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鄉 麥收時節

故鄉 麥收時節

梨花又開放

 我是歌手第一季 第11期

陳明 

00:00/04:43

多年以來,一直習慣在寒暑假回家,這一次終於在端午節回來了。一下火車,滿眼看起來都黃橙橙的,眼前是麥浪滾滾,金燦燦一片,一望無際,整個田野像披上了一個金毯子。時隔20多年,還是熟悉的景象,熟悉的味道。因前幾天一直下雨,地里的麥子幾乎沒有收割,看的人思緒飛揚。

小時候每到這個時節,人們稱為「搶收」,是庄稼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它是對一年披星戴月、風吹日晒的回報。一般的家庭都是男女老少齊上陣。天還不亮,一家老小就會來到地頭割麥子。像我家一般都是父母在前面割出一個通道,我們兄弟姐妹緊跟其後。彎著腰,左手摟住麥稈,右手緊握鐮刀,頭朝大地,背朝天,不一會兒,腰也酸,手也痛,汗水吧嗒吧嗒的往下掉,但我們一般都不能停下來,這一大片的麥子,都要靠大家一鐮刀一鐮刀地割倒,趁著太陽正當頭時把它晒乾。

等到午後,父母會趕著牛車,領著我和弟弟妹妹們去地里把麥子收起來,一般都是把麥穗朝向兩邊,用繩子捆一個直徑約一米的麥捆,然後爸爸會扛起它,把它裝上車,我們孩子們一般都是抱麥子,媽媽負責捆,捆麥子也是技術活,繩子必須在麥捆的中間麥穗在兩頭,要放正,這樣捆麥子的時候,既能捆結實又不會因勒緊繩子時把麥粒弄掉下來。午後的陽光,曬得人們臉發紅,心發慌,汗流成河。二妹有一次就暈倒在了地頭。我們必須要在太陽最烈的時候,把最乾燥的麥子收回來放在打麥場上,它才不會發霉。

麥子全部收回來後,會抽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把它們全部攤在打麥場上,此時往往會邀請一些親戚朋友來幫忙,也就是碾麥子。最早期碾麥子是用牲畜拉著石碾子碾,後來用小拖拉機拉著碾子在麥子上面一圈一圈地轉,而所有的人則圍著麥子用鐵叉、木叉把麥子翻起來,最後再把麥秸挑出來,把麥殼和麥粒堆在一起,用大扇車扇出麥殼,此時需要一個人來回拉動扇車上面的大簸箕,才能把放在簸箕里的麥粒和麥殼均勻的灑落下來,扇車裡吹出來的風才可以把麥殼吹出去,麥粒由於較重,會落在靠近扇車的地方,這樣麥粒就可以裝袋了。

碾麥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維繫著全家一整年的口糧,必須保證是一個好天氣,不過天有不測風雲,有時候攤了一場的麥子,忽然風雲突變,大雨將至。大家不管幹什麼,不管在什麼地方,立馬奔赴麥場,趕快把麥子堆起來,以免遭到雨淋水浸。

記得那年我家碾麥子,媽媽剛生下小妹還沒滿月,就來到打麥場上幹活,一個月子中的女人被扇車的大風吹著,全然不顧。只為她的兒女們能有一個殷實的生活。感謝我的父母,兩個只靠幾畝薄地,以他們的智慧和勤勞,把我們兄弟姐妹5人養大,並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了一份不錯的生活。

早上起來,父親要去地里修剪他的桃樹,我就跟著去。一個近七十歲的父親帶著他近50歲的女兒,我的一顆玩心完全復甦,彷彿又回到了了十幾歲。

到了地頭,桃園的美讓我陶醉,周圍就是麥地,不過只一天多的時間,地頭的麥子大多都已收割回去了。現在都是機械化收割,收割機一過,麥粒就收到容器倉中,然後由小拖拉機直接送到你指定的地方。一切都是那麼輕鬆容易。父親也顯得特別悠閑。旁邊的麥地里有許多收割機收割後遺落的麥穗,我想去撿回,父親說:「不用撿,現在人們誰也不去撿,落下的就是多餘的。」回想起小時候可不是這樣,那時是要顆粒歸倉的。現在地里這麼多的麥穗,我一直有一種想撿回去的衝動,我告訴父親我想去撿,爸爸說,去吧。時間不長,我就撿了一大堆,感覺好累,也沒有了剛開始的興緻。不過,看著這一大堆麥穗,我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父親說,他下午再來時,用他的電動三輪把它們拉回去。

假期很快就過完了,我也要回去上班,去車站的路上我驚呆了,不到三天時間,地里已基本沒有麥子了。不得不說,社會在進步,勞動力得以解放,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改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蝸牛的美好人生 的精彩文章:

家中的蒲公英開花了

TAG:蝸牛的美好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