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用2年造出自主戰機,空軍卻下了0訂單,原型直接進了博物館

只用2年造出自主戰機,空軍卻下了0訂單,原型直接進了博物館

1968 年 4 月,我國空軍提出了研製「小殲」的計劃,這是我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戰機,可以說是自起爐灶、不受蘇聯戰機設計思想影響設計的一款戰機。當時的主要思路是,搞出一種高度機動靈活,在空中格鬥中佔據優勢,同時造價更低,更容易維護的輕型戰機。這一想法在當時是很有新意,有點另闢蹊徑的意思。

那時,世界上的新型戰鬥機正朝著體積大、設備全、武器裝載量高的方向發展,而我們想要獲得一種不對稱優勢,即在機動性能上獲得優勢,方法是縮小機體,以減輕起飛重量。南昌飛機廠在接到任務以後,日夜艱苦作戰,僅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就完成了從設計到成功試飛的過程,它被命名為殲-12。這款飛機首飛成功後,曾獲得軍方的讚譽,但最終空軍卻沒有下訂單,致使其原型機有兩架進了博物館,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款首架自主戰機,凝聚著我國科研工作者智慧的結晶,擁有很多先進特性。殲-12在5000米高度上,從0.9馬赫加速到1.2馬赫,只需要65秒,同時期的美國輕型戰鬥機F-5A是140秒。最大爬升率方面,在海平面高度測試,殲-12能達到每秒180米,F-5A是每秒160米。全機推重比是0.91,這主要是靠本身重量低、同時推力又不錯達到的,通俗的說法就是大馬拉小車,所以在加速方面遊刃有餘。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由於太追求機體小、重量輕這些特點,必然犧牲燃油攜帶量,所以它的油箱僅裝油1250 千克,另外可帶兩個副油箱,每個400 升,最大航程可達1385 公里,仍屬偏短,只能用於短距離作戰。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武器攜帶量了,因為追求空中格鬥時的機動靈活,武器彈藥就不能裝載太多,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機身重量。這必然影響其長時間持續作戰的能力,這兩條都不符合最新的空戰潮流。後來,這款很有特點、在設計上頗有成功之處的飛機,最終沒有進行量產和列裝。不過,世界上任何設計出來的戰機,最終能成功服役的,能有一半就不錯。而殲-12雖然沒能服役,但設計製造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而後來我國先進戰機研發開闢了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雅居 的精彩文章:

一支守護邊疆53年的軍隊,死前士兵唯一的願望:能夠集體回到中國
吳三桂自知必死,秘密下了一個命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無人知

TAG:天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