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初入阿里大北線 遇見岡仁波齊和瑪旁雍措

初入阿里大北線 遇見岡仁波齊和瑪旁雍措

與西藏的緣分從此啟端於2005年。從川藏南北線,青藏線到珠峰線。一路行走一路虔誠的內心念念不忘於阿里的無人區,古格遺址、神山岡仁波齊和聖湖瑪旁雍措。 (廣州 鍾喜銀 報道攝影)

從典籍、紀錄片、電影,太多太多的心動與牽絆,始終心嚮往之。今年第一次圓了走進阿里的夢想。我算不上狂熱的攝影愛好者,但並不防阻喜歡藏地這片近乎天堂的凈土,始終是自己內心深處最珍視的地方之一。走過、懷念、想念、再走入。

我想未來我還會來,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候會再去一次林芝,會再來拉薩晒晒太陽發發獃,也可能再去挑戰一下新藏線,在若干年後的未來。以此簡短記錄圓滿了自己心愿的一次旅途,致敬大美的青藏高原和人類強悍的生命力。

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綿延在路兩側山路默默,山高水長述說著關於岡仁波齊的故事。

神山岡仁波齊(Kangrinboqe)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藏傳佛教、西藏苯教、印度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就是指岡仁波齊。同時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濕婆的天堂」,雍仲苯教發源於此。

一條從岡仁波齊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聖湖瑪旁雍措,四條大河由此發源。

流向東方的是馬泉河(雅魯藏布江),它從南迦巴瓦峰腳下掉頭南奔,最終形成了深嵌在千山萬谷中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流向南方的是孔雀河,是印度恆河的上游源頭之一;流向西方的是象泉河,孕育了古象雄文明和其後的古格文明;流向北方的是獅泉河匯入印度河,是南亞最長的河流,還是西遊記的「通天河」。

四條孕育出不同文明和宗教的河流,彷彿在冥冥中向世人昭示,岡仁波齊就是萬水之源、世界中心。每年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國內各大藏區的朝聖隊伍,使得綿延了幾千年的朝拜從未停止,其地位也沒有任何一座山峰可以替代。

第一眼看到感動無數人不遠千里萬里來朝拜的瑪旁雍措聖湖和遠處的岡仁波齊神山,心裡翻湧著太多情緒,無法表述。

瑪旁雍措,412平方公里的廣闊湖泊。即使淡化它的傳奇色彩,僅僅作為湖泊本身,也是無比美麗。那些光影,無比懷念。還有刻在瑪尼石上的祈福。距離拉遠,那片藍越發深沉。來到 埡口,經幡一側是廣闊的瑪旁雍措,一側是日光下閃著光的鬼湖拉昂措。 埡口上大風呼嘯,極冷。

滿目卻都是極壯美的景緻熒藍的湖面轉為深藍的綢緞。靜靜站在呼呼作響飛舞的經幡旁。心裡默默尖叫,靜靜欣賞。斜暉下偶然顯現的岡仁波齊。想膜拜,想流淚。湖畔的海鷗不知千萬里而來的人們內心的感動,呼啦啦飛過。

終於,見到。眾多紀錄片、電影、故事裡的岡仁波齊與眼前的它重合了。雖然因為角度原因無法看到它的正面,依然震撼無比!

巨大的經幡廣場彷彿歲月,此刻異常安靜。轉山的人們估計已經走去遠處了。後面的高台是天葬台。沒有轉山的時間安排,只圍著經幡廣場走三個圈。大家按照各自的節奏安靜地走著,默默祈禱,好像一出聲就打擾了那種氛圍。不知是不是心裡作用,海拔4711米,僅僅一兩公里的距離都走得極其辛苦,遠比同海拔的其他地方更難挨,彷彿稀薄的並不只是氧氣。

驀然間,天葬台上騰起大片黑色,是老鷹,拍著整齊的序列,在經幡廣場上空盤旋飛翔起來,彷彿來審視我們這些渺小的人類。並不是害怕,然而它們飛過來,烏泱泱黑壓壓一片在頭頂盤旋開始,此情此境足以讓我的眼淚呼啦啦的流下來。不為彷徨失落擔憂害怕的任何一種情緒,純粹是一種痛快淋漓的宣洩。彷彿大自然寄身的翔天神鷹,悲憫安撫著大地俯視著我們,讓我們放下了所有的心防。

走過瑪旁雍措和岡仁波齊,敬畏之心悠然而生,感悟著所有的信仰,更致敬人類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人生路還長,讓我繼續謙遜地行走,默默體驗,風裡、雨里。

鍾喜銀 報道攝影,史曉英 編審。版權作品,請勿轉載,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任圖世行」公眾號(rtsx66),歡迎留言,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任圖世行 的精彩文章:

76歲老人集市賣種子一天收入3元,背50斤重的背簍步行3公里不休息
男子校門前賣黃瓜日入百元為兒女掙房租 一碗面飽一天幕後的真相讓人落淚

TAG:任圖世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