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夏季不能服中藥?您別逗了!

夏季不能服中藥?您別逗了!

近幾天,有患者諮詢與我,「我老家民間有個說法,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不能服中藥,否則吃進去的中藥都隨汗漏掉了,你覺得這種說法對嗎?」 我不禁啞然失笑,我每年最忙的季節是五一到十一,期間有很多患者(其中不少來自外省市)都會趁天熱時調理身體,尤其是陽虛患者,他們會抓住夏季「冬病夏治」「寒病熱治」的最佳時期。當然,也有很多人,不懂得中醫治病需「天人合一」,他們人云亦云,相信「夏天不能服藥」的說法,很多患者夏天都不吃中藥,等到立秋了,天氣涼爽了,再找中醫大夫開藥吃。他們看似聰明,實則愚笨,一些原本可以在夏天得到治療的疾病,拖到冬天,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病情也加重了。

夏天出汗太多,果真不能服中藥嗎? 遇到這種情況,我常開玩笑的問病號,「您嘗嘗汗是啥味?喝進去的是葯,這漏出來的是葯嗎?中藥和汗是一個味嗎?」 其實,利用夏天的炎熱天氣,人體很多寒性疾病藉機治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大自然這個大的環境很熱了,我們再服用一些溫性的藥物,借藥力治病的同時,也是在借天力啊。 現在常常聽到的「冬病夏治」、「寒病熱治」、「三伏貼」等,就是這個道理,比如風濕、哮喘、脾胃虛寒、過敏性鼻炎等,這個季節治療就很好,如果等到秋冬了,天氣冷了再治療這些病,藥物的溫熱之力,就會大打折扣,一部分治病,另一部分去抵禦自然界寒去了,那才是「事倍功半」啊!!

臨床上我也常見很多人擔心夏天天氣炎熱,吃溫性藥物是否會上火,發火毒,發瘡? 《內經》上說得很清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天氣熱,人體的陽氣也會向外發散,體內陽氣就會虧虛。就好比夏天的井水,寒涼徹骨,冬季的井水,卻溫熱如湯。夏天補充陽氣,人就會感到輕鬆舒服,反而不會上火。附子、川烏、乾薑、肉桂之類的葯,夏季用的是最多的,秋冬季反而用得少。我曾諮詢過藥店的朋友,他們經銷的中成藥,「藿香正氣水」、「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等,夏天銷量是很好的。但冬天銷售好的是「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片」等。

那麼老百姓的話是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呢?是不是夏天服什麼樣的中藥都可以呢? 也不盡然!夏天天氣炎熱,外界氣溫高,而人體肺氣由通於天,加上心臟屬火,所以夏天容易引起「肺熱」、「心火亢盛」,人就會感到「胸中燥熱」、「心情煩躁」。這種狀況下補氣、補血的藥物就要少吃了,因為補氣葯吃了容易加重肺熱,補血藥吃多了容易加重心火,這些補益類的藥物最好立秋以後開始吃,這樣對身體才有好處(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要看患者的實際情況,氣血虧虛的患者,還是可以服用的,只是不要妄進補氣補血的葯)。

正可謂:化害為利,順勢而為,就會越來越好!化利為害,逆道而行,就會越來越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止咳止汗固精安神,這味中藥的功效很全面!
費縣劉庄衛生院「中藥傳承技術」培訓給大家帶來濃厚的學習氣氛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