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於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於言辭

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於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於言辭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採的著名學者之一。

他不善交際,性格敏感而脆弱,再加上思想上的獨立追求,他對政治總是保持著相對冷靜的態度。他也曾力圖參與其中,但總是或主動或被動地處於邊緣。

周國平的哲學道路是從枯燥無物的蘇聯哲學開始,但很快將其拋棄並轉向尼采,他在1980年代翻譯和撰寫的尼采著作,成為暢銷、長銷作品,為他帶來最初的名聲。

他一手寫哲學,一手寫散文,再將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變成風格鮮明的周式哲理散文,俘獲了幾代人心。

經典品讀

1.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靈魂只能獨行》

2.我始終相信,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於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於言辭。

3.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

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人與永恆》

4.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人與永恆》

5.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獨處是一種能力》

6.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佔據了你的全部心思。

我的勸告是,最後無論你是否如願以償,都要及時從中跳出來,如實地看清它在整個世界中的真實位置,亦即它在無限時空中的微不足道。

這樣,你得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得到也不會痛不欲生。——《論超脫》

7.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愛與孤獨》

8.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9.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人與永恆》

10.光陰蹉跎,世界喧囂,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閑心是不容易的。

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頭於人生中的種種事務,不再有興緻扒在車窗旁看沿途的風光,傾聽內心的音樂。

那時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樣便辜負了人生這一趟美好的旅行。——《車窗外》

11.真正打動人的感情總是樸實無華的,它不出聲,不張揚,埋得很深。

沉默有一種特別的力量,當一切喧囂靜息下來之後,它仍然在工作著,穿透可見或不可見的間隔,直達人心的最深處。——《人與永恆》

12.真正的精神強者必是寬容的,因為他足夠富裕。嫉妒是弱者的品質。

13.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

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聖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於此了。——《靈魂只能獨行》

14.對於人際關係,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

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

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15.和太強的人在一起,我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會只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只有和強弱相當的在一起,我才同時感覺到兩個人的存在,在兩點之間展開了無限的可能性。——《人與永恆》

16.大智慧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大驕傲者往往謙遜平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計較,小驕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

17.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間不再信任和關心彼此的靈魂,肉體徒然親近,靈魂終是陌生,他們就真正成了大地上無家可歸的孤魂了。

如果亞當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們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園。

18.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經習慣了和你所愛的人的相處,彷彿日子會這樣無限的延續下去。

忽然有一天,你心頭一驚,想起時光在飛快流逝。正無可挽回的把你、你所愛的人以及你們共同擁有的一切帶走。

於是,你心中升起一種柔情,想要保護你的愛人免遭時光的劫掠。你還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也是多麼寶貴,有著稍縱即逝的驚人的美……

19.在神話時代,神替人解釋一切,安排一切。神話衰落,哲學興起,人要自己來解釋和安排一切了,他幾乎在躊躇滿志的同時發現了自己力不從心。

面對動物或動物般生活著的芸芸眾生,覺醒的智慧感覺到一種神性的快樂。面對宇宙,它卻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

人失去了神,自己卻並不能成為一個神,或者用愛默生的話說,只是一個破敗中的神。

20.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八十、九十年代文學藝術界風雲一時的知名人物!
如詩如畫的巴伐利亞!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