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8億買981個公號,該怎麼看?

38億買981個公號,該怎麼看?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

最近,一家擁有981個微信公號、2.4億粉絲的移動互聯網廣告公司,被一家主營獸葯、遊戲、農藥產品的上市公司,以38億元的高價收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事兒。

新媒體公司被如此「高看」,比較少見。從點贊粉絲經濟,到質疑發展模式,目前由此事引發的討論,已涉及自媒體行業的各個側面。值得一提的是,事後,上交所向收購公司發出問詢函,包括要求公司說明文章內容如何生產,主要公眾號粉絲數、文章閱讀、點贊、分享量的真實性,標的資產的盈利模式及經營風險等等。無論是關注收購標的的政策合規性,還是質疑其交易的合理性,通過上交所的發問,我們可以看到,闊步前進的自媒體,在各環節上其實還有不小的完善空間。

的確,由於准入門檻低,技術難度小,發展「泡沫」在自媒體行業中普遍存在。缺乏優質原創作品,公號靠聳人聽聞的標題、獵奇低俗的內容吸引讀者;為了贏得競爭,通過刷單,虛增閱讀量,擴大自身影響力……用過微信的人,相信對這些亂象都不會陌生。短期內,公號或許能藉此迅速積累一批用戶,但從長遠看,並不能帶來公司整體實力的提升,相反只會讓自己陷入發展的困境。此前內涵段子、全民星探等相關公號的關停,足以說明此類發展模式的不可持續。看似漂亮的閱讀數據,既不等同於高品質,也不代表有公信力,更無法客觀反映企業盈利能力,這一點,公號運營者應該比誰都清楚。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收購「專註於內容生產」的互聯網企業,完成後「可快速獲取億級用戶的流量入口」。雙贏的前景當然值得期待,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良莠不齊、雜草叢生的公號世界,構成自媒體商業價值的,不僅僅是高點擊、高點贊。企業有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具備嚴格的內容審核、信息把關機制,同樣是重要考量因素。就此而言,一方面自媒體要堅持職業操守、避免重複建設,多出好作品,多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要加強行業監管,防止低質、惡俗內容惡性蔓延。讓網路空間真正得到凈化,更多有價值的微信公號才有可能迎來發展的春天。

數據顯示,接近80%的智能手機用戶,高頻關注或置頂的微信公眾號不超過5個。這意味著,那些原創匱乏、內容同質化嚴重的商家,很容易被用戶遺忘。不管是著力優化內容,還是調整商業布局,爭奪用戶注意力,是兩者共同的基本運行邏輯。瞄準細分領域,練好內功,讓產品、服務做到「有口皆碑」,到時公司估值再高,相信也經得起公眾的討論與質疑。

這正是:出名不在聲高,有料必得伯樂。祝各位晚安!

(文 | 呂曉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鴻茅藥酒:神葯還是神廣告?
單身青年過兩億,你還為「脫單」苦惱嗎?

TAG:人民日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