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然物外、怡然自得」——蘇東坡的收藏逸事

「超然物外、怡然自得」——蘇東坡的收藏逸事

北宋書畫大家蘇軾也是一個收藏迷,他的收藏或許不為人所知,幾乎沒人提及。事實上,蘇軾不僅是鑒藏家,同時也是收藏的理論家。

對於其收藏的具體事迹,我們從他的一些書籍筆記,如《超然台記》、《墨妙亭記》、《寶繪堂記》、《墨寶堂記》以及《李氏山房藏書記》中可以發現很多有關他收藏的方方面面。

收藏緣起和種類

蘇軾父親蘇洵是一個大收藏家,作品數量和質量可與公卿匹敵。蘇洵除了收藏有百餘品畫作外,還兼收並蓄一些奇異的東西,如木假山、怪石、桔藤做的酒杯、古琴等。

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的蘇軾,喜歡上了收集奇珍異寶,因此對於他的收藏喜好可以說是子承父業。但蘇軾的收藏比父親蘇洵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收藏十分寬泛。涉及書法、繪畫、木山、奇石。古硯台,墨丸等,可以說只要喜歡的,無所不收藏。

蘇軾一生官運坎坷,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東山再起,62歲又被貶到海南,人生跌蕩起伏,但這一切都不妨礙蘇軾收藏名墨的愛好。並且收藏的數量可觀。在其《書墨》中有言:」餘蓄墨數百挺,暇日輒出品試之。」可見蘇軾藏墨有幾百挺之多,規模還是很大的。這其中,還有他還從學生黃庭堅手中「搜刮」過來的制墨大師李承晏制的半塊墨。

而作為一代文豪,蘇軾對書籍自然是喜好有佳。他收藏的各類古籍善本不計其數,並時常還捐獻一部分。並在其《仇池筆記》說出想法:「自秦漢以來,益眾,紙與字畫日趨於簡便,而書益多,世莫不有。然學者日以苟簡,何哉?」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前人。而後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指出當時科舉之士書捲起來不讀,反而閑談不暇,言語浮誇,藏書只是為了獲得名聲,而非為了鑽研學問,只是為了收藏古書而收藏。所以,蘇軾極力誇讚李常捐贈藏書、以遺來者的義舉,鼓勵有志讀書的人,要奮力進取,有所作為。

蘇軾曾在《海上與友人書》曰:「到此抄得《漢書》一部,若再抄得《唐書》,便是貧兒暴富。」自謂被貶謫到海南儋州以後,無書可讀,只是在當地的士人家裡抄錄得了一本《漢書》,並想像要是再能抄到一本《唐書》,那種感覺就像是窮人於一夜之間暴富。

但蘇軾最為痴愛的是硯石,這也已為世人所熟知,他本人也不避諱這一點。蘇軾不但擁有多方歙硯,而且其種類也為數不少,有稽可考者就有龍尾硯、金星硯台、羅紋硯、卵石硯等等。

一次偶然的機會,蘇軾從杭州辯才僧人那裡得到了一款五代十國時期的歙硯,硯石,系「細羅紋刷絲歙石,圓徑六寸,高寸五分,面有蔥色,兔月二像巧若畫成,更無凹凸」,蘇軾覺得此硯石十分蹊蹺,於午睡起身後仍不忘作詩記之:「羅細無紋角浪平,半丸犀璧浦雲泓。午窗睡起人初靜,時聽西風拉瑟聲。」作為歙硯的佼佼者,龍尾硯受到蘇軾的謳歌自然不足為怪。在《龍尾硯歌並序》一文中,蘇軾這樣寫道:「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與天作石來幾時,與人作硯初不辭。」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那麼,蘇軾為何對硯台這麼感興趣呢?他在《書清悟墨》中道:「予與王文甫各得十九丸,用海東羅文麥光紙,作此大字數紙,堅韌異常,可傳五六百年。」是說文人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留傳於世,通常都會選擇好的材料,將他們的滿腹深情與心血都寄托在他們的書畫作品中。因此這些工具在他們的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使作品歷經百年滄桑,仍然能使墨色不敗。當我們還能看到作品保持完好時就會驚嘆,更多的也得感謝墨本身了。而且好的材質,還會增加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當其墨色有光澤時,會讓人覺得眼前一亮,精神抖擻。

明代 張路《蘇軾回翰林院圖》

同時蘇東坡對奇石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蘇家的疏竹軒內曾珍藏有一塊奇特的粗險石,蘇東坡作了一首《詠怪石》詩來讚賞它:』於今我得豈無益,震霆凜霜我不遷,雕不加,文磨不瑩,子盍節概如我堅? ..,由此可知,蘇軾賞石自有一番追求,這首詩在蘇軾的詠石詩中非常有名。

東坡在徐州為宮時,曾拜訪過靈壁張氏蘭皋園,對園中假山奇石甚為欣賞,作有《丑石風竹圖》於張氏臨華閣壁上。主人非常歡喜,就將一塊作」麋鹿宛頸狀」的靈壁奇石贈送東坡.為此,東坡還專門寫有《靈壁張氏園亭記》一文以記!

收藏的途徑和方式

然蘇軾這些藏品通過哪些來源得來的呢? 蘇軾為了得到自己的藏品也是通過各途方式和途徑進行。但無外乎以購買,他人贈送等。在宋代時期,經濟得以進一步發展,商品交易頻繁,我們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也可以看出交易盛況。有的交易通過中間人進行。

蘇軾是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收藏家,對於奇異的東西不光是注意搜集,還非常注重到田野進行探尋,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田野考古的精神與意識。除了通過以上方法獲得藏品外,蘇軾還通過交換的方法獲得自己喜愛的藏品。不僅如此,動手能力強的他甚至還仿製藏品。蘇軾出於對藏品的喜好,通過仿製來滿足收藏情趣,實乃佳話。

藏品的鑒賞和理念

收藏了大量的藝術品,蘇軾自然需要對藏品加以鑒賞與管理保護,蘇軾對收藏可以說是行家裡手,在收藏觀念上也建構起了一套完備的價值體系和收藏理念.這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獨特方法:一般他都會對藏品取名。對藏品的命名最能體現蘇軾對藏品的熱愛與鑒賞高度,同時也是收藏品格的具體體現。

喜好鑒藏古玩的蘇東坡,對於收藏有著自己的理念。蘇軾收藏的本質就是以樂為歸宿。在收藏中獲得樂趣,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是收藏的價值與目的所在。而不是把藏品進行佔有,這種貪婪的結果勢必為物所累,不能快意自足。

同時,他也把收藏品用於公益。東坡的好友李公擇,年少時在廬山五老峰下的白石庵讀書,後來離開了,就把九千餘卷藏書留在僧舍中,人稱「李氏山房」。我國古代,尤其是唐宋時期,寺廟常用空房接納貧寒的士子攻讀,因此李氏山房就有點類似於現代小型公共圖書館。東坡在《李氏山房藏書記》中稱讚李公擇道:「是以不藏於家,而藏於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蘇軾的收藏以及收藏觀念是文人士大夫氣節的一種外顯,有其獨到之處,值得我們今天收藏家們學習和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康熙瓷器鑒定資料大全,建議收藏
淺析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瓷器——嘉靖瓷器,大明嘉靖青花龍紋缸賞析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