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氣候問題受關注要「感謝」美蘇爭霸

氣候問題受關注要「感謝」美蘇爭霸

原標題:氣候問題受關注要「感謝」美蘇爭霸




上世紀中葉,美國媒體對蘇聯核武器的渲染曾引起廣泛不安。


蘇聯在紅場閱兵式上展示核導彈



美國軍方是氣候問題研究的牽頭者,也被許多人視為加劇氣候變化的重要推手。


當今世界對氣候問題的關注,始自美國軍方上世紀70年代的一項秘密計劃。更鮮為人知的是,美方此舉的初衷,與蘇聯在冷戰高峰期對核武器的「另類用途」息息相關。


1971年3月23日,在莫斯科以東約1000英里(1609公里)處的人跡罕至之地,蘇聯在地下深處一口氣引爆了3枚核彈,每一枚的威力都和1945年的廣島原子彈相差無幾。核爆炸造成的巨大深坑向外界宣示了此次試驗的目的:利用這種方式,蘇聯可以迅速開掘運河甚至改變河水流動的方向,將水資源引入原本乾旱的內陸,製造一片片人工綠洲。


和蘇聯在冷戰期間實施的無數異想天開的工程一樣,利用核武器進行水利建設的方案沒過多久便被束之高閣。然而,這一連串出於民用目的的核試驗,在東西方陣營分界線的另一側產生了持久的影響:推動氣候變化問題浮出水面。


蘇聯想用核武器挖運河


從表面上看,蘇聯用過剩的核武器開鑿運河的計劃並沒掀起多大波瀾。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偵測到這些核爆後,只是例行公事般地進行了抗議,稱其違反了國際公約。莫斯科方面則從一開始就不肯承認自己曾把核彈用在如此「小題大做」的事情上。


然而,在華盛頓國家安全人士的小圈子裡,蘇聯的舉動引發了廣泛的不安。當情報部門向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以下簡稱DARPA)時任局長斯蒂芬·盧卡西克彙報時,後者的第一反應是:「蘇聯人又在玩什麼花樣?情況似乎相當危險。」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專註於開發核武器的民用潛力,孜孜不倦地進行了數以百計的核試驗。「蘇聯人想改變河流的流向,」現年87歲的盧卡西克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那些河本來向北流,對他們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他們想把流向倒轉過來。」

事實上,就核武器能否用於工程建設,美國軍方並不在意,他們真正擔心的是蘇聯人藉此展現出的想像力,或者說逆轉自然規律的野心。眾所周知,蘇聯境內的許多河流是匯入北冰洋的,如果能夠改變它們的流向,意味著全球氣候可能因此巨變。


盧卡西克等人認定,美國必須提前探索應對之道,包括為可能的氣候變化建立科研模型。無疑,這方面的研究在冷戰年代被劃定為頂級機密事項,而且被賦予了一個專門的代號:「尼羅河藍」。


乍一看,DARPA與氣候問題扯不上半點關係,但40年前,它是美國最有資格關注這一領域的政府部門。該機構是1958年為應對蘇聯發射首枚人造衛星而緊急成立的,初衷是支援美國進行太空爭霸。之後的歲月里,DARPA深深捲入涉「核」事務,為此建立了一套高精度偵測系統用以捕捉核試驗的蛛絲馬跡,蘇聯1971年進行的核爆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過度保密 謠言四起


那一年晚些時候,美國空軍軍官約翰·佩里被DARPA的負責官員叫去,等待著他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我們打算找一個項目經理。你願意來華盛頓操辦此事嗎?」


「華盛頓又不是越南那種兵荒馬亂的地方,我想都不想便回答,『當然』。」佩里回憶說,「我日後才逐步發現,自己為之努力的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


佩里原本是一名訓練有素的氣象學專家,主持對氣候變化的研究對他來說並不是多麼艱巨的使命。接手「尼羅河藍」項目後,他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將該項目儘可能地透明化;對蘇聯核試驗的關切需要秘而不宣,但為氣候變化建模的工作可以開誠布公。他認為,如果把保密工作搞得滴水不漏,反倒會損害軍方與學術界合作的能力。


據佩里自述,一味的諱莫如深「確實給項目罩上了不良氛圍」。時間一長,坊間有謠言說,DARPA試圖操控天氣。「曾有國務院軍控辦公室的一個傢伙來訪,他揣著最高級別的秘密通行證四處亂逛,要看看我們在做什麼邪惡的事情,結果一無所獲,只得悻悻而去。」


「你不認識我,但我能給你很多錢」


保密不再構成障礙,下一步就是去找科學家來開展必要的研究。佩里掌管著300萬美元資金,這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錢,讓他覺得底氣十足。

這項研究啟動不久,佩里和盧卡西克與埃里克·威利斯碰了頭。威利斯領導著DARPA的核爆炸監測系統,曾以放射性碳年代法測定爆炸源;更重要的是,他擅長以歷史學家的眼光觀察氣候問題。按照佩里的說法,「他認為,應該把基於以往的氣候變化規律得出的數據包含在內」。


佩里對「氣候考古學」一無所知,走出上司的辦公室後,他手頭多了40萬美元經費。「接下來,我開始給科學家們打電話,說,『嗨,你不認識我,但我能給你很多錢』。」


「尼羅河藍」項目的核心是一系列基於氣候數據而設計的計算機模型。DARPA或許不是最好的氣象研究基地,但在擺弄計算機這件事上有獨門秘籍。在「尼羅河藍」開始兩年前,該機構的計算機科學辦公室已經建起了阿帕網(ARPANET)的第一批節點,這個網路被視為網際網路的雛形。DARPA還掌管著「伊利阿克IV」計算機,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超級電腦。


DARPA的氣候研究工作為「伊利阿克IV」的命運提供了轉機,彼時,這台超級電腦因為太燒錢而廣受質疑。佩里說:「我們正忙著為有能力購買它的用戶開發這台計算機的真本領,而氣候建模正是計算機科學的前沿之一。」DARPA的撥款還挽救了智庫蘭德公司在氣候模擬方面的工作,此前,蘭德公司這方面的研究收支嚴重不平衡,差點兒被砍掉。


一個跨學科領域悄然誕生


美國軍方跟風雨雷電打交道久了,免不了遭到非議。通用汽車公司的科學家露絲· 雷克頭一個對DARPA資助的氣候變化模型提出質疑。「建模就像自慰,」雷克在一次會議上嘲諷接受官方資助的一些學者,「如果你做得太多,就會傾向於認為它是真的。」


雷克親口證實了這段軼事,她解釋道,自己的主張是:科學家把模型和現實混淆了。「他們有權為自己在做的事情感到高興,他們做出了很多貢獻,但這並不意味著結論是準確的。」


無論如何,DARPA的工作都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研究項目首次讓建模專家、歷史學家、輻射痕迹專家和氣象學家聚到一起。參與其中的科學家之一沃倫·維斯科比指出,該項目創造了一個跨學科的嶄新領域,讓他從應用數學家轉型為氣候科學家。「所有這些學科都對氣候科學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但在20世紀70年代前,它們是彼此分開、涇渭分明的。」


無獨有偶,DARPA緊鑼密鼓建設「尼羅河藍」的同時,另一項改變氣候研究進程的計劃也在幕後運轉起來。那是1972年12月,哥倫比亞大學的喬治·J·庫卡和布朗大學的R·K·馬修斯致信美國總統尼克松,表達了對「史無前例的全球氣候惡化的擔憂」。


有趣的是,兩位學者當時關注的並非全球變暖,而是變冷,他們擔心降溫會削減糧食產量,加劇人道主義危機。這封信引起了白宮的注意,後者指派一個跨部門小組研究應對策略,以回應兩人「政府應制定某種項目或計劃,有工作目標和具體分工」的訴求。

頭號功臣的努力被公眾遺忘


後來,蘇聯放棄了用核彈改變河流走向的宏偉計劃。不過,在美國,當DARPA的研究在1976年告一段落時,氣候問題研究的基礎已牢牢打下:科研隊伍初步成型,有利於相關研究的政治氛圍也已形成。DARPA從此離開了關注氣候問題的第一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接手了這項工作,最終在卡特政府時代促成了「國家氣候計劃」出爐。


像露絲·雷克這樣對早期的一些建模工作持批評態度的學者也承認,研究清楚地表明氣候變化是真實的。她說:「我依然堅持本人多年前對約翰·佩里表達過的觀點,『我真的不認為我們通曉一切,我們還遠遠不了解氣候』。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反思所有可以減緩氣候變化速度的措施,相反,我認為不進行反思才是輕率的做法。」


研究模型的準確性有待商榷,但學術界此時已達成重要共識: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建立這樣的共識,大部分功勞要歸於DARPA,但它的努力在此後半個世紀中被絕大多數人遺忘,只有獲得過相應資助,並引領氣候研究領域的少數科學家還記得。


「尼羅河藍」計劃落幕40多年後,佩里和盧卡西克等親歷者仍然定期舉辦午餐會,緬懷當初共事的歲月。一次,佩里對昔日的上司感嘆:「斯蒂芬,你清楚,我們在DARPA開創的工作一步步壯大,最終構成了當今人類對全球變暖加以理解的基石。」


美國《史密森尼雜誌》網站

本文刊載於《青年參考》報5月16日A0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參考 的精彩文章:

四年前,「世越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黎巴嫩曾是中東頭號太空強國

TAG: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