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師妹、弟子、同事眼中的程玉英

師妹、弟子、同事眼中的程玉英

深切緬懷程玉英先生辭世三周年

晉劇一代宗師

程派開山鼻祖

以下是由程玉英的師妹花艷君、李素英,以及弟子田桂英,戲劇家文井,在程玉英舞台生活五十年紀念時,分別通過不同側面來回憶與程玉英祖在一起的藝術以及生活等。同時,選取程玉英先生《陳三兩》的三段合集供大家欣賞。

程玉英、田秀英《陳三兩盤堂》劇照

良師益友程大姐

作者:花艷君

程玉英大姐,是我藝術生涯中遇到的第一個良師益友。她那高深的藝術造詣,那勤於學習、熱心勞動人的優良品德,永遠使我崇拜和敬慕。

記得四十五年前,我初踏入梨園時,我的母親邱風英與程大姐同在錦梨園搭班,那時她已是赫赫有名的晉劇青衣了。她那俊美的扮相,甜美的歌喉,精彩的表演,給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當她演出時,我總是躲在文武場旁邊,目不轉睛地欣賞。偶爾能用小茶壺給她送口水飲飲場,或者撩一下上下場門帘,就高興極了。程大姐是我心中的楷模,那時我就暗下決心,自己將來也要成為程大姐那樣受群眾歡迎的演員。後來,我改學青衣,過門到程大姐的師傅說書紅高文翰門下為徒,她成了我的大師姐,向她學習的機會就更多了。比如師傅教我的《秦香蓮》等五齣開門戲,正是她的拿手好戲。每次我演完戲,她都誠懇地指出我的進步和不足之處,鼓勵我一招一式,都要精益求精;唱念做打,都要從人物的性格出發,使我得益匪淺。

程玉英與花艷君、牛桂英、劉俊英、梁小雲、筱桂琴在一起切磋技藝

別看程大姐那時已成為名角,但演習時她從不端架子。不論是帽兒戲、壓軸戲,日常戲或是夜場戲,只要觀眾要求,她都認認真真地演出。所以,農民群眾十分愛戴她,所謂「硬肯跑得丟了鞋(hai),不能誤了程玉英的嗨嗨嗨」可能就是由此而來吧。

程大姐對藝術的追求孜孜不倦,真是活到老學到老。記得一九五六年,我與程大姐一起去中央舉辦的藝術講學會去學習,程硯秋先生給我們講了水袖功,程大姐學得格外刻苦。她對我說,咱們晉劇青衣過去沒有水袖技巧,這方面很不講究,這回咱們可要把程先生的技巧學到手。她每天總是早起晚睡、廢寢忘食地練呀練,還時常把我叫到跟前,讓我給她指點。她現在演出《教子》中運用的那些飄逸瀟洒的水袖功,就是那時苦練出來的。現在,程大姐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基本上脫離舞台,然而她仍舊一絲不苟地練功。八二年冬,我和她一起參加省匯演到各專區看戲,每天晚上工作完畢都在十二點以後,但她天天早上堅持五點多起床,把我叫起來和她一起喊嗓子,跑圓場,練身段。她說,咱們雖說退出舞台了,可教學生也離不開示範。一日不練自己知,兩日不練同行知,三日不練觀眾知呢。這些肺腑之言,使我深受啟發。

1959年,程玉英在除夕全國文聯群英會休息時,與師妹花艷君下食堂參加勞動

值此程大姐歡慶舞台生活五十周年之際,我衷心祝願她藝術永葆青春,桃李遍布天下。

1971年,程玉英參加山西省政協會議,與藝術家吳婉之、王秀蘭、劉俊英、花艷君、冀美蓮在一起

本文作者:

花艷君先生是與程祖同時代的藝術家,是晉劇「花派」青衣藝術的創始人,也是現今晉劇舞台上「三英一君」中唯一一位健在的老人。通過文章,我們可以體會到花老與程玉英之間深厚的姐妹情誼。在2015年5月19日程玉英逝世後,花老不顧年邁,親到靈堂弔唁,令人動容。

我的師姐程玉英

作者:李素英

我們現在都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我總是這樣的叫她:「姐——」拉得長長的,叫得特別親切。這個姐從37年叫到現在了,不覺得已快過了四十多年了。

姐當年是師傅最紅最得意的徒弟。我進了師傅門,就是先行拜師禮,再拜眾師兄。未過三天,我們就隨師奔赴張家口演出。除我們師徒六人還有劉柱(呼胡)、申天福(司鼓)、李雲蠻(管事)一行九人。師傅和師姐的戲配角大部分都用我們來配,像劉俊英師姐和田秀英師妹已經學藝三年了,我和郝翠英才到幾天,能配嗎?我第一次登台是《祭樁》里的林昭德,坐坐椅子唱幾句,穿著師傅的大靴,打了幾層布包,搭拉著走台步。第二次是當時興盛一時的《雙頭驢》,要我來配戲。要配的戲很多,嚇得我渾身發抖,這個戲又是個喜劇,我戲也不敢做,但是我的師姐又一次對我鼓勵,把戲演了下來,也沒有瞅我一眼或瞪我一眼。這次演出沒有出什麼大問題,使我以後膽子漸漸大了起來,也敢演其他的角色了。

程玉英和弟子王愛愛、王萬梅

在平時的生活中,師姐和我們一起練嗓,早起晚睡。有外劇團來演出,經常向師傅求情,讓我們出去觀摩(當時我們是不能隨便出去的)。那時只是看熱鬧,哪裡懂得是在觀摩。我學戲前上過二、三年小學,師姐出錢買了好多小說,讓我給她讀。我也非常愛看小說,如《大八義》、《小八義》、《七俠五義》、《小五義》等書,上面都是些唱句。因為沒有太多的字不認識,使我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雖然這些都是演義小說,但看來師姐是非常好學的。後來師姐師滿出師,我們還一直跟著師傅,所以就分手了。

程玉英在革命老區左權藝校輔導學生

解放後,我們師姐妹又團聚了,當聽到師姐來太原演出,從此我們師姐妹見面的機會就多了。

六零年,我師妹田秀英因患病不能隨團演出,師姐通過領導把我接到榆次晉中晉劇團幫助演出。六個月的時間,師姐還是那樣,每天堅持練功,和青年們一起走台步,跑圓場,向張桂雲老師請教(張桂雲是教身段台步的老師)。隨團下鄉演出不分場次,早晚參加,《教子》演帽子戲也是特別認真。我和師姐又演出了《火焰駒》「花園」一場戲,師姐的扇子動作巧妙地結合劇情,身段設計優美,她的表演豐富了黃桂英的人物性格。「打路」一場戲,撲跌跳躍,情感十分貼切。雖是年過花甲的人了,但至今照常早上堅持練唱,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程硯秋為程玉英、花艷君講解示範身段

另外,師姐在我思想進步方面也是非常關心的。在六零年那段時間裡,師姐幫助我學習,幫助我進步,我是忘不了的。我因省戲校工作需要和師姐分手了。師姐現在已擔任了晉中藝校校長,我衷心希望她培養出更多的戲劇接班人。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小程玉英了,但應該出現更多的小程玉英來,我們作師妹的也就高興了。最後,祝師姐身體健康。

師妹 李素英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文章是程玉英的師妹李素英老師回憶與師姐在一起相處的時光,一段是一同投師學藝的經歷,一段是解放後在晉中晉劇團共同工作的的經歷。其中在回憶與師姐一起學藝時,李老師這樣說:「我學戲前上過二、三年小學,師姐出錢買了好多小說,讓我給她讀。」 讀到這裡,不由得想起江蘇省崑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孫海蛟老師在回憶祖父孫柏齡(清末民初海上聞名的老生)時提到,由於自幼學藝,孫老先生文化修為不足,為了理解劇情演好戲,重金聘請了4位秀才在演戲的閑暇之時講解戲文。可見老一輩戲曲藝人為了有精彩的舞台呈現,在台下不僅僅是流汗,更多的是用心鑽研。

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師

作者:田桂英

我從小愛戲,更愛聽人們討論戲文和演員。記得在我上小學時,就常聽大人們講:「寧可跑得丟了鞋,也不能誤了程玉英的嗨嗨嗨!」那時,我雖然不懂得藝術,也不知道程玉英是一個怎樣的人,但不知什麼原因,打那時起,「程玉英」三個字就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住了我,心想,將來我要是唱了戲,能親眼看看程玉英,該有多好啊!這本來是孩子們的一種天真幼稚的遐想,誰知後來竟果真成了現實。

就在我十二歲那年,我考上了山西省戲校,兩年後,親聆了程玉英老師的教誨。

那是一九六一年的春節,李素英老師帶領我們幾個十幾歲的學生去晉中晉劇團學習。因我學唱青衣,領導便決定讓我向程玉英老師學習《教子》。聽到這個決定,我心裡既高興又害怕。高興的是我的夢想竟成了現實——終於能夠見到程玉英老師,並親自接受這位名震三晉的「嗨嗨腔」的創始者教誨,這是我有生以來最大的幸福;害怕的是向程老師這樣的大名角兒學戲,而且學的又是她的拿手戲《教子》,這對我這個剛剛入藝門的小學生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程老師會不會教我?她會怎樣對待我呢?我懷著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跟著李老師去見程老師。程老師先是滿面微笑地點了點頭,在問過我一些學習情況後,便滿口答應下來了。當時我真有點不敢相信坐在我面前的這位衣著樸素大方,姿態和藹可親的人竟是我早已盼望想見到的程老師。她不像是我所想像中的名角兒,倒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輩。望著她音容笑貌,我緊張的心情,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學習中的程玉英

《教子》是青衣重工戲,也是程派的代表劇目。我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要儘可能不走樣地把它學到手。學戲開始後,先是李桂香老師輔導,而後由程老師重點加工。程老師教戲,一字一句,一招一式,非常細膩、講究,從不敷衍行事,既嚴肅,又耐心,而且特別謙虛。她對我講:「你學會這齣戲,不一定要死照我的樣子演,尤其唱腔,你可根據自己的嗓子條件更動。」談到吐字時,程老師特別提到:「這方面你要向牛桂英老師學習,她的字眼講究,比我好。」這一點,使我很敬佩,至今也難以忘懷。在程老師的辛勤教導下,《教子》總算學下來了,回校後進行了彙報,領導很滿意。後來這齣戲成了我校每到一地的必演劇目,並被列為我校的重點教學劇目。

一九八三年,省舉行全省戲曲教學劇目彙報演出。省戲校參加演出的《祭樁》是由我負責排練,程老師進行藝術指導的。她不顧大會工作忙,又不顧經常外出的疲勞,多次親臨排練場,既啟發誘導學生,又親自做示範,使我和學生們得到了很大的教益。由於程老師的精心指導,結果彙報演出的《祭樁》被大會評為優秀劇目。該劇的演員得大會表演獎。

1982年,程玉英演出《教子》,郭蘭英演出《打金枝》後合影

《教子》是青衣重工戲,也是程派的代表劇目。我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要儘可能不走樣地把它學到手。學戲開始後,先是李桂香老師輔導,而後由程老師重點加工。程老師教戲,一字一句,一招一式,非常細膩、講究,從不敷衍行事,既嚴肅,又耐心,而且特別謙虛。她對我講:「你學會這齣戲,不一定要死照我的樣子演,尤其唱腔,你可根據自己的嗓子條件更動。」談到吐字時,程老師特別提到:「這方面你要向牛桂英老師學習,她的字眼講究,比我好。」這一點,使我很敬佩,至今也難以忘懷。在程老師的辛勤教導下,《教子》總算學下來了,回校後進行了彙報,領導很滿意。後來這齣戲成了我校每到一地的必演劇目,並被列為我校的重點教學劇目。

一九八三年,省舉行全省戲曲教學劇目彙報演出。省戲校參加演出的《祭樁》是由我負責排練,程老師進行藝術指導的。她不顧大會工作忙,又不顧經常外出的疲勞,多次親臨排練場,既啟發誘導學生,又親自做示範,使我和學生們得到了很大的教益。由於程老師的精心指導,結果彙報演出的《祭樁》被大會評為優秀劇目。該劇的演員得大會表演獎。----

一九八四年,我和程老師在振興晉劇調演大會上又一次會面了。這一次我尤為高興,因為我和程老師既都在大會上工作,又同住一個宿舍,這是多麼難得的學習機會啊!這時的程老師,雖已年過花甲,但總給人一種精力充沛、積極向上的感覺。她雖人老了,但對藝術的進取心,對事業的責任心,卻從沒有因年齡而有絲毫的減退。就在我們這段同室工作的日子裡,她多次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你三十六七年齡還不算大,雖然不登台演戲,可功夫千萬不能丟,嗓子千萬不能不練,要對事業負責任,要為晉劇的振興出力流汗。」每當我聽著她這些發自肺腑的聲音我似乎又增加了無限的力量。

程老師從不以自己是名角兒自居,她想到的是黨的事業,抓緊時間為黨多工作。會議期間,好多外省劇團提出要向程老師學戲取經,她從不因時間緊、勞累而不答應。她經常和同志們在一起商討技藝,互相交流,和大夥的關係熱熱乎乎,十分融洽。吃完飯,她總要把碗筷收拾好,有時竟使外省的一些同志感到吃驚:啊!她就是程玉英!

程老師不僅技藝不凡,有高深的藝術造詣,而且處處為人師表,待人誠懇熱情。她很少保守,銳意改革,虛心好學,永不滿足,從而贏得了人們的尊重。程老師是我心目中一位最受尊敬的良師。

山西省戲曲學校

田桂英

一九八五年元月

這篇文章是由程玉英的學生田桂英老師所寫,回憶與程祖的幾次學戲、相處的經歷。

日久見人心

憶晉劇表演藝術家程玉英之瑣事

作者:文井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人們生活中廣為流傳的一句充滿著哲學性的諺語,儘管對此故典解釋不一,但它總的意思都是說只有在長時間的相處中才能真正識別一個人的本質。我就借用這句諺語作為紀念程玉英老師舞台生活五十周年的贈言吧!

程玉英老師是獨成一派的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除了她精湛獨特的藝術之外,謙虛謹慎不以名家自居算是她一生最可貴的特點。只要憶一憶她的處事為人,就會使人心情激動,對這位老藝術家產生由衷的敬佩。本文且不說她怎樣拜名師高文翰,也不講她如何收徒王萬梅,由於筆者水平有限,更難以評價她高超的「嗨嗨腔」藝術,僅能談談和她十七年相處當中的一些不易引人注意的日常瑣事為她立一小傳也是有價值的。

程玉英與程派傳人們在一起

你就大膽給我排吧

我於一九六零年由交城縣晉劇團調到晉中專區晉劇團工作,跟著許石青老師學習導演藝術,當時一十九歲。一次,編導室研究分工排戲時,決定讓我給程玉英老師加工《明公斷》,頓時我緊張萬分,不接受是不服從領導分配,如接受確實無法勝任。試想,當時程老師名望及其藝術成就與我這個對導演藝術一知半解,未出茅廬的嫩雞娃相比,真是「騎著駱駝趕著雞,高的高來低的低。」光向她學習都接受不了,怎能給她排戲呢?簡直處於「駝背躺在土堆上——四肢難落地」的困境。當程老師看出我的難處時,便主動而和氣地對我講:「你是不是不敢給我排戲?這有什麼,再高的藝術家也得要人給排戲,再說誰是爹娘一生下來就會當導演?不要拍,你就大膽給我排吧,能排多少算多少,慢慢就鍛煉成了。」當時我大為感動,心裡想,程老師真沒架子!在她的鼓勵下,我終於大膽工作了,可是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理解程老師的意圖,還是在我逐漸成熟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程老師的所為不僅僅是個沒有名演員的架子,而是站得高,看得遠,是從培養人才的戰略眼光出發的。就如一個很講究髮型美觀的人讓一個初學理髮的小徒弟學手藝是一樣的道理,雖然髮型理糟糕了,可是對方卻得到了鍛煉,正確地處理了暫時和長遠的關係。無論如何,在當時條件須懸殊的她和我來講,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程玉英《秦香蓮》中飾演秦香蓮

你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一九六七年,劇團決定排大型現代戲《瀟河風雲》,由我導演。程老師在劇中僅僅扮演一個啞巴老太太,她的台詞不多,集中在後幾場戲裡。由於她有豐富的舞台經驗,加之劇中人物正好和她擅長的做工對路,所以不用導演多下功夫完全能夠獨立完成編劇所賦予角色的任務。因此我將排練的精力就偏重於其他角色。誰知道這和程老師的要求卻有距離。有一天,趁大家剛上班時,她悄悄問我:「你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我說:「此話從何說起?」她說:「為什麼我上場後,你總是不多摳戲?」我說:「經過你自己的創造,根據戲的通盤布局和比例,你的戲已經夠分量了,否則是要喧賓奪主。」經過我一番解釋,她才消除了疑慮,但是從神情上看總是有不滿足之感。你別看她角色不重,卻非常用心,時時深鑽細研。每天中午別人下班她不回家就在排練室午休,吃個餅子,喝杯茶水後,躺在一條不夠二尺寬的木板上展展身子看劇本,練練念白,哼哼唱腔,而後把排練室打掃得乾乾淨淨,給下午的排練創造了舒適的環境,並且是天天如此,堅持始終。這種高度的事業觀念和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也確實是難以得到的。

程玉英和牛桂英

跟我來,別影響演員們休息

晉中農村的觀眾對著名演員無限崇拜。劇團每到一處,觀眾除了舞台上看演出,還要趁吃飯和休息時間認認演員下了台是什麼模樣,尤其對名演員更是如此,終日成群結夥跟蹤圍觀。這樣一來,程老師每到下鄉演出就有一個苦衷,住個單間怕搞特殊化,住集體宿舍又怕因為群眾爭著看自己影響他人休息,怎麼辦?還是選擇了後者,另外又想了個解決矛盾的辦法,那就是自己克服困難。有一次在榆次張慶演出時,演員們演罷日場戲正在午休,這時觀眾攜老懷幼像趕廟會一樣來看演員,一會將窗戶紙捅破,一會兒將門推開,念念叨叨議論不停,這一來,程老師急壞了,便出來低聲問:「你們看誰?」有一個中年農民說:「看看哪個是程玉英!」程老師說:「我就是,跟我來,別影響演員休息,晚上還要為大家演戲。」說罷領著一群群眾離開距離宿舍較遠的地方和大家拉開了家常。「今年收成不錯吧?你家裡有幾口人……」最後,有人提出要她唱幾句,她很痛快地答應了,只是提出輕一點聲,因為晚場還有自己的主角戲。唱罷群眾一致說,越有名的越沒架子,怪不得人家出名哩!我認為程老師在群眾中能有頗好的影響,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對文藝為人民服務的認識解決得好,因而表現出的態度必然自覺,她在處理戲劇工作者和廣大觀眾的關係上可以說是我們的楷模。

程玉英76歲時輔導新收弟子要換桑、梁雲卿

咱們都是平遙人

程玉英老師在處理和本團各部門同志的關係上也是很感人的。劇團下鄉演出經常會遇到本團演職員的家安在農村,當她一旦發現有這樣的情況,不是關心過問便是登門看望。有一次劇團到祁縣東觀鎮演出時,程老師便抽沒有她演出場的空子,提著糕點水果去看望我的岳母一家,當時使全家人手足無措,不知該說什麼好。因為程玉英在大家心目中是高不可攀的名角,能親臨農舍,可謂滿屋生輝。我岳母激動地說:「你來看我真是夢不見的事,還帶東西做啥?」程老師和氣地說:「咱們都是平遙人,這算不了什麼。」問寒問暖真像親姐熱妹,臨別時還將兒子、媳婦和孫子們的全家合影照留下以作紀念。這個消息不一會傳遍了整個莊子,街頭巷尾一片沸騰景象。後來我和她扯起這件事,她說,你為劇團排戲終日辛苦,我有機會去看看家屬是完全應該做的事。放寒假我回家過春節時,當我岳父問起程老師身體如何,今年多少年歲時,我的岳母立即回答,與我同歲,這是她來咱家看望是告我的!聽她的語氣還有幾分自豪感,好像自己和程玉英同歲也有點了不起。可見程老師受人尊敬和歡迎是來自多方面的。

1983年12月8日,程玉英輔導弟子李桂香

老旦兼茶壺旦

一九八二年,山西省舉辦優秀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恰巧我和程老師都被邀請擔任評委,時間一長大家無話不談,除了認真觀摩和評戲,休息時難免開個玩笑。在一次聊天時,運城縣蒲劇團長呂海清同志對我講,你細琢磨一下,我們評委會的這夥人,可以成立一個劇團並且是行當齊全,部門皆有。這是大家便根據每個評委分工的性質和性格特點一一划開了行當,當談到程老師時,有人說,應該給她定為「老旦」。呂海清同志講,除了老旦必須兼「茶壺旦」。大家聽了稍一愣怔後,突然哄堂大笑,覺得既形象又幽默而回味無窮。一致稱讚給程老師加這個很光彩的行當。這裡我插一筆,過去戲班沒有茶爐,只有銅製的大茶壺,和現在的小鋁壺形狀相似,一般可放一擔水,是專供劇團演戲時飲水用的。負責燒水的人被稱為「茶壺旦」。這一解釋便解其意,一句話就是說程老師是管供水的。不過她和那個茶壺旦不同之處,即是人家是租賃賺錢的,她卻是自覺盡義務的。雖是玩笑,絕非虛談,在十一個地市的巡迴觀摩中,只要是評委開會,程老師總是提著個茶壺為評委們沏茶倒水,五十天如一日,堅持不懈。所以才爭得了「茶壺旦」美稱。也許有人會說,誰能看得起個「茶壺旦」來,其實沒有高度的思想覺悟,不付出辛勤的勞動,這個稱呼輕易還得不到呢!

從以上幾件瑣事來看,我認為一個自稱一派的表演藝術家的形成,不是靠單方面的特長而需要諸方面的素養,請廣大中青年演員對「家」字的含義要全面理解,應該把程玉英老師視為一面鏡子,經常對照自己。

祝願程玉英老師健康長壽,忠誠黨的戲劇教育事業,為「四化」建設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王萬梅來!

一九八五年春節

於交城

最後一篇文章是與程玉英共事過的文井先生所作。文井,呂梁地區藝術學校副校長。戲劇家,筆名集思。1956年從事戲曲導演藝術,先後在晉中、呂梁等地藝術單位工作;現為中共黨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文聯委員、山西省藝術理論研究會理事、呂梁文聯常委、呂梁劇協主席、國家二級導演。1997年授予「呂梁人民藝術家」稱號。

程玉英人生格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劇青年學生會 的精彩文章:

斷橋橋不斷,寸斷了柔腸

TAG:晉劇青年學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