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到人群中,我就渾身不自在

一到人群中,我就渾身不自在

文|臨界冰

社交恐懼症的核心癥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所以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無處安放的人生

一個朋友的弟弟今年18歲了,學上到高二就退學了,不喜歡出門,悶在家裡,跟家裡人也不交流,成天到晚拿著手機躺在床上,不玩遊戲,也不知他在做些什麼。

朋友帶他去商場買衣服,他死活不肯,後來被爸爸逼著去了,就在商場外不進去,給他買了衣服他就勉強看一眼…

朋友的父母為弟弟的狀況傷透了腦筋,甚至找來大仙驅鬼,我告訴她,弟弟是得了社交恐懼症。

我的一位來訪者也是一位18歲的女孩,剛剛上大一。她是通過簡書知道我的,然後加了我的微信。

她說她沒有辦法交到朋友,感覺自己如同透明人一樣,毫無隱私可言。甚至她剛認識的朋友都會把跟她的聊天記錄放到群組裡去,無論她走到哪裡,都能感到別人指指點點的目光。

隨隨便便抱怨別人的一句話就會被人錄音放到網上,然後被她抱怨的那個人就會視她為仇敵。

她說,「我的室友們,無論我做什麼她們都說不好,比如我做家教她們說工資太低,我買件衣服,她們說好醜,我申請特困生補助,她們就說你這樣也不像貧困生啊?…」

剛剛上大學兩個月的時間,同宿舍其他三個人都孤立她。她感覺生活在一個處處被人曝光和指責的世界,她感覺所有人都盯著她看,無處遁形。

聽了她的描述,我初步判斷這個女孩屬於社會焦慮恐懼症的癥狀。

我沒有辦法判斷她所處的情況是否跟她所描述的情形一模一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沒有她描述的那樣誇張。也許別人只是不經意的話,就會被她自己的想像無限制的放大再放大。

下面這張圖的左邊應該是現實的情況,而右側則是被她描繪的模樣。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從定義上來講,社交恐懼症是這樣的:

它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是一種以過分懼怕社交活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

患者明知恐懼反應是不合理的但無法控制,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及自主神經癥狀,並極力迴避社交活動,或帶著畏懼去忍受,影響其正常活動。

社交恐懼症的核心癥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所以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社交恐懼常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等心理活動,會有臉紅、手抖、噁心或尿急等癥狀。

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在三種情況:

一種患者只害怕當眾發言,還有一些患者對許多社交環境存在中等恐懼,最後一種是對很多社交環境都有強烈的恐懼,從當眾發言到只是和其他人交談,這些人是綜合社交恐懼症患者。

社交恐懼症的患者一般會在青少年時期發病,兒童和青少年焦慮障礙常常是隱藏的,很少得到診斷和治療,病程會長達20年左右,甚至在成年之後伴隨一生。

社交恐懼症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生理性原因與低自尊性格

社交恐懼症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很多天生敏感體質的孩子,因性格追求完美,缺乏自信,會有比較大的幾率患上社交恐懼症。

二、創傷性記憶

女孩給我講了她在中學時代的經歷。上高中時,她的同桌是一個帥氣的男孩,班裡有同學寫了一封匿名信給這個男生,表達了對他的愛慕之情。

這封信不知怎麼被傳到了班主任老師那裡,老師覺得小小年齡就寫情書,這種行徑極其可恥,然後發動全班同學互相舉報寫信的人是誰,不知怎麼回事,最後大家都把目標鎖定到了她的身上。

老師不僅就這件事找了家長,而且還讓其他的同學監視她,她平時說的話都要被錄音,而且還要被上傳到學校的社群里。

在學校里,不管走到哪裡,她都會被周圍的人指指點點。還有一些男生還會故意當著她的面說些侮辱性的話。用她自己的話講,所有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彷彿她就是不知廉恥的人。

女孩痛苦至極,躲在家裡不敢上學,無奈之下,父母帶她搬了家,離開了之前的環境和之前的人。可是每次在路上不小心碰到以前認識的人或者有關的人,她都會恐懼的要命。

社交恐懼症病人大多性格孤僻,極其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生活作風」方面的評價。

在青春期開始自然地出現難以克制的對異性的嚮往和性幻想時,沒有心理準備,認為這是可恥的事,怕被別人覺察出來。但又不敢於向別人詢問以矯正自己的錯誤判斷,感到心中有了「鬼」』而出現輕度恐人癥狀,如心情緊張、臉紅等。

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有天班主任老師跟我說了班裡發生的一件事情。

班裡另外一個男生,把他推向一個女生,說他們互相喜歡,結果一群男生開始起鬨,那個女孩子氣哭了去報告了老師。

很感激班主任老師很好的處理了這件事,她很正面的告訴孩子們,男生和女生之間互相喜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人,她說班裡也有我喜歡的男生啊。然後她讓班裡的孩子們每個人都說出自己喜歡的人的名字。孩子們都開心的給出了回答,這件事就很正常的過去了。

正處在青春懵懂期的孩子,對異性產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家長或老師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批評或指責反而會給孩子心靈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

三、家庭原因

社交恐懼的患病原因常常與早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比如家庭教育過於嚴厲、家長的不斷指責讓孩子從小性格受到壓抑;

曾經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身為中學校長的父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出類拔萃不給自己的身份丟臉,對孩子的學習採取近乎嚴酷的教育方式。

成績不好,輕則罰站抄課文,重則皮鞭伺候。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堂堂校長的兒子不能比別人差,不然我這校長怎麼當?

然而事與願違,兒子16歲的時候,發展到不能與人對視,因為對視會讓他心慌手抖,這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的癥狀。初中畢業連高中都沒讀就死活不去學校,甚至連家門都不出,拒絕跟別人交流,視父母為路人。

過分嚴厲和教條化的教育,會使人的心理成長過程單一,使其社會理解和適應能力相對較低,難於對客觀事物做出正確判斷;過分粗暴或壓抑的環境,也會使人的正常心理發育受到扭曲,對外界事物出現錯判或誤判。

另外家庭搬遷過於頻繁,孩子喪失社交機會;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社交環境等,都易引發社交恐懼。

防患於未然

社交恐懼症發病於兒童青少年時期,早期發現並給予關注是可以避免病情的發展的。一旦掉以輕心,病情不會減輕反而會越來越嚴重,直到最後影響正常的生活,造成終身的遺憾。

溫馨小貼士:

1、建立溫情、融洽的家庭關係,因為這有助於緩解孩子的焦慮。正確處理、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在孩子面前公開表達憤怒和對立,要通過友好溝通解決夫妻間的矛盾。

2、要多理解、支持、肯定孩子,對孩子不要過分苛責,讓孩子承受過多壓力;不要打罵孩子,尤其是毆打孩子,因為這是一種身體虐待,會對孩子造成心靈創傷。

3、避免家庭生活過於模式化,避免對孩子的過度控制,多鼓勵孩子參與社交,參加文體活動。

對於幼兒園、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父母可帶孩子參與社交,發揮社交示範作用;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4、耐心、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正確處理社交中的衝突。

對於已經出現典型社交恐懼癥狀的孩子,請及早到專業醫院治療。

『心態決定生活百態』

作者簡介

臨界冰,一個內心溫暖,享受生活的優雅女人。簡書籤約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HMI認證催眠師。專註兒童、成年人心理健康。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將於六月份正式公開發行。

微信公眾號:臨界冰(ID:linjiebing_chang)

微信號:linjiebing_chang

感謝陪伴

每個孩子

都是天使,

每個活著的人,

都該快樂過這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界冰 的精彩文章:

TAG:臨界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