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服用中藥後,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護理?

服用中藥後,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護理?

大家都知道西藥的副作用較大,故很多時候會採取中醫治療,而中藥想必大家基本上都服用過,服用中藥具有哪些注意事項?下面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

在喝中藥之前最好別吃蘿蔔,當然如果是吃一些理氣化痰的中藥除外,這是因為蘿蔔具有幫助消化以及破氣的效果,特別是在服用人蔘這些滋補的重要之後最好別吃蘿蔔,因為蘿蔔會降低藥效,最終失去補益的作用。

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時候,例如肝炎以及各種慢性疾病患者在服用健脾養胃中醫的時候,應該別吃大蒜。這是因為大蒜中含有的物質會刺激我們的腸胃黏膜,然後我們的腸胃黏膜就會變成充血的狀態,這個時候服用中藥就不能夠很好的發揮藥效了。

喝中藥不能吃辛辣的食物。辣椒、蒜、生薑、咖喱都不可以,這些食物會刺激患者的腸胃,並且可以分解藥物的療效;喝中藥的時候出了不能夠喝茶以及一些寒涼的食物之外,牛奶也最好別喝,特別是一些高血壓患者。另外,海鮮、冰激凌、綠豆、油炸類食物也應禁忌。

喝中藥要控制溫度,不能喝過燙的,也不能喝過涼的中藥湯,一般的中藥都是溫服的,當然也有特殊的藥物是需要趁熱喝或者是晾涼喝的,這就要根據醫生的醫囑了。

喝中藥期間不能喝酒。酒精會刺激皮膚刺激大腦,並且酒精的麻痹作用會延誤病情,不利於病情的痊癒,酒精與中藥互相也會起一些反應,這些反應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人在喝中藥之前的半個小時以及之後的一個小時之內不要吃東西,特別是少吃一些蔬菜以及水果。這是因為有一些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能夠和中藥產生化學反應的物質,這樣就會令中藥的一些藥效發生改變。特別是一些寒涼性的水果,例如雪梨、山楂、香蕉以及柿子等。

服用解表葯時:可讓患者休息片刻,冬季天氣冷時可加蓋被以幫助出汗,或加飲熱水或熱粥以助藥力。發汗以全身微出汗為宜,不可大汗,以免損耗陽氣和津液,尤其是年老體弱者應注意。若以發汗消腫為目的者,只可適當出汗,出汗過多可能發生虛脫、厥逆等症。發汗過程中應避風寒,出汗後用毛巾擦乾身體,靜卧休息。若衣服潮濕,可用毛巾襯墊,不使受涼。

服瀉下藥時:切忌過量,以防瀉下太多而發生虛脫。服瀉下藥後,注意觀察大便次數、性狀、色澤等,泄瀉過量時需預防脫水。

服解表葯、透疹葯時: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生冷、酸味有收斂作用,影響藥物解表、透疹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六種中藥泡茶喝可補腎氣,拒絕無精打采
中藥熏蒸療法真的適合你嗎?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