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每3人中有1個老年人 專家提倡「團隊模式」全面管理
開欄語:當前,我國醫療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以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未來醫療的主要形態和目標。
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財經醫藥頻道推出「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報道,通過專訪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創新成果,推動國家加大對醫學科研的支持力度。此為系列報道第二十六期。
中國網財經5月18日訊(記者杜丁)預計到2050年,老齡化人口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35.1%,也就是每3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日前,北京協和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康琳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老年綜合征涉及到心理、營養、康復、護理等各個領域,對於老年綜合征的管控,不是一個醫生能夠完全做到的,更需要一種團隊協作的模式。
2050年3人中有1個老年人
從2010年開始,我國進入加速老齡化社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底,60歲以上老齡人口佔到全國總人口的17.3%,達到2.41億。「這個數據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比較高的一個比例,」康琳說,預計到2050年,老齡人口將佔到全國總人口的35.1%,也就是每3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
「可以想像這是一個多麼嚴峻的老齡化人口形式。」康琳表示,目前中國老人就診的觀念還是按病為主導,很多老年人往往是在診斷了疾病之後才去就醫。「但目前醫院專科分的非常細,一個沒有醫學知識的老年人去求治的話會比較費周折。」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的疾病控制其實比較穩定,但主觀上又有很多不適的癥狀,康琳說,這些癥狀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老年綜合征」。
「很多老年人的感受有一些可能是因為心理問題引起的,比如焦慮、抑鬱情緒等,產生醫學上的軀體化癥狀。」康琳說,雖然老年人的肝膽胰脾腎臟等都沒有問題,但這種情緒導致的軀體化癥狀也會產生不適,「對於這類老人不能否認他們癥狀的存在,而是應該從不同角度進行干預。」
提倡團隊模式維護老年人健康
據介紹,老年綜合征包括視力聽力、口腔、慢性疼痛等十大問題,康琳舉例,視力聽力的下降會影響老年人與外界的交流,甚至會產生跌倒的風險等。而口腔問題是很多老年人發生營養不良,以至於到最後發生衰弱的源頭。「比如牙齒不全、咀嚼能力下降,甚至吞咽功能有問題都會影響進食,導致後面一系列的問題。」
康琳表示,由於老年綜合征涉及到心理、營養、康復、護理等各個領域,所以對於這些癥狀的管控不能由一個醫生去完成,而是需要一種團隊協作的模式共同完成。目前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團隊,有固定的營養師、康復師、心理醫生、臨床藥師等。康琳說,這樣一個團隊對於老年人的健康維護起到一個比較全面的管理。
據了解,這種模式目前在歐美一些國家普遍開展,中國目前還在推廣階段。「我們很希望這種模式可以被複制,被廣泛採納,但確實在推廣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康琳稱,在跟其他醫院進行經驗交流的時候,經常被問到收費的問題,「說實話,協和的醫生還真的不是為了經濟利益去做這件事情的,實際上每一位參與我們團隊的專家都是資深的臨床醫生,而他們每會診一例病人的會診費按照現在的標準只有10塊錢。」康琳承認,價格的問題確實也是該模式推廣受阻的原因之一,「我們希望有一種合理的定價,這個模式才能夠推廣,才能為更多的老人造福。」
90%老年人希望有患病知情權
近日,康琳和其團隊在國際老年醫學領域權威雜誌上發表了一個「關於老年人生前預囑」的調查結果。他們在全國15個省市25家醫院的1000多對患者和家屬中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他們發現,如果被診斷了重大疾病,90%以上的老年人是希望自己知情的;超過50%的人表示不願意在生命的最後接受插管、心肺復甦等等治療。
「但是臨床現狀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經常拋開病人的意見去問家屬。」康琳發現,在調查中,家屬的意見顯示出很矛盾的方向,「如果問,你自己有這個疾病,需不需要知道,大部分人都說我要知道。但如果問,你的父母親有這些問題,很多回答則是不要告訴他們,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目前,康琳正在做一系列有關衰弱和肌少症的課題,「因為這是老年人很重要的一個老年綜合征,會影響他們的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康琳說,當老年人出現乏力、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活動耐量下降,握力下降、走路速度減慢等問題時,建議到醫院進行篩查,通過一些客觀指標評價,看是否出現衰弱或者肌少的問題,然後可以通過營養或者康復干預進行改善。據悉,該課題預計6月份開始在全國多中心開始研究,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持續下去,因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需要一個連續的過程。」
出場人物:康琳,北京協和醫學院心血管內科博士、副主任醫師;北京協和醫學院老年醫學系副主任, 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助理等。
2007年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老年醫學專業;2012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Baycrest分院參觀學習;2013年赴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進修老年醫學及心血管內科;2015年赴台灣榮民總醫院研修老年醫學。
主要從事衰弱、肌少症等老年綜合征、老年綜合評估及老年心血管病,如老年高血壓、房顫、心衰、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的臨床與科研工作。
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
本欄目由贊助呈現
【第一期】協和醫院陳偉:全國30%—50%住院患者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
【第二期】宣武醫院張毅:未來微創手術將替代開胸手術
【第三期】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北京中醫醫院正在著力攻克其複發難題
【第四期】銀屑病發病率逐年增高 清華長庚趙邑:我國正在研發前沿藥物
【第五期】專家:耳鼻喉腫瘤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及時就診能夠治癒
【第六期】乳腺癌居中國女性腫瘤首位 專家:緩解壓力或能降低發病率
【第七期】腦起搏器新技術將有望攻克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難題
【第八期】我國自主研發「人工心臟」 或將打破國外壟斷局面
【第九期】中國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超5% 專家:早診不及時耽誤治療
【第十期】我國瓣膜疾病構成中 風濕性心臟病占第一位
【第十一期】40位心臟專家匯聚「醫生集團」「1+n」模式探索多點執業
【第十二期】中國50%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和腎病死因源於高血壓
【第十三期】李憲倫: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成為中國三大「心病」
【第十四期】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第十五期】我國骨關節炎患者超1億 專家:針灸療法或能替代藥物治療
【第十六期】王少為:百對夫妻中約4、5對存在不同程度「生殖障礙」
【第十七期】皮膚腫瘤成全球最高發惡性腫瘤 專家:早治療不會危及生命
【第十八期】13家醫院成立「脊柱脊髓專家聯盟」 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
【第十九期】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長 專家建議加強早查早治
【第二十期】老年痴呆治療難題或將破解 301醫院探索「腦起搏器」療法
【第二十一期】歪脖子等「肌張力障礙」疾病或能治癒 DBS治療術臨床推廣
【第二十二期】康復醫療需求遞增 專家:提前介入或能幫病人較快恢復正常
【第二十三期】我國每年30萬乳腺癌新增病例 大部分患者還採取改良根治法
【第二十四期】阜外醫院舒暢:血管上的「炸彈」—— 主動脈夾層
【第二十五期】冠心病不再是「老年病」 白領等成為高發人群
( 作者:杜丁編輯:杜丁 )


※日本老年人犯罪率上升,只因為監獄更像「家」更「熱鬧」
※帶魚這樣做沒有腥味,經常吃還有增強記憶力預防老年痴獃等功效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