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有些藥物一天只打一次,有些藥物一天要用二三次?

為什麼有些藥物一天只打一次,有些藥物一天要用二三次?

這個問題涉及到了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以及衰減的時間。通常人們按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以及衰減的時間,將藥物分成「時間依賴性」 與「濃度依賴性」抗生素。

「時間依賴性」抗生素,指的是藥物4×MIC時,MIC和PAE達到最大值,也就是當殺菌的效應達到飽和的程度時,即使是繼續增加血葯濃度,也不會增加殺菌效應。

「時間依賴性」抗生素的特點是:沒有首次接觸效應,濃度低於MIC時,不能抑制細菌生長,濃度達到MIC時,才能有效地發揮殺滅細菌的作用。

「時間依賴型」抗生素的持效時間=超過MIC的半衰期時間+藥物的PAE時間。

對於「時間依賴型」抗生素而言,延長和維持藥物的有效血葯濃度的是時間,而不是藥物濃度血清藥物濃度高於MIC的時間%(%T>MIC值)%。

T>MIC值=超過MIC的半衰期時間+藥物的PAE時間+ 40%~50%的有效血葯濃度時間

%T>MIC值時間段,是衡量時間依賴性抗生素殺菌活性的主要藥效動力學參數,也是最好的療效預測參數。

以β-內醯胺類抗生素為例,%T>MIC至少在40%~50%時,才能提供最優化的療效和產生最低細菌耐藥性。

延長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血葯濃度,使40%以上的給葯間歇時間能達到MIC以上的方法有以下5種:

採用延長其排出的藥物:

泰能=亞胺培南+西司他丁(cilastatin),

艾羅迪=氨苄青黴素+丙磺舒(probenecid);

低劑量多次給葯;

持續靜脈給葯;

選用長半衰期而作用相等的β-內醯胺類抗生素;

先靜滴後口服同類抗生素,作序貫治療。

但是β-內醯胺類抗生素中也有些是比較特別的,比如頭孢菌類的頭孢曲松,半衰期長達8個小時(其他頭孢約為2~3小時),因此頭孢曲松的給葯也可以長時間維持一個殺菌的濃度。

「濃度依賴性」抗生素藥物指的是當血葯濃度超過MIC甚至達到8~10×MIC時,可以達到最大的殺菌效應。

「濃度依賴性」抗生素藥物的特點是:

(1)有首次接觸效應(first exposure effect);

(2)有較長的抗生素後效應,此類藥物的臨床療效在於藥物的濃度,因此給葯的劑量是關鍵,大多數的給葯間隔時間為一天一次。

此類藥物有: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等)和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此類藥物的血葯峰值濃度越高,殺菌能力越強,殺傷速度越快,因此一次性較大給葯可造成較高的 Cmax( 最大血葯濃度 ) ,產生最佳的殺菌作用和臨床療效。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給葯一次與一日2~3次靜點療效相同,因此每天只給葯一次,腎臟的皮質和內耳的淋巴液中的藥物積聚量也就相對較小,耳腎毒性也就有所減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童兄弟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其他星系也有類似太陽這樣發光星體的存在嗎?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