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共識大會期間,比特幣價格為什麼不升反降?

2018年共識大會期間,比特幣價格為什麼不升反降?

寸土寸金的紐約中城區希爾頓酒店,熙熙攘攘,人潮洶湧,仿若集市。

美國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區塊鏈會議——2018年共識大會。雖然這場探討比特幣和底層區塊鏈技術的共識大會每張門票價格高達2000美元,但仍舊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8500名與會者。

4月末在澳門舉辦的世界區塊鏈大會,讓我們感受了一種炒幣大媽和科技預見者奇異共存的氛圍。雖然紐約共識大會沒有明星、烏克蘭模特、中國大媽撐場,但並不影響共識大會的神奇。

第一,它是超強吸金器。有人算了一筆賬,這場大會的門票收入與贊助收入加起來,主辦方CoinDesk收入高達2億元人民幣。

第二,它是幣市催漲機。過去的三年里,共識大會一召開,比特幣價格就神奇上漲:2015年首次會議期間漲幅23%;2016年會議期間漲幅10%;2017年會議期間漲幅69%。

鏈研所顧問、數字經濟之父、《區塊鏈革命》作者唐·塔普斯科特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有句老話:四不過三。神奇的上漲現象,在本次共識大會得以終結——大會第二天最新的行情顯示,比特幣價格下降5.53%。紐約共識大會創下了參會人數之最、收入之最,但為什麼沒有給比特幣帶來神奇的上漲?

據悉,這次共識大會的贊助商分為四個檔次:「Block Sponsor」,「Two Block Sponsor」,「Three Block Sponsor」,「Title Sponsor」。平均算下來,贊助商的價格在120K-150K美元之間,也就是78萬-97萬人民幣。從它長長一串的贊助商名單,就可以看出它的選擇性傾向。

共識大會投機指南

共識大會的贊助商多達200家,其中大多數是加密貨幣創業公司。這麼高的門檻,為什麼加密貨幣為什麼趨之若鶩,唯一的解釋是利益驅使。

身處幣圈,價格的漲跌影響巨大。共識大會一年一度,世界矚目,全球投資者齊聚一堂,這無疑是吸引投資者、拉升幣價、收割韭菜的絕好機會。共識大會的繁華背後,是行業過度競爭的現實。

2018共識大會的部分贊助商

目前,全球已有數千種加密貨幣,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就已成為紅海了。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脫穎而出、受到投資人的青睞,談何容易。更何況,這個世界需要這麼多的加密貨幣嗎?

一個所有人認可的大概率事件是,絕大多數的加密貨幣將會消亡。誰都不願淪為空氣幣,誰也不想在籍籍無名中消失。唯一的出路,是讓更多人認識到它的價值、參與投資,並從此上岸。

會場外,某企業僱人充當華爾街銀行家遊行,以拉高幣價

區塊鏈技術是一場普惠的技術革命,但現在它不可避免地淪為投機的遊戲。高額的門票費和贊助費,把很多優秀的區塊鏈初創公司擋在了門外,卻給早已ICO、不差錢的加密貨幣提供了吸睛的舞台。很多加密貨幣在上演著最後的狂歡,它們中的一些不會出現在下一次共識大會上,一些將在交易所里沉淪直至被人遺忘。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規律。

主辦方CoinDesk吸金多少、參會人數多少,與比特幣漲跌沒有必然的聯繫,真正產生影響的是監管部門的態度。

作為全球最大的區塊鏈行業會議之一,共識大會是行業的風向標。本次共識大會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政府監管——它牽動著投資者的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經。

今年的共識大會請來了很多大咖級的人物,他們在各自領域裡極具話語權,例如Twitter的CEO Jack Dorsey、聖路易斯聯儲的主席James Bullard、國際物流速遞公司FedEx的CEO Frederick Smith、美國司法部副檢察長Sujit Raman和眾議院議員David Schweikert等。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共識大會主辦方的用心。

政府監管是2018共識大會的重點議題

多年來,外界一直把加密社區成員稱為自由主義怪人,認為他們試圖推翻全球金融體系。2018年畫風變了,包括高盛在內的傳統機構紛紛涉足區塊鏈,讓區塊鏈行業從邊緣逐漸走向主流。傳統企業大佬和互聯網巨頭的到來,為這一趨勢做了強有力的背書。

然而,加密貨幣不等於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將在各個行業發揮長期影響,但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加密貨幣,卻不一定能成為主流貨幣。至少,美國的政府官員不會答應。

在本次共識大會上,美國政府官員對加密貨幣監管的共識是一致的。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執法總監James McDonald在會上說,「我們不監管技術,我們管理金融業和市場。」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助理副總檢察長Sujit Raman表示,「大量資金不接觸金融機構流入市場。從國家安全形度或反洗錢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進行調查。」

眾議員David Schweiker擔憂,「分散式記賬技術將對稅收有很大的破壞性,例如增值稅。它可以完全繞過稅收系統進行直接交易。」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委員會(St.Louis Federal Reserve)主席James Bullard認為,「加密貨幣可能會朝著錯誤的方向推進。」並重申,美元仍將是事實上的全球貨幣。

歐盟政治家Eva Kaili則強調,「在政治層面上,有許多監管機構在爭奪個人信息與數據的管轄權。」

對加密貨幣持有者來說,這些消息令人沮喪。

近兩年來,比特幣的價格波動越來越受到政策的影響。多國政府密集出台的監管法案,導致了比特幣價格在去年年底猛烈下跌。

4月2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Jay Clayton發表了重要言論,他認為,ICO的加密貨幣(如以太坊)應該被當作證券進行監管。一旦被定義為證券,這些加密貨幣將面臨註冊、披露、投資者認證等多方面的嚴格監管規定。這不僅會影響加密貨幣的投資熱情,而且將許多關鍵角色(包括發行人和交易所)置於水深火熱中。據報道,SEC傳喚了80多家參與過ICO的公司,SEC負責執行的聯合主任已經確認有數十項調查正在進行。

馬雲認為區塊鏈不是泡沫,比特幣是泡沫

近期,巴菲特、比爾·蓋茨、羅傑斯、馬雲等商業領袖相繼對比特幣發表了相關的批評言論,再加上共識大會上美國政府官員集體表示要加強監管的觀點,這些都對比特幣的價格下跌產生影響。

比特幣是否存在泡沫暫且不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它的確衝擊了目前的金融體系與稅收體系,並挑戰了法定貨幣的地位。從這點上看,比特幣價格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波濤 的精彩文章:

TAG:劉波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