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赤壁之戰之謎到底在哪裡?

赤壁之戰之謎到底在哪裡?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評《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多智而近妖」。他所說的「近妖」主要是指草船借箭和借東風這兩個赤壁之戰中的重要關目。本來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鑒》中,對此戰的正面描述非常簡單,既沒有龐統的連環計,也沒有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連草船借箭都沒有一點影子。火攻的戰術倒是黃蓋的計謀,那東風卻是天公作美,突然來了個「時東南風急」。蔣干中了周瑜的反間計,並不是在赤壁之戰的前夜,而是在其後。凡此種種,在史家看來都是混淆,但作為文學作品則是神來之筆。

赤壁之戰無疑是大手筆,但這手筆大在哪裡,至今還沒有一個研究者作出正面的回答。從藝術的根本上看,連環計、苦肉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等,都是傑出的想像;但是把這些傑出的想像連綴在一起,並不一定能產生傑出的文學形象。類似的想像,在才智不足的作者手中,也可能構不成有機結構。在《三國演義》成書以前,《三國志平話》中也寫「借箭」(非草船)、苦肉計、蔣干中反間計、借東風等,但都顯得蕪雜凌亂。而在《三國演義》中,這些相對獨立的情節卻被組合成一個環環緊扣的有機體,把情節和思想推向高潮。除了《三國演義》的作者有更強的文字駕馭能力之外,其主要原因在於羅貫中將這一切集中在諸葛亮與周瑜的矛盾中統馭全局。他把這些情節安排在內外兩條線索之間:一條是外部的,曹操與孫劉聯軍的軍事鬥爭;另一條是內部的,主要是周瑜與諸葛亮之間在心理上和才能上的較量。外部的軍事鬥爭的驚心動魄自不待言,但也許並不是特別難能可貴的。《三國演義》作者的天才就在於他不滿足於外部動作的熱鬧,而是深入地表現了三角軍事關係內部的心理錯位和衝突。

諸葛亮草船借箭之所以能夠冒險成功,是因為諸葛亮拿準了曹操多疑的性格。連環計之所以能得逞,又因為多疑的曹操在心理上有對自己軍事才能過分自信的一面。借東風的驚人並不完全在於諸葛亮超人的智慧,而在於周瑜和諸葛亮在較量才能上的勝負。在軍事三角中,作者又安排了一個心理三角。雖然不是今天最容易吸引讀者的愛情三角,但是比之愛情三角更為驚心動魄。這裡沒有愛情的地位,佔據衝突中心的是軍事才能和領導才能的較量。曹操恃才、愛才,有時也忌才。周瑜也恃才,一般並不忌才;但對於同一陣營中的諸葛亮,卻一貫在才能上與之爭勝,彷彿不置之死地自己就活不成。所以周瑜每有奇謀,直接是針對曹操的,而間接卻是針對諸葛亮的。他總是力圖在智謀上壓倒或者刁難他的對手。

《三國演義》作者的大藝術家魄力就表現在,他在中國小說史上第一次在命運與共的軍事同盟者之間,在心理上拉開了極大的錯位幅度。「多智」不能孤立地從科學的真上評價,而應該從與其盟友和敵手之間的關係上來審視。諸葛亮的多智是由其盟友周瑜的多妒逼出來的,而多智的冒險主義霧中進軍,又被多智的諸葛亮料定多疑而不敢出戰,於是多智的冒險主義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使得多妒的更加多妒,多疑的更加多疑。

軍事上勝負的重要性不但常常放在軍事的勝負之上(如曹操兵敗華容道,見諸葛亮沒有伏兵,覺得在這一點上,自己的才能在諸葛亮之上,便哈哈大笑起來),而且常常放在生命之上(如諸葛亮三氣周瑜,周郎自知才能不及,乃吐血而亡,最後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名言)。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的超人智慧是情節和人物性格發展的一個動因。正如在一些愛情小說中第三者的插入是人物和情節發展的一個動因一樣。諸葛亮每一奇謀、每一超人的智慧,都使曹操這個「反面人物」更加多疑,使周瑜這個「正面人物」更加多妒。這就使無聲的心理三角戰爭和有聲的軍事三角戰爭更加錯綜複雜,以至於經過歷史的考驗,成為中國戰爭文學的最高經典。

批評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自有其科學道理,誰不知道諸葛亮借東風的準確性超過了今日的天氣預報?但是文學作品畢竟與科學不同,羅貫中在原始素材中增加了諸葛亮算準了三天之後有大霧。諸葛亮如此的多智引發周瑜的多妒,激化了兩個同盟者之間的心理矛盾,同時引發了曹操的多疑(大霧進軍怕有埋伏),使得戰爭的勝負不取決于軍事力量的強弱,甚至也不完全取決於才智的高下,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才能的情緒化反應。

在《三國演義》以前的《三國志平話》中雖然早已寫到了苦肉計等,但是卻沒有抓住二者內在心理的隱秘衝突。其作者往往把筆力用在外部的動作上。例如,把諸葛亮寫得像張飛一樣魯莽,在周瑜帳前殺了曹操的來使,明顯是敗筆。赤壁之戰之所以成為大手筆,主要不在於表現了當年英雄的鬥智,因為鬥智畢竟屬於理性,並非文學的審美價值取向之核心。激動讀者心靈的主要是由於鬥智引出的鬥氣,由鬥氣而引發的變態心理,導致戰爭勝負的逆向轉化。20世紀50年代,何其芳曾經發出《三國演義》之謎的慨嘆,說《三國演義》都是簡略的敘述,缺乏精細的描寫,為何卻有數百年而不衰的藝術生命力。這個真誠的藝術家之問至今仍然無人能夠回答,實乃怪事。

其實只要不過分拘泥於歷史事實,不要被外部戰爭的熱鬧所蒙蔽,把目光緊緊盯住在外部戰爭之下的心理之戰,尤其是關於人的才能高下的無聲的戰爭,就找到了《三國演義》藝術奧秘的真諦。把鬥氣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這正是把審美價值放在實用價值之上的美學原則。從這一點上說,周瑜和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藝術價值觀念的產物,林妹妹和安娜也都是把情感放在生命之上的。正因為這樣,大觀園內和卡列寧府上無聲的戰爭,其激烈的程度絕不亞於赤壁之戰。

(選自 孫紹振 著 《經典小說解讀》,上海教育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何兒子卻碌碌無為?真相實在讓人痛心
袁術做了個草率的決定,卻埋下了赤壁之戰的伏筆,令曹操頭痛不已

TAG:赤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