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中的小小博物館

記憶中的小小博物館

五月,似乎是節假日、紀念日特別擁擠的一個月份。這不,剛過了5.12和母親節,節又來了,5.19官定是中國旅遊節,5.20據說是網路情人節,其實5.18也是個節日,叫做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就說說這個。

作為一個國際性的節日,5.18的意義肯定是重大的,稍加留意,你會發現這一天各地都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活動,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這個主題簡單地說就是與時俱進,特別是結合網路時代,但我還是覺得,隨著形式上、受眾上的變化,博物館本身的傳播、教育和啟迪這些功能是不會改變的。

說到博物館,有人覺得那多是冰冷神秘甚至和自己相隔甚遠的,喜歡遊山玩水,看天看地,就是不喜歡到博物館裡面去,其實這是有些誤解和把博物館異化了,許多人喜歡和驚嘆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兵馬俑,那不就是兩個國家級的也就是國立的博物館嗎?

由「國立」我想到了「縣立」,也不知道沒有沒有「縣立博物館」這一說,想了一陣,記得自己平生第一次進去過的博物館就是一家「縣立」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博物館,而且嚴格地說,當時去的時候那只是個文管所,還算不上是博物館,「博物館」一說是當日那個寺院里的一個老人說出的。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當時自己剛上高中,之前早就聽說縣城東街有個古寺,寺里有個一擔挑八角的大雄寶殿,很是神奇,所以打聽到地方就在學校一兩里之內的不遠處之後,便在一個下午約了個同學溜出學校,沿路找了過去。

到了之後,看到的和想的差不多(其實事先也沒想什麼,由於無知和懵懂的限制也沒那個想像力),古寺很是破落,坐北向南,窄門窄戶的,沒有遊人,大雄寶殿沒有那種龐大的氣勢,倒像是一座古式的戲台,進去一看,殿內果真是沒有一個立柱,全由木樑一層層的疊撐而成,有些天衣無縫之感。寶殿旁邊的偏房裡靠牆陳列了些文物,除了些罈罈罐罐,多是些石刻雕塑,我和同學開玩笑說,這不知把誰家的門墩給拉來了。這時有個聲音傳了過來:「娃們別胡說,那可不是門墩,那是南北朝的文物,比你家幾十個門樓都值錢呢!」

說話的是進來時門口站著的要我們注意好時間的看門老師傅,因為我們進門時應該是快下班的時候了,看來他是要催著我們出門了,於是我們就問他還有什麼可以看。他聽了,大笑道:「看來你們真的是雞跳澇池——不懂,到這裡來的人十有八九是看咱的唐碑的。」他順手向院子里的一個亭子一直,「就在那裡,它可是個國家級文物呢,唐太宗手裡留下來的。」

老頭好像不著著要我們走了,反而把我們帶到了那座亭子前,原來亭子內立著一塊高大的黑魆魆的石碑,老頭見我們有些茫然,就指著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給講解了好一陣,也許是事先毫不知情,所以他說的石碑的來歷我只明白了個大概,一時間腦子裡只有那石碑的高大和厚重,似乎那個時候方才感覺到了腳下的那塊土地原來在唐朝乃至唐朝之前就已切切實實的存在了,我們的祖輩也都是從那個遠處走下來的。

後來,老頭進了旁邊的一間掛著「縣文物管理所」牌子的小辦公室,拿了把自行車的鑰匙出來,我們才明白過來,原來他是文管所的工作人員,不是看門的,老頭似乎看出了我們的疑惑,笑著說:「這裡連我就三個人,沒有門衛,輪流值班的。人再少,地再小,也是個單位,況且有這麼貴重的文物,怎麼說也是咱這地方的歷史。現在條件不太好,到明後年,改建成了博物館,正規了,就會好了。」老人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沒有顯出自己處境的作難,對我們倒似乎有些歉意。

聽說要在這裡成立個博物館,同學半認真半開玩笑的對老師傅說:「哈,那到時就叫縣立博物館,和我們縣立中學一個級別,師傅您就當第一任館長了。」老頭聽了,樸實的臉上臉有些泛紅,很高興的說:「那下一回你們再來,就是遊客進館參觀了。」

由於種種原因,從那次之後,我至今再沒有去過故鄉縣城裡的那個後來成為博物館的小院子了,但在參觀和遊覽別的地方的國立、省立的博物館時,還是會想起當年的情形,有一年和當時的那位同學在某處見了面,在寒暄之後,不約而同的說竟然就是這個話題,也不知道那位老師傅是不是就是後來的「縣立」博物館的第一任館長,我想應該會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孟雨之語 的精彩文章:

TAG:孟雨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