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叫板星巴克?我們親嘗了現在最火的瑞幸和連咖啡,這體驗…

叫板星巴克?我們親嘗了現在最火的瑞幸和連咖啡,這體驗…

本文字數:3709|預計6分鐘讀完

帶著好奇心,我們決定替大家嘗嘗當下最火的兩款互聯網咖啡——連咖啡、瑞幸咖啡,看看他們好在哪?

最近咖啡戰場硝煙瀰漫,從外賣連咖啡到到瑞幸咖啡,新興咖啡品牌運用互聯網思維和O2O打法迅速佔領話題,直接叫板星巴克。

近期走紅的品牌之一——連咖啡誕生於2012年,早期是為星巴克、Costa等第三方咖啡品牌提供外送服務,由此積累起了自己的種子用戶,2015年開始經營起了自有品牌。主打互聯網概念的連咖啡,沒有APP、沒有門店,銷售全靠外賣,一切功能、交易、營銷全都在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上完成。

瑞幸咖啡,相比連咖啡起步晚但聲勢大,除了廣告鋪天蓋地,開店速度也讓人感受到了資本圈的財大氣粗。今年1月起,瑞幸咖啡陸續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試營業,完成了525家門店布局。掐指一算,相當於每個月都開了一百多家新店。

要知道在國內,星巴克和Costa的目前開店數量是3200家和420家,兩者分別花了19年和12年時間。相較之下,瑞幸的擴張像是開了外掛。

不僅跑馬圈地迅速,Flag也是立得眾人皆知,扛著幹掉星巴克旗號的瑞幸咖啡,還在最近把星巴克懟上了法庭,譴責後者向供應商施壓站隊不公平,儘管星巴克回應不會參與炒作,可這波操作吊足人胃口。其跺腳的頻率讓佔據中國市場半壁江山、躺著把錢掙了的星爸爸也得驚坐起來打量一番,瞅瞅這個成立才6個月的本土品牌,憑什麼這麼大的口氣?

火藥味極濃的氛圍之下,咖啡之戰似乎要愈演愈烈了,帶著好奇心,我們決定替大家嘗嘗當下最火的兩款互聯網咖啡——連咖啡、瑞幸咖啡,看看他們好在哪?


住宅和寫字樓的電梯旁,朋友圈的轉發里,你也許看到過這個咖啡廣告。

圖片來自luckincoffee

長著「高級臉」的張震和湯唯手捧藍白色包裝的咖啡杯向你致意,微笑中帶著一絲疏離感說著「這一杯,誰不愛」的廣告語。「首單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的標語引人矚目。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看到廣告的第一反應是,這咖啡看起來真有錢啊。

由於瑞幸咖啡僅支持APP自助下單,我們首先嘗試下載一下瑞幸咖啡的APP。沒有想到,首戰告敗,App Store怎麼也下載不了瑞幸的APP(喜極而泣,晚上9點終於下載成功)。折騰十多分鐘後,我決定向人品值滿點的同事求助,在同事手機上完成了下載APP、點單和取餐程序。

點開APP上的地圖,門店類型上,瑞幸咖啡在北京主要有4種: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快閃店。最近一家瑞幸咖啡快取店步行距離1.5公里,步行時長20分鐘左右。為了解瑞幸咖啡門店長啥樣,我選擇了自提模式。

價位方面,瑞幸咖啡劃分了21元、24元、27元三檔,低於星巴克30-40元的主流價位,高於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咖啡10-20元的價位。為了能薅上瑞幸咖啡「買二贈一」的羊毛,我點了一杯焦糖拿鐵、一杯抹茶拿鐵和一杯鮮莓優格瑞納冰。

下單以後,APP跳轉至咖啡製作中的界面。比較特別的是,點擊界面上的「製作直播」,可以看到取餐門店的咖啡製作直播畫面。這既讓消費者了解咖啡製作過程的衛生狀況,也能知道門店的點餐排隊情況。

大約過了7分鐘,瑞幸咖啡製作完成,顯示可取餐狀態。飛速趕到門店所在的大廈後,我向大廈前台問了問瑞幸咖啡的位置。前台大叔彷彿早已輕車熟路:「是找那個『這一杯誰不愛』嗎?五樓。」

一進門,映入眼帘的是瑞幸咖啡藍白色的鹿頭logo。幾台巨大的咖啡機佔據了吧台的大半空間,桌子多為實木色,整體呈現簡潔的工業設計風格。據目測,店內顧客人數在10人左右。

由於線上App下單已省去排隊時間,給出取餐碼和提貨只花了我1分鐘時間,和店員的交流非常少。三杯咖啡按冷熱屬性分別裝在兩個紙袋裡,杯蓋上的小口都用透明貼紙封口,細節做得比較到位,但整體包裝和傳統咖啡相比並無革新。

焦糖拿鐵,我點的半糖,整體偏甜。抹茶拿鐵,男同事表示抹茶味比較濃郁,感覺有點苦。鮮莓優格瑞納冰,女同事說整體口感還行,喝到見底時,剩餘的樹莓果肉有點硌喉嚨。

由於我和兩位同事都不是咖啡愛好者,我決定問問「咖齡」好幾年、每天必喝一杯咖啡提神的朋友小郭。

小郭是聽朋友推薦隔壁寫字樓新開了一家瑞幸咖啡,發現折扣力度比較大所以下的單。「口感還行吧,大杯的量對我來說大了點,喝完心臟會有點突突,我覺得完全可以變成中杯。另外21塊錢一杯的美式還是感覺太貴了。如果是定位為工作咖啡且開在辦公樓,買幾贈幾這種不划算啊,我們辦公室通常就我一個人會在咖啡上花錢,我還不如去7-11。」小郭說。

「以後要是它還能提供兩折券,我會喝的。」聊天的最後,小郭誠摯表達了希望瑞幸咖啡多與公司合作以員工福利形式購買咖啡的想法。

體驗一番之後,我覺得瑞幸想要不「涼涼」,實現長線發展至少得解決2個難題:

1.不能只靠燒錢留住消費者

瑞幸的知名度是靠大面積營銷推廣打響的。註冊app即送一杯免費咖啡,買2贈1,買5贈5的強力促銷方法,雖然吸來了一大波關注度,但也讓人不得不思考這些購買者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咖啡需求者,有多少是因為性價比而短期嘗鮮的消費者。目前瑞幸咖啡基本靠性價比取勝,一旦低價補貼結束,多少消費者能留下來是個明顯問題。

2.擴張的同時如何保證產品質量

瑞幸咖啡的門店正處於迅猛擴張之中,如何保證咖啡的質量水平不下降,以品質把控獲得可持續發展,瑞幸還需要下一番大功夫。畢竟,產品才是基礎。

至於瑞幸是否具有對抗星巴克的實力,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圖為連咖啡

或許是誕生早,品牌經營已經開始成熟,相比瑞幸,連咖啡的飲品種類更加豐富,新品上線的速度也更快。咖啡產品中不僅有常規的美式、拿鐵、摩卡等,還有一些精品和口味新奇的咖啡,例如玫瑰拿鐵、橙香拿鐵、冷萃、精品豆咖啡等。咖啡產品之外,也有椰子水、酒精飲品莫吉托、雪昔等飲品。

在給用戶優惠和補貼上面,連咖啡也誠意十足,有全場滿兩杯減20元、優惠拼團活動。

不過,連咖啡的特色不在於「便宜」,而是社交屬性的挖掘與開發,除了拼團,咖啡福袋、心愿咖啡等玩法都基於社交和微信群。

打開連咖啡的微信公眾平台,在個人中心一欄,連咖啡打造出了「咖啡庫」的產品概念,用戶還可以把提前購買的咖啡存在虛擬的咖啡庫中,自己消費或者是送給別人。

我們在辦公室里發起了連咖啡1元1杯的冰美式拼團,拼團的小程序鏈接轉到工作群後,很快便拼團成功。這杯1元買來的冰美式存入到了我的咖啡庫內,我沒有立即享用,決定在次日下午兌換,順帶幫其他同事點了椰子水、牛油果雪昔等飲品。

下單成功後,外賣小哥的聯繫方式、定位和送達時間等都通過微信公眾號通知。

到此可沒完,連咖啡在社交帶新上可是動足了腦筋。

咖啡交易完成後,我收到了來自連咖啡的福袋,把鏈接分享到微信群,群里成員通過我分享的福袋下單後,我就會得到相應的咖啡獎勵,每次0.1-0.2杯,積累成一杯後即可兌換咖啡。

另外一個功能叫做心愿咖啡,我預先選定了一款想喝的飲料,並上傳一張相冊中壓箱底的照片,之後將這個心愿咖啡分享給好友們,好奇的小夥伴用自己的咖啡助力,積累起來後,我就能如願以償獲得這杯飲料,小夥伴也可以查看這張「精心挑選」的照片。

大概半小時後,我收到美團小哥送來的咖啡,整體上看,包裝很貼心。五杯飲品,包裝成了一大一小兩個盒子,四杯冰品包裝在大盒子里,熱飲分開裝在另一個小盒子匯總,每杯有獨立的杯托以防潑灑,盒子內部塗有保溫材料,防止夏日天氣炎熱導致冰塊融化。相比之下,連咖啡的盒裝比瑞幸的袋裝在保溫上更具優勢。

從口感上看,本周剛剛推出的生氣冷萃咖啡得到了辦公室好幾位女同事的喜愛。帶著氣泡的咖啡喝起來頗有新意,同時配送了兩塊青檸,加在冷萃里沖淡了咖啡的苦澀。

另一位同事表示,連咖啡的冰美式太淡了,對於每天都要喝兩杯咖啡的她,不夠提神。而且,連咖啡的美式、拿鐵等常規產品,22-28的價格卡位有點尷尬,「作為一個咖啡重度患者,覺得咖啡我可以自己煮,便宜的可以買全家,貴的可以買星巴克。」

粉色椰子水的口味和平日喝到椰子水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少女心」的粉色設定,倒能俘獲女生的芳心。

兩位點了牛油果雪昔的同事都認為味道不錯,但只會在優惠的時候購買這款產品,如果恢復到35元的原價,可能不會進行復購。

總體評測下來,不得不說,連咖啡是一家優秀的互聯網營銷公司,靠著微信社交玩法,能給它帶來高速裂變式的用戶增長。連咖啡市場總監張洪基在接受《21CBR》採訪時介紹,連咖啡80%以上的用戶有分享行為,一次分享就可以觸達10個人。

不過,從連咖啡所有的產品介紹和宣傳來看,重點放在了外賣的便捷、產品的包裝上,並未強調任何關於原材料、製作方法,相比瑞幸中高端咖啡的定位,連咖啡似乎還需要在品質上多下功夫。

最後:

據了解,在美國,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在日本、韓國,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6杯。如果只算國內一線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費數也只有20杯。

咖啡市場在國內仍有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咖啡品牌間的市場爭奪戰也才拉開序幕。從久佔山頭的星巴克,到去年創造單日銷量40萬杯紀錄的連咖啡,再到一出世就拿著霸道總裁不差錢劇本的瑞幸,誰能獲得最終的勝利還很難說。

5-6杯的中國人均咖啡飲用量表明,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消費者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國內咖啡市場屬於初級階段。要想刺激市場,互聯網咖啡品牌可能真的得做好長時間培育市場的準備,背後需要的耐心與資金也是巨大的。

不破則不立,有缺口才有突破空間。儘管互聯網咖啡目前仍面臨諸多質疑,重資本+互聯網模式的打法尚需更多時間檢驗,但可以預見的是,早早入局咖啡新零售的連咖啡和瑞幸佔據了一個相當有利的進攻位置。

你喝過這兩家的咖啡么?覺得味道如何啊?

本期編輯: 李惠琳 韓璐

GIF

本文版權歸21CBR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任何形式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 的精彩文章: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為何大家更願意去麥當勞喝咖啡?
我非池中物,咖啡器演繹法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