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師長親駕戰機領航,多架轟炸機跟隨,首次降落「不沉航母」

師長親駕戰機領航,多架轟炸機跟隨,首次降落「不沉航母」

原標題:師長親駕戰機領航,多架轟炸機跟隨,首次降落「不沉航母」


5月18日,由空軍發布官方微博披露,中國空軍航空兵某師赴南海某空域執行對海上目標突擊訓練。此次訓練中,師長郝建科親自駕駛轟-6K戰機領航,另有轟-6K等多型多架轟炸機跟隨。在完成既定訓練科目後,緊接著赴某島礁機場進行起降訓練。這是我國第四次在南海島礁實施飛機起降,也是我國空軍轟炸機部隊首次在南海島礁上降落。這下,這些島礁的"不沉航母"之名,就此坐實。


在島礁上建設空軍基地,在現代戰爭中,尤其是可能面臨各種遠程導彈飽和打擊的情況下,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一個基本概念,現代海戰的理論基礎,仍然來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二戰中,島礁上的軍事存在,是海軍向前進攻或後撤防禦的支點。正是因為這麼一個原因,美軍極為重視關島、中途島和夏威夷群島等地的軍事基地。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無論是太平洋海戰早期的珍珠港和中途島,還是中期珊瑚海戰役或者瓜島戰役,甚至是後期美國的蛙跳作戰,都是圍繞島礁打響的。



其次,海上與陸地一樣,也講究防禦縱深。陸軍在進攻或者防禦的時候,都會建立牢固的軍事據點。無論是囤積彈藥還是炮火支援,抑或是作為人員運轉或者醫療駐地,這些軍事據點都會有著相當大的作用。同時也讓敵方攻擊喪失集中性和飽和性。因為據點的增多、控制面積增大,會令敵方火力和攻擊方向分散。海上也是如此,當敵人攻擊時,需要先考慮攻佔島礁,而不是直接襲擊本土。另外,島礁上的軍事基地不僅能提供後勤保障,同時部署的導彈也能加強防空力量和對海攻擊能力。

最後,為空軍提供更遠的離岸支點。我國是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我們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和遼闊的國土。但受限於技術原因,我們的戰機作戰半徑有限,在只有沿岸基地可供起飛的情況下,作戰範圍不能覆蓋整個南海。我國航程最遠的轟炸機的轟-6K,它的最大航程有8000公里,這意味著它的作戰半徑大概在3500公里到4000公里之間。也就是說在執行戰鬥任務時,轟-6K極限的飛行距離為4000公里,然後必須返回基地補給。要知道,從海南島到曾母暗沙的直線距離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再加上在戰區的停留時間,在沒有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我國鮮有戰機能在南海上空盤旋。而南海島礁上建設的空軍基地,能妥善解決這一困境。



南海自古以來都是我國的傳統領海,我們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儘管這兩年我們與南海區域內的各國,擱置了爭議,再次共同構建起良好的氛圍與聯繫,保持著和平與穩定。但仍有域外國家賊心不死,仍然妄圖攪亂大好局勢。正所謂"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次在南海島礁進行首次轟炸機集團的降落訓練,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關鍵一步,也是在為南海局勢吃下一顆定心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帝 的精彩文章:

美軍用XBOX手柄玩轉最新炮塔系統,一秒100發輕鬆滅敵
此裝備僅俄羅斯擁有,只需一發即可擊沉一艘航母,美曾研製未成功

TAG:軍事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