大影響。但是,有意思的是,他們都不是秦人。按理說像宰相這樣級別的高管一般得讓本國人擔任,為何獨獨秦國的宰相長期由外國人把持呢?原來,秦國的文化落後,本國人才難堪大任,秦君為了變法圖強,只得從國外引進優秀人才,給予高官厚祿,以及施展才華的舞台。秦國的求賢若渴與山東六國形成鮮明對比,秦國人才濟濟,人才之盛成就了秦國之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商業成就之史思
【國史國文】春秋戰國:東周的大時代生活與巨變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