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五好劍術」的李白,劍術有多高!

「十五好劍術」的李白,劍術有多高!

「十五好劍術「是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的一段自我介紹,全段為「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史載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但李白在此文中強調「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把劍術成就放在前,把文章成就放在後,說明在少年時代,李白覺得自己的文章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而自己的劍術已非常高明,並能仗劍防身到處遊歷。

要知李白是非常渴望進入朝堂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因商人之子的身份不能參加科舉,只能通過舉薦方式進入仕途。而此時李白已34歲,還未能進入仕途,此次自薦對李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文中,李白還寫道「君侯製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 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表明韓荊州是重視文採的,李白也是想以文受舉,李白自己這樣寫除了謙虛外,恐怕真的是對自己的劍術很自信。

坊間傳李白劍法師傅為大唐第一高手劍聖裴昱,官至「左金吾大將軍,號稱天下第一劍。王維曾贈詩:「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勛。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李白曾作 《贈武十七諤》,序言說他有個門人叫武諤,來尋訪自己,得知自己的大兒子陷落在山東叛軍之中,於是許諾幫李白帶回兒子,詩文中有「乃是要離客,西來欲報恩」的表述。古之胸有經義又有勇毅者甚多,而要離僅以勇義聞世,李白以要離比喻,僅彰顯武諤勇武及俠義,此門徒該是曾在李白門下學習劍術而非文藝。

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稱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唐時興遊俠,所用皆劍器,而橫刀之類官軍所用,所刃之術,應為劍術,既能手刃數人,豈非劍術高超之力。

即非劍聖之徒,無手刃數人之事,於唐時出將入相、尚武成風、遊俠興起的時代,其個人武力也遠遠高於明時無縛雞之力之文人,況乎風尚流行劍術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嗎,「買東西」一詞從何而來?
古裝片中常說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其實我們都被騙啦!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