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序言」,當然也得有「後記」

有「序言」,當然也得有「後記」

圖片左下角的木棉樹下就是名聲顯赫的「登埂澡塘」——傈僳族群眾沐浴的地方

《走進五十六道門》(之二)——《行走在怒江大峽谷》總算完成了。約85000字,70幅照片,算不上圖文並茂,也就是圖文都有吧。

其實,我的初衷並無把《行走在怒江大峽谷》單獨成冊的想法。2017年1月,《走進五十六道門》(之一)與讀者見面後,我繼續《走進五十六道門》的步伐沒有停下來。一邊走,一邊寫,也有約10萬字了。本意是在《走進五十六道門》與讀者見面一周年之際,推出《走進五十六道門》(之二)。

工作過程中,覺得10萬字成冊似乎單薄了一點,少數民族的篇幅也應該再多一些。於是,又邁開步伐到七彩雲南走了走。先後去了壯族聚居的廣南縣壩美村,去了滄源佤族自治縣的翁丁佤寨,特別是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口氣呆了半個月,在怒江大峽谷里來回走了一圈兒,還在大峽谷深處的傈僳族人家過了個春節。

在怒江大峽谷里的那些天我真的很難忘,要記載的東西很多,一陣陣內生衝動讓我一路走一路記載,幾乎每天都要在「Hiker工作室」里談一些見聞,說幾句感想。回到武漢後還來不及喘口氣兒,又投入到對文字和圖片的整理工作之中。

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不知不覺,此事兒夾生了。把這些文字全部放進《走進五十六道門》(之二) ,文字多了,書也厚了。如果單獨成冊,文字又少了,書也薄了。情急之下找武漢出版社的編輯S先生諮詢了一下。

專業人干專業事。S先生說,完全可以單獨成冊,而且也應該單獨成冊。字數本身不少,如果再添加一定數量的照片,圖文並茂,可讀性更強。

人啦,有時候容易衝動。聽了S先生幾句話,我頭腦一熱:單獨成冊。書名就叫《行走在怒江大峽谷》。考慮到《走進五十六道門》的連續性,《行走在怒江大峽谷》就作為《走進五十六道門》(之二)。

既然單獨成冊,又要「序言」了。遵循《走進五十六道門》(之一)的慣例,找人不如找自己,不給貴人添麻煩,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做,還是「自序」。

又要題寫書名了。《走進五十六道門》的書名是我共青團時期結下友誼的老朋友Z先生的墨寶,這本《行走在怒江大峽谷》的書名還是找我共青團時期的老朋友D先生。

我要感謝《長江日報》。在我即將出發雲南行走怒江大峽谷之際,他們以聘請我為特約專欄作家的形式為我壯行。行走途中,他們又開設專欄,把我的每一篇體驗及時與讀者分享。

我要感謝武漢市那個名氣很旺的「金湖灣畫廊」。這個畫廊裡面的展品、藏品全部出自當代國畫大師邱漢橋。我在行走途中順便做了一些公益事情。「金湖灣畫廊」的文化工匠們看見我的文章後主動提出要做我的後援,並及時出手。

我要感謝武漢市文化局、江漢區人民政府、江漢區文化局以及江漢區圖書館,他們對我的行走怒江大峽谷高度關注,對我開展的一些陣地活動大力支持。江漢區「金橋書吧」讀書會還特聘我為專家講師。作為武漢市江漢區的一位臣民,我切身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

我要感謝所有在線上線下一直默默地關注我「行走在怒江大峽谷」的人們。

此照片使用了自拍桿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ker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赤水河畔:用歌聲緬懷先烈

TAG:Hiker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