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0人運營981個公共號,38億天價賣出,新媒體還能暴利多久?

50人運營981個公共號,38億天價賣出,新媒體還能暴利多久?

新媒體蓬勃發展至今,年薪百萬聘請主編已不是稀罕事。

4月底的一則新聞再次印證了這個事實:A股公司瀚葉股份停牌近半年後,拋出了一份令人驚訝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公司擬作價38億元收購微信公眾號運營公司量子云100%股權。

前者是一家原國內大型規模的新型農藥、獸葯生產企業;

後者則是一家專註於做微信公眾號矩陣,主要以廣告和小部分的電商業務為營收的公司。目前運營981個微信公眾號,號稱涵蓋了情感、生活、時尚、親子、文化、旅遊等諸多領域。粉絲數量合計2.46億。

也就是說,一個做農藥、獸葯的公司,花了38億元買了981個微信公號。

自2017年以來,微信公號的粉絲引流、商業變現的難度與日俱增,運營風險與變現難度提高,估值持續下壓。量子云卻被瀚葉股份「相中」並以逾28倍的增值率收購。為什麼?憑什麼?

天價交易的背後

天價交易引來交易所重磅問詢函,十大問題直指合規風險、政策風險、經營風險、交易合理性、盈利模式等諸多方面。包括這些公號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低俗和標題黨嫌疑導致的封號風險等。針針見血、直指要害。

尤為讓人震驚的一個事實是,2016年、2017年編輯部門人數僅分別為16人、50人,就是這50個人,運營著近千個公眾賬號,平均每個編輯負責20個公號。

在新媒體界,做公眾號是個苦差事,沒日沒夜完成創作和更新,頭條內容往往需要一個團隊來供給完成。

但量子云的20個公號,光是賬號和密碼都有很長一串。如果每人每天全負荷工作8小時,用在每個公號上的時間,不過24分鐘而已。在24分鐘內,僅「卡娃微卡」「天天炫拍」兩個主要公號每日平均發布8篇文章,3分鐘一篇,這得是什麼樣的產出質量?

上交所的問詢細緻而專業,不小心揭開了很多公號的奧秘:原創內容極少,轉載和整合為主,利用多個公眾號矩陣進行分發。為了賺取流量,標題黨和低質內容成為家常便飯。

比如,981個公號中,粉絲最多的「卡娃微卡」,5月14號推出的內容是這個樣子的。

新京報發表評論稱,這樣的套路,在新媒體時代已經非常普遍。很多所謂的新媒體集團的工作內容不過是「做號」而已,其從內容到最後的廣告變現,最核心的辦法並不是原創。

「微信公號只要不觸犯政策、色情、誘導分享三條『紅線』,封號的可能性就不大。」業內人士直言。

憑藉這些內容,量子云竟然積累了超過2.4億的粉絲。這個數據有點嚇人,畢竟根據騰訊官方的數據,截至2018年5月,整個微信平均月活用戶為10億左右,而微信公眾號的活躍用戶才8億。也就是說凡是訂閱過微信公眾號的用戶,接近三分之一都是量子云旗下的用戶訂閱過他們的公號。

據重組報告書顯示,成立於2014年2月的量子云主營業務為移動互聯網推廣業務和騰訊社交廣告業務。其2016年、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2億元、2.35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0.87億元、1.53億元。

「我們對自身的盈利能力、發展前景是有信心的。」量子云董事長助理稱。

但蹊蹺的是,企查查數據顯示,在收購前的2018年4月13日,量子云初創者李炯以20億元估值,將其持有的量子云所剩的15%股權以3億元的交易對價轉讓,自願放棄參與本次重組。

這背後,恐怕不只是量子云官方回應的」出於自身風險收益及職業發展的考慮「那麼簡單。

公眾號暴利市場

公眾號,尤其是自媒體公眾號,因為高收入高變現,沒少受傳統媒體的白眼。

2017,一篇GQ中國對咪蒙專訪中的一個細節在朋友圈刷屏:咪蒙剛畢業兩年多的95後助理,月薪高達5萬。

今年年初,一篇「藍鯨渾水」對新媒體公司年終獎的報道中提到,有公眾號年終獎「最高發了10倍月薪」,有公眾號「年終獎共 6 位數」,有公眾號年終獎「 100 萬現金,還有同事抽中了一隻貓」。

與高薪資對應的是高盈利。據媒體報道,大部分頭部自媒體的頭條廣告報價在10萬-30萬之間。有著網紅IP的自媒體賺錢能力更是驚人,某創業公司前不久在「咪蒙」投放的頭條刊例價是75萬。

據業內流傳的一張廣告報價圖顯示,本篇文章的主角量子云旗下頭條最高價格30萬,二條12萬,三條10萬。

讓我們簡單算一筆賬。如果卡娃微卡每周發一次頭條的廣告,一年就可入賬1560萬;每周分別發一次頭條、二條、三條的廣告,一年入賬約2700萬。而卡娃微卡還只是量子云的頭部號之一。

自媒體創業者變現的案例也時有出現。2016年12月,創立僅一年多的「李叫獸」被百度以近1億價格收購,25歲的李靖身價上千萬併入職百度成為最年輕副總裁。

2016年底,自媒體同道大叔2億元「賣身」,28歲的創始人蔡躍棟套現1.78億。

另據量子云CEO紀衛寧今年1月向媒體透露,量子云嘗試小程序電商僅兩個月,但月成交額已超過1000萬元。目前粉絲主力群體是35歲-45歲的中年女性。

所以說,內容質量對於收購方瀚葉股份並不重要,瀚葉股份買的,其實是量子云這2.4億粉絲。

日漸猖獗的「刷量、造假產業鏈」

還有一個問題更值得注意:這981個公眾號的實際價值,真的經得起推敲嗎?真的清清白白嗎?

除了原創產出問題,在證監會問詢中,專門要求披露前十大公眾號的粉絲增長趨勢,活躍用戶數,隨機抽取文章12小時點擊量、轉發情況。直指該行業美其名曰「數據優化」的一大亂象:花錢購買粉絲,閱讀和點贊數刷量造假等等。

事實上,這樣的亂象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有公司專門負責優化數據的業務,然後公號運營方拿著「光鮮亮麗」的數據,和廣告公司談業務合作。

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此前曾分析稱,微信公眾號這種自媒體的形式相比傳統媒體在傳播上有著特有的優勢,越來越多的人會把閱讀量當做衡量商業價值的標準。當閱讀量與廣告報價掛鉤後,刷量自然進入了許多人的視線中。

刷單中介的客服會這樣向你介紹收費情況:

1000閱讀量的價格為30元;殭屍粉的價格為12元100個,活躍粉為50元100個,450元1000個。

當被問及能否保證不被微信官方檢測到,中介只會說「只保證數量,不保證其他。」

有人洗稿,有人買稿,也有人做中間的生意,包括洗稿工具、原創檢測工具和偽原創教學等等,這些環節共同構成了公眾號的灰色產業鏈。

「媒體集團化」的時代,用低劣的手段,求量不求質,悲哀之至;價值38億的新媒體集團,機械化大生產似地輸出內容,獲得利益,更是這個社會莫大的諷刺。

4

野蠻生長的慘痛代價

2014年到2015年這兩年,是屬於微信公眾號的黃金時代。很多微信公眾號只要稍微用點力、講點方法與技巧,都會在其中嘗到甜頭,增粉速度也十分可觀。

一切看起來很順利,但轉折點在於接下來的兩年,微信公眾號結束了瘋狂的流量紅利時代。

2018年,這個行業發生了更具意味的變化。除了正常的市場洗牌外,大多變數來自於國家強有力的管控。短短一個多月,內容領域就發生了三件大事:

1、

4月10日,廣電總局因導向不正、格調低俗等勒令「內涵段子」APP和公眾號永久關停。作為集聚2億用戶、每日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搞笑娛樂社區。

「內涵段子」的涼涼在行業引起了軒然大波,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發深夜公開信致歉稱「產品走錯了路,出現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的內容,沒有貫徹好輿論導向,接受處罰,所有責任在我。」

2、

5月8日,自媒體粉絲覆蓋近6千萬、視頻播放量超50億、估值40億的自媒體「暴走漫畫」在「今日頭條」等平台發布了一段時長58秒、含有戲謔侮辱董存瑞烈士和葉挺烈士內容的短視頻。

隨後,暴走漫畫聯合創始人、CEO任劍在微博發表致歉聲明:對「暴走漫畫」官方網站、暴走漫畫App、暴走日報App進行無限期關停,對內容進行整改,對所有內容重新整理審查。

3、

5月11日,擁有數百萬粉絲的自媒體大號「二更食堂」在頭條推文中,對當時「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事件進行了非常不恰當的語言描述,引髮網友強烈反感和討伐。

最終,二更創始人丁豐再致歉並決定永久關停二更食堂公眾號及其他所有平台的二更食堂賬號,並免去二更食堂CEO李明在二更網路公司擔任的一切職務。

活生生的三件案例,野蠻生長後收穫了這樣的悲慘結局。我們都知道,要想短時間內迅速地聚攏用戶並與之取得共情,傳遞情緒是一個討巧的方式。

殊不知,情緒是把雙刃劍,為了逐利一昧地煽動情緒,難免變得畸形而可怕。在「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通訊社」的媒體時代,確實讓越來越多的人表達更自由、更多樣化,但無節制的自由意味著危險。

個體表達同樣需要講求章法,不能過於任性。在眾聲喧嘩的互聯網語境下,更需要自媒體人強化個人自律和底線思維,對一些具有較大粉絲量與影響力的自媒體大號而言更應如此。若是只片面追求點擊量,過於粗製濫造而不注重自身內容生產與推送的質量,從長遠看,無疑是自掘墳墓。

打鐵還需自身硬。追熱點的方式或許收有奇效,但若想要有持續、穩定的有價值內容,總歸是要回到健康的生產方式上去,這才是商業變現得以長久的基礎。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運營超7萬個出租單位,滿房率達95%,青客公寓獲C輪融資
小藍單車歸來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