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了條瞎龍諷刺皇帝,卻引得皇帝親自微服尋訪
話說唐朝貞觀年間,太宗皇帝李世民為了勵精圖治,富國強民,曾經下旨令百官直言進諫,尋求治國之道;在民間廣開才路,竭力選賢薦能。一時之間,倒也人才濟濟,從善如流,舉國上下一片興旺氣象。
唐太宗李世民
這天,李世民正在後殿閱覽本章,中郎將常何忽然興沖沖前來見駕,叩見已畢,常何又雙手呈上治國條陳。李世民接過一看,上面寫的都是些治國之道,第一條就提出要整飭吏治,任用賢才。真是一針見血,言簡意賅。這不正是自己心裡一直想要做的事嗎!再一細讀,只覺得這條陳句句針砭時弊,條條切中要害,文筆流暢,氣勢磅礴。李世民不覺喜出望外,拍案叫絕。常何見李世民正在興頭上,就又笑眯眯地呈上一幅畫,說這也是小臣的精心之作。李世民打開畫卷一看,竟是一條沒有眼睛的龍!頓時龍顏大怒。為什麼呢?原來古時候的皇帝都把自己比作「真龍天子」,如今畫的是一條瞎龍,這不是明擺著在罵他有眼無珠嗎?這還了得!李世民面孔一板,立時三刻要將常何治罪。一看這情景,常何一下慌了手腳,連忙跪在地上,把條陳和畫卷的來歷一一說了出來。
畫龍點睛
原來李世民下令進諫,本是好事一樁,不過他不分青紅皂自,限令文武官員人人都要呈上條陳,豈不荒唐?須知條陳並不是人人都會寫的,皇帝催得又十分緊迫,這就難為了常何。常何本是一介武夫,根本不懂文墨,這治國的道理叫他怎麼說得出來呢?他正在急得團團轉時,正巧在街上遇到窮秀才馬周,便不顧三七甘一,非要拉著馬周幫他寫下治國條陳不可。
說起這個馬周,本是山東有名的才子。他滿腹經綸,才華出眾,詩書經史,無所不通,知天識地,博古通今,又畫得一手好龍,在山東一帶頗有點小名聲;只為家道貧困,沒人薦舉,時運不濟,遭遇坎坷,只落得窮困潦倒,流落街頭。他一肚子牢騷正沒處發泄,見常何攔街要他寫條陳,索性就假戲真做,當下索取筆硯,拂開白紙,手不停揮,一氣呵成,寫下了條陳二十條。可笑常何接過紙條,左看看看橫看豎看,只說其中有幾行字寫得歪了點,對條陳的內涵他簡直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也不通!馬周一見,暗暗吃驚心想:象這等不通文墨之人,皇帝卻讓他身居要職,執掌大權,還一本正經地談論起什麼治國之道來,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可見得皇帝也是個糊塗之人!馬周一氣之下,故意畫了一條瞎眼的蒼龍,一來作弄糊塗官常何,二來也存心刺一刺皇帝。可常何果然不知好歹,竟糊裡糊塗地把瞎龍獻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問清根由,覺得又是可惱又是可喜。他想自己身為萬乘之尊,竟遭到這般奚落,心裡怎不惱恨?但是,話又要說回來,從這件事看起來,這馬周有膽有識,才氣橫溢確實是個難得的棟樑之材。當前為了安邦治國,正在四處招賢,好不容易才發現這樣好的一個人材,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自然值得高興羅。想到這裡,李世民便趕緊詢問馬周的下落,常何說他已往新豐探親去了,別的一無所知李世民聽了,一面令常何趕到新豐,尋馬周進京:一面決定私下到新豐訪賢。
李世民
為了表示自己訪賢心切,李世民脫下龍袍,帶了太監王力士,二人扮成主僕模樣,揚鞭催馬,往西而行。不一會來到長安郊外,但見市井稠密,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有一個秀才正在橋頭叫賣字畫,過往行人在一旁看熱鬧,圍了個水泄不通,正好把唐太宗的馬頭給擋住了。王力士連忙跳下馬,喝道:「閃開,閃開!」他一邊喊,一邊揮動鞭子趕人。賣字畫的秀才見王力士這般霸道,沒好氣地說:「你這人好不講理,為何揮鞭趕人?」王力士兩手朝腰裡一叉,提高喉嚨說道:「你不見這些人攔了少爺的馬嗎!」秀才抬頭看看騎在馬上的李世民,不覺輕蔑地說:「少爺?讓他下馬而行!」王力士想:你倒說得輕巧,讓萬歲下馬而行,象啥話?不過如今萬歲是微服私訪,又不能明說。他一時煩躁,就不客氣地說:「別羅嗦,你快快與我閃開!」誰知道那個秀才還是一百個不買帳。兩個人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爭吵起來,喉嚨越吵越響,吵到後來,王力士惱羞成怒,便將手中的鞭子一揚,要朝秀才打去。李世民一看不好,便將馬韁繩一勒,想要上前阻攔。說時遲,那時快,王力士一鞭子打將下來,鞭梢正打在李世民的馬耳朵上。那馬受了驚嚇,就發瘋似地狂奔亂跳起來。李世民勒馬不住,只得隨驚馬奔去。王力士一看,嚇得六神無主,手足無措。他追了一陣,可是人怎麼追得上驚馬呢!只好怏快不樂地回來牽他的馬。這時,那賣字畫的秀才和人群都早已散去,王力士忽然低頭看見散落在地上的字畫,拾起一看,落款正是「馬周」


TAG:小鈞古今故事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