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於Networking的十點看法 跌跌撞撞後的經驗

對於Networking的十點看法 跌跌撞撞後的經驗

嗨大家好好久不見啦!很多孩子都已經放假了可是我還有兩三周才final,大一就正式結束了。 一晃就大二了,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個話題- networking,強行翻譯成中文就是社交。那我們廢話少說,開始吧!

這篇文章會有很多argumentative的地方,我可能不會那麼客觀地expository講述這個話題,因為我個人從中受益匪淺。其次,我想強調我絕對不是networking的專家或者高手,只是通過自己淺薄的理解和運用收穫過很多,所以想和我一樣還在成人世界中跌跌撞撞冒冒失失的孩子交流一些感觸。最後,寫這篇文章也有我自己的私心,因為可以強迫我自己整理思緒和經驗。當然了,如果冒犯到一些朋友,或者讓你覺得不同意,歡迎在底下留言~

(圖書館門前的春天)

//

1. Networking是一種本能

Networking,在我看來,有兩層意思:「尋求幫助」以及「尋找談得來的人/甚至知己」 。每一個人都會有想要別人幫助你的時候,每個人也會有需要朋友交流的時候。而networking就完美地結合了兩個想法。

我第一次接觸到networking是誤打誤撞的幸運。那是我高一去巴黎氣候大會的時候,發表完演講後一個紐西蘭學者主動在午餐區approach我。 當時的我還小,也沒有防範心理,覺得他這麼欣賞我,所以就跟他說了我的成長背景, 我喜歡看的書,我理解的領導力,從弗洛伊德談到康德,我在現實和理想主義之間的糾結(沒錯,這個問題我已經糾結4,5年了… 如果你看到了我上個文章的話 )。

當時我只是覺得找到了一個說話很投緣的人,也並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可能因為我的真誠,他也很快open up to me,甚至跟我講到了他的家庭- 外國人一般第一次見面不會談到的話題。

於是我和這位學者在接下來的兩天一直都在一起參會,討論,也成為了忘年交。我們在短短兩天討論的問題以及他對我的了解比很多認識我十幾年的人還要更加深刻。會議結束後,很遺憾我要回新加坡上學,但是因為捨不得和這麼懂我的人斷開聯繫,于是之後每兩個星期還會跟他郵件聊天,討論時事。

一直到我申請達特茅斯的前夕,我突然發現學校需要一個額外的推薦信,於是我很自然的想到了我覺得當時認為最能感受到我內心的成長和糾結的人,那麼就是這位紐西蘭老爺爺了。這封推薦信的重要性無需言說,我一直認為這封推薦信是我能進夢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是因為這個老爺爺職位有多高,學問有多深,而僅僅是因為他懂我,他能用第三人稱的方式將我勾勒出來。後來,我自己看過那個推薦信,這是我第一次讀別人寫的我讀到流淚。

現在回憶起來,當年那麼小也沒有看過任何「社交寶典」但是每一步都誤打誤撞地恰到好處。從找到雙方共同點,到沒有意識地follow up一直保持聯繫,到最後很自然的要推薦信。現在想起來都後怕,那麼莽撞和直接。但是當時一直很淡定的原因是根本就沒聽說過 networking這個詞。我只是交到了忘年交,所以也沒有覺得尷尬或者有求於人

正是我的第一段networking經歷這麼隨緣和自然,我一直不同意說networking是完全功利的一個概念。Networking就是交朋友,談的投緣之後也許可以互相幫忙。我堅信networking的能力是深植在每一個人的dna中的,只是有的已經蘇醒,有的還在沉睡。

//

2. Networking 是一種美德

Networking的另外一層意義就是謙虛和好學。在向一個人問問題了解他做的事情時候,其實我們展示的就是我們的好奇心以及「請教」的態度。

我networking過最神奇的一個人是一個在美國的中國廚師,他在法國上過專業學校來美國開了自己的餐館。雖然我們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共同點,我從他的經歷中感受到了他如何將情懷和理想注入了自己的職業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一個有一定成就/思想的人身上,無論什麼行業/年齡,都有我們可以學到的地方

上個學期,我和各種business和創業公司的人networking,有的是華爾街大公司的校友,有的是朋友的朋友在西海岸開一個小小創業公司。他們的收入和職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不同的經歷可以解答我自己很多困惑,比如public sector 和private sector之間的糾結,以及是否要take risks等等。我還跟學校很多有有趣經歷的學長學姐約咖啡,從幫助南美女性通過創業實現自主,到外國女性在東京工作遇到的文化衝擊和挑戰。每一次談話我都學到了他們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驗- 我想不到比這更大的知識和收穫

所以說到這,我認為networking不分對象,而其中文翻譯,比起社交,勤學好問似乎更加意譯

//

3. 成功networking的前提

Networking是基於交朋友的基礎上,但是卻又比交普通朋友要求高。

個人鄙見就是需要稍微有點uncomfortable 但是不會讓自己覺得噁心。太舒服代表沒有走心,比如各種small talks以及停留在表面的對話。讓自己覺得噁心就是太過了,可能是阿諛奉承,也可能是時機和程度沒有掌握好。比如,我剛剛參加了一個德意志銀行的一個networking event,一個女生在臨走前寫了幾張滿滿的賀卡給了在場所有recruiter。

這個舉動當時是讓全場的人尷尬了,首先是因為短短的接觸不至於可以寫出滿滿的一面,其中阿諛奉承的話可想而知。其次,賀卡的封面是卡通圖案,在這樣正式的場合併不合適,也許可以過一兩天用簡潔的thanks card寄到recruiter辦公室如果有心的話, but then again,這不是一場面試後的follow up,所以做的太過反而適得其反。最後,當場給所有recruiter賀卡無異於沒有給所有人賀卡,其中原因人人皆知。

總而言之,如果自己很享受某段networking,那麼對方也一定會喜歡。如果自己都噁心到了,那麼對方一定也會覺得太過太假。但是如果自己什麼不舒適的感覺都沒有,那麼除了你是天生的社交大神的可能性外,也許就是因為談話還不夠深入和記憶深刻了

//

5.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熟能生巧。這個對於networking也是一樣的。雖然我前面說到networking應該是每個人的本能,但是將其挖掘出來後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打磨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的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最尷尬的一次networking經歷。這個冬假,我第一次電話networking。是一位我在西海岸之行結識的以前在亞洲工作過,現在是sap下面的的一個business head。一接電話含蓄一番後,她就問我了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問題「so tell me about your experience」。這個問題literally is 「walk me through your resume」, 稍微懂一點的人都會很簡單的說出幾個重要的事例和轉折點從而體現自己的興趣和人生經歷。

但是當時的我,太生澀,講到新加坡經歷的時候,一下子沒有剎住,開始說起了自己理解的中西文化的差異,後來發現話圓不回來了,就倉促結尾說我還是很愛西方文化的 。最後這位阿姨很好心的告訴了我一些打電話的技巧,還告訴我應該多和校友接觸,他們都會很願意幫助我。

這是我第一次電話networking,在之後的那個學期也就是今年1~3月份,為了鍛煉自己在電話上講話的能力,我每兩周會找到一兩個校友打電話。

電話的那頭從芝加哥到新加坡,從馬上趕飛機的的士到深夜的酒店,我慢慢地可以在一開始放鬆地說一些閑話,甚至有一次和打電話的校友有了靈魂上的碰撞:當你忍不住發自內心的說omg yea ! I totally agree with you 並且提供自己的事例。逐漸我開始適應了電話networking,也知道了tell me about your experience只是萬千對話的開頭

一次不行試第二次,第二次不行試第三次… 所謂多運動會讓你有肌肉記憶,多去練習networking也會讓你有情商上的提升和熟練。

//

5.One does not ask for a job/position

這個也是很多人對於networking的誤解,以為networking就是要實習,要工作。我覺得這個問題要有兩層思路。首先,networking本身的目的不應該是要實習,而應該是要經驗和建議。一個很合適的比喻就是networking就如同種植瓜果,是需要經營和時間的。你種下瓜果的種子後不能當場採摘,反而是時間越久瓜果結得越大

有些孩子在第一次練習後就直接問有沒有實習spots,這樣往往都會失敗。而且你networking的對象八成不會有直接權利來錄取你。我之前跟新加坡的一個諮詢公司的ceo校友打過電話,當時非常投緣,幾個月後詢問他們公司是否有可能有無薪實習。就連CEO本人都沒法完全答覆我,因為他們今年不招大一學生,同時也因為已經過了他們招聘期。

第二層思路就是一開始networking的目的不能是找實習,但是聯繫幾次後是可以問一下是否有機會。這個尤其適用於中小公司,網上找不到那麼明確的體系化的錄取過程。如果你找到社交的對象正好很欣賞你,那麼把你調到他們組實習也是無可厚非的。

我這個暑假找到的新加坡sap的實習就是之前說的那個第一次打電話的阿姨給我的一個機會。第一次打電話後,雖然尷尬,但是她出奇地很喜歡我,可能是因為我的笨拙讓她想到了年輕的自己。

sap concur在我們學校有校招,在西海岸工作。後來二月份某次打電話的時候我覺得她可能會願意幫助我,於是跟她說我不想用opt所以不能在美國的sap實習,但是位處美國找thousands of miles以外的實習太難了,問她有什麼建議嗎。注意了,我沒有直接說can you give an internship?她當時表示理解,告訴我了一些方法,並且承諾我她會在他們boss群里發一下我的簡歷和信息,看亞洲有沒有分部需要我。

之後新加坡和大中華部門的總管都表示有興趣。我才有機會面試新加坡的field enablement部門。

所以說,不僅僅是一開始不能太有目的性,就算到後來說話的方式也非常重要,不妨把這個過程想像成一個種植植物的organic process.

//

6. 換位思考讓自己反省

看我文章的孩子們應該大多是都處在一個交叉點:會有別人傳授經驗的機會,也會需要找別人問經驗。而這些,都是networking。 某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的角色互換似乎可以讓我從中學到很多技巧。於是我就刻意反思並且總結了如下經驗:

比如說,很多孩子來找我問過問題,但是其中有的時候我並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甚至有的時候會不想回答。那麼每到這種時候我就會反思是否我也有這樣說話不妥當的地方。有的時候雖然和一些孩子認識時間很短,但是我卻很願意幫他們,甚至會自己找資源和人脈來幫他們練習。那么這種時候除了敬佩他們小小年紀可以如此情商外,我會總結他們是怎樣問問題讓我願意go all the way to help them。

下面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例子:

1. 很功利,一上來就問經驗,而不是問現狀。加了好友後第一句話就是「我是xx屆的xx。我想問一下美國大學要注意什麼?」

個人反思:我自己有的時候也會單刀直入,但是遇到幾次這樣的被問問題後,我每次找別人問問題都會多問一下她現在的work是在幹嘛,生活怎們樣,而不是直接入正題。

2. 問一些不適當/太過對於被問者沒有意義的問題。比如「可以幫忙看一下這個poem怎麼分析嗎?」。

個人反思:這個前提是雙方並沒有很熟,一直到我自己不想回復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來了我當年也是這樣問一個畢業的校友當年他如何學一門課的final。然後他就再也沒有回復我了。一定要注意你問的問題跟別人現在乾的事情是否有關係,是否時間太久遠,以及對方不是你的輔導老師或者家教,太minor的這種問題問了不合適還會顯出幼稚。要知道的是,大家都很忙很忙,遇到這種問題後第一反應就是,你真的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問了嗎?

3. 問太廣的問題。比如「怎樣學歷史?」

個人反思:這個問題我可以寫一萬字的答案。所以如果我不忙心情好的時候可能會語音幾分鐘。忙且焦慮的時候可能就一句話回復。原因是這個問題太廣了,沒有任何context,完全沒有體現出問問題者的思考。Instead of 如何學歷史,可以問「我已經嘗試過了每個essay發下來去找老師問問題,也看了model essay覺得自己思路是對的。但是我對於美國歷史這部分還是每次得分不高。我自己覺得可能是例證不夠合適還有分析不到位。這裡是我的一篇文章,你有時間的話可以幫我瞟一眼嗎?」。意識到這點後,我之後每次問別人問題也會是細緻的,深思熟慮的,而不是廣泛的,膚淺的。

//

7. Networking如同上粉底液

如何networking除了方法外,次數也很重要

我覺得很合適的一個比喻就是networking如同上粉底液。粉底液一次上多了就會卡粉,上少了無法遮瑕。正確方法應該是多次少量。這個道理用於networking再適合不過了。聽過的學姐學長很多建議都是第一個email不要寫一整面,因為別人根本不會看;第一個email不要把自己家裡幾條狗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都交代了,因為別人根本不會看。第一個email最好三段非常短,短到對方不回他們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第一層粉底刷完一般都是要等干一點後刷第二次的。所以email發完也要過一段時間再follow up。這個時候可以考慮要打電話,畢竟沒有打電話/見面的networking是耍流氓

這樣的步驟根據每個人的需求和情況來回幾次,一層一層,多次少量,最後才會有平整的底妝和最牢固的關係。

//

8.Networking只是錦上添花,很少時候雪中送炭

整篇文章都在講networking的重要性以及如何networking,但是也想qualify這個論點因為networking不能取代個人能力

就彷彿當年申請大學的時候謠言是一篇文書可以完全改變你的錄取結果,其實幾乎沒有人是可以在其他條件都不達標的情況下通過文書進夢校。軟實力可以發揮作業的前提是硬實力也要很強。比如說networking最先開始互相認識的時候,如果自己的實力不強,對方也許就不會傾心幫助你;如果networking時對你想了解的行業/話題了解並不深刻,對方也可以一眼識破。

況且networking說到底實用主義上能幫助的頂多就是進first round,真正要得到工作或者說以後找到真正自己能做好的工作只靠networking也是萬萬不可能了。

//

9. 大一沒有實習?完全沒關係

大一的暑期要不要實習是一個一直被辯論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其實並不需要。身邊有的朋友通過學校的項目到海外學習,或者去政府部門打工,還有的通過學校或者自己找到ngo幫忙,還有的打算旅行一個假期去看更大的世界。我覺得都是特別特別好的選擇。

我個人要實習的原因是,在上大學前的9個月假期里上面提到的事情我都已經做過了,現在想體驗沒有體驗過的,並且正是因為之前那些經歷我更加確定了以後的路要怎麼走。如上篇文章提到的,如果不是在ngo的實習,我也不會決定不盲目在畢業後加入ngo工作。每一個假期都是一個給我們試錯的機會,從而不需要在大三或者大四直接commit給唯一一次實習的return offer。

雖然沒有實習沒有關係,但是我個人認為networking還是需要的。就算畢業後想讀研究生,不想工作,也是可以和不同學校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的學長學姐問問題,以及他們之後的發展,或者去和不同學校的教授聯繫,讓自己的本科為未來打下基礎。

說到底, networking是一種生活態度。是謙虛,是好學,更是有規劃地提升自己。

//

10. 為networking正名

世界上有很多生活方式。有人喜歡隨遇而安不強求,有人喜歡提前計劃為自己積累達成目標的可能性。我個人覺得兩方都很值得,前者沒有資格鄙視後者功利,後者也沒有立場看低前者沒追求。

就networking本身來說,這只是一個「方法」來達到每個人想要的「結果」。結果可以是想去ngo工作,可以想當工程師,可以想做投行,但是我並不覺得提前通過行內人更加了解某個行業會有任何不好之處,無論是哪個行業。

相反,有些批判networking的人只是因為自己懶得去做或者不敢去做,站在制高點籠統地把networking和金融,投行,功利這些詞語聯繫在一起。當然了,我之前的文章也說過,我覺得任何一個行業都值得尊重,高尚和功利往往取決於每一個人的初心以及之後的計劃。所以,如果你下一次看到你的朋友開車一個小時只為了去舊金山見一個deloitte的校友,don』t judge, everyone is fighting a hard battle,拍拍他的肩膀祝他好運吧。

人生路漫漫,如果懵懂生疏的孩子們都可以找到一個或者很多個知心 mentor為舟,避開沒有必要犯的錯誤和彎路,接受他們的經驗和幫助,我們就可以探索未來更多更遠大的可能性

你對於networking有任何技巧嗎?有讓你回憶起來都佩服自己的一些事例嗎?或者你不同意這些看法?

給我留言吧!很期待和大家討論這個話題。

南·山

悠然見南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山NanShan 的精彩文章:

TAG:南山NanS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