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越王錢鏐後代為何納土歸宋?

吳越王錢鏐後代為何納土歸宋?

吳越國政治上處於有利地位,加上雄厚的經濟實力,四周鄰國不敢貿然進攻,從而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部下勸錢鏐立朝稱帝,但他拒絕,堅決不搞「獨立」。

在錢鏐72歲那年,農民將得到傳國璽獻給錢王,錢鏐看後道:「此天子所用之寶,非臣下所宜留。」乃上表獻於朝廷,恪守臣禮。他甚至在臨終時還囑咐兒子元瓘:「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大事之禮。」堅守「事奉中原,終不失臣節」方針,不局限效忠於某一姓氏,並一再以此教育子孫。

「錢鏐所立家訓,乃至臨終遺囑,念念不忘要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大事之禮。」 (《資治通鑒》)

在軍閥混戰割據的局勢下,吳越國富庶甲於東南,錢鏐在治理杭州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宋開寶八年(975年),宋太祖趙匡胤最後消滅了割據國南唐,十國之中僅剩下吳越國。

高僧延壽乃德韶之法嗣,此時重病在身。

吳越王錢弘俶前往探病時,徵詢延壽的意見,延壽則儘力勸諭錢弘俶「納土歸宋,舍別歸總」。

錢弘俶以天下蒼生安危為念,採納了延壽臨終遺言,為保一方生民,毅然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五月入宋京開封,盡獻十三州之土,使趙宋王朝兵不花一兵一卒。

宋太祖對錢弘俶歸降,禮遇頗周,盛情款待,賞賜甚多,並封其為「淮海國王」,仍任「天下兵馬大元帥」。

兩月後遣返,臨行時,宋太祖賜錢弘俶密封黃色包袱一個,囑咐他路上秘密拆開。

錢弘俶於途中拆開一看,其中都是群臣要求扣留錢弘俶的奏章,他返杭後造保俶塔,還願以報佛恩,同時上奏朝廷以天下既平,請免去大元帥之職;宋太祖又封錢弘俶為「漢南國王」等。

錢弘俶念及祖上遺訓、高僧延壽的「捨棄別立」勸諭,又奏准辭去「國號」。從此,錢家人過起了「耕讀傳家」的平民生活,子孫也無禍患,平安地繁衍生息,血脈相承。

五代十國割據時期,五代政權更迭不斷,最長才存續16年,最短10年不到就一命嗚呼。

雖佔據中原一隅疆土,難成氣候。其餘十國,更是羸弱不堪。唯有吳越國,割據一方,依靠錢鏐的雄才大略,崛起於亂世之中,造福於子孫後代。

錢王納土歸宋後,留給後人的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麗江南城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此人算是開國之君,卻開創了最動蕩的朝代,不是趙構
才貌俱佳的女子,花蕊夫人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