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喜歡青藏高原,喜歡那裡的野生動物?有個地方,可以讓你一次看個夠

喜歡青藏高原,喜歡那裡的野生動物?有個地方,可以讓你一次看個夠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你見過雪豹嗎?見過藏狐嗎?見過重達一噸的氂牛嗎?見過大鵟嗎?(首先沒見過,其次還不會讀kuang的舉抓)見過青海湖裸鯉嗎?見過普氏原羚嗎?

有人不服了,「百度都知道,紀錄片我也看了不少!」好吧好吧,隔著屏幕知道你們都很厲害,那麼請問:你和馳騁雪域高原的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過嗎?

如果沒有,請留步,你想看的「動物世界」都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標本館等你來:

5月19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生物標本館科普展廳展示數百件青藏高原獨特、珍稀和瀕危的動物生態標本以及特有的資源植物標本,並配以照片、挂圖、文字等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陸上跑的……館藏很多動植物標本為上世紀60年代甚至更早期保存至今,已有五六十年之久了……

青藏高原是名副其實的野生動植物天堂,而青藏高原生物標本館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收藏、保存青藏高原生物標本數量最多、種類最全、館藏最豐富的標本館。這裡陳列展出的幾百種動植物標本堪稱「高原生命科學寶庫」,其獨有的青藏高原特色,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無可替代的。

青藏高原生物標本館的前身動物標本室和植物標本室始建於1962年,50多年來,老、中、青三代科學家不畏艱險、流血流汗甚至以生命為代價的不懈努力,青藏高原標本館生物標本收藏量已達50萬多份。除了大量的一般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標本外,標本館還收藏許多珍稀、瀕危、獨特甚至已近滅絕的物種的標本及大約300個生物學新分類群的模式標本。

前方高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野生動物來襲——

我叫普氏原羚,你看到的我正依偎著媽媽吮吸甘甜的乳汁,我還很小,雖然我的靈魂去了另一個地方,但我很榮幸以這種方式永遠陪在你們身旁。

漲知識:普氏原羚全身黃褐色,臀斑白色。僅雄性有角,雙角角尖相向鉤曲。棲息于山間平盆地和湖周半荒漠地帶,以數頭或數十頭為群,冬季往往結成大群。以莎草科、禾本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為食。曾經廣泛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及青海。由於人類活動影響及棲息地惡化,該物種的數量下降,分布區範圍銳減,而現在普氏原羚只分布於中國青海省,包括青海湖周圍,以及天峻縣和共和縣。

我是一隻亞成體雪豹,別看我小,我超凶的,善賣萌、能吃羊,還會偷偷溜下山到牧民家吃牛馬改善伙食。我們分布於中亞高原,我國青藏高原及帕米爾高原地區。

漲知識:雪豹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雪豹具有高度發達的分配血液、調節呼吸等技能。對氧化變化很敏感。雪豹原產於亞洲中部山區,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稱。201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雪豹的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易危。

大家好,我是野氂牛,我的體重相當驚人,足足有一噸多重,頂幾頭黃牛的重量,我們四肢強壯,身被長毛,胸腹部的毛幾乎垂到地上,可遮風擋雨,舌頭上有肉齒,兇猛善戰。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為青藏高原特有牛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漲知識:野氂牛的胸部發育良好,氣管粗短,軟骨環間的距離大,與狗的氣管相類似,能夠適應頻速呼吸,因此可以適應海拔高、氣壓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大氣條件。棲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是食草動物,分布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我是青海湖裸鯉,是我國瀕危物種,我可是「網路紅魚」,每年7月洄遊季,中央電視台都會追蹤記錄播出我們的大型專題片《湟魚洄遊季 探秘青海湖》,收穫了很多粉絲呢,我們是美麗的青海湖水中人氣超高的寶貝。人們都說我們「一年漲一兩,十年漲一斤」,由於沒有鱗片、味道鮮美,我們一度被吃貨們作為盤中餐,但多年前青海省出台政策實施封湖禁捕,這些年被保護的很好~

漲知識:青海湖裸鯉分布於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魯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產。它是青海省極為重要的經濟魚類。青海湖裸魚屬鯉科裂腹魚亞科裸鯉屬,又稱「湟魚」。僅分布於中國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為高原低溫鹽鹼性水域經濟魚類。由於青海湖地處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溫低,食料生物貧乏和生長期短,故此魚生長緩慢,除第一年生長達3.5厘米外,一生中的體長生長無明顯的階段。最大個體長可達95厘米,重約6.5公斤。

我是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全身灰白色,頸、腿比較長,頭頂和眼先裸出部分呈暗紅色,頭頂布有稀疏髮狀羽。頭頂的裸露的紅色皮膚,陽光下看去非常鮮艷,到求偶期間更會膨脹起來,顯得特別鮮紅。除眼後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頭的其餘部分和頸的上部約2/3為黑色。

漲知識:黑頸鶴是大型涉禽,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它們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主要以植物葉、根莖、荊三棱、塊莖、水藻、玉米、砂粒為食;繁殖於拉達克,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越冬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藏南部、貴州、雲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藏族人民信奉佛教,對黑頸鶴十分喜愛,稱之為「仙鶴」「神鳥」「吉祥鳥」。

實在太多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物種還有喜馬拉雅旱獺、高原鼠兔、大鵟、刺胸齒突蟾、淡腹雪雞……

此外,青藏高原還有大量珍貴的藥物資源,如冬蟲夏草、水母雪蓮、唐古特大黃、紅景天、藏茵陳等。

開放日這一天,標本館裡可謂是人山人海,人們紛紛前來一睹野生動植物標本的風采,負責為大家答疑解惑的5名志願者更是忙的不亦樂乎。如果有機會,大家一定要來看看。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科技日報記者張蘊、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標本館肖灑攝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國際大科學計劃,從「參與」到「牽頭」,兩個字的變化透露出哪些信息?
光有顏值遠不夠!美科幻戰艦作戰面臨「有炮無彈」尷尬境地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