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首艘航母配備雷達的專家解讀我國雷達領域存在的不足
新聞
05-21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胡明春
從兩大不足說協同創新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長 胡明春
為戰鬥機擦亮戰鷹之眼;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配備雷達;護送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進入軌道,撕掉隱身飛機外衣;從「星」高度俯瞰大地……34年從事雷達研發和製造的特殊經歷決定了,我對軍民融合實踐有著比較深一點的認知和體會。
如今我國雷達研發和製造某些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跑」階段,但尚有兩大不足確實值得各方高度重視。
第一,基礎研究不足。國外在目標特性建模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國內近年來也加大了研究力度,但由於前期積累少、數據少,研究還不夠深入;
第二,精細程度不足。雷達作為一種裝備,有些性能在實驗室環境下是磨鍊不出來的,特別是在抗干擾、人機交互方面,需要在實戰或近實戰應用中,與用戶共同不斷發現問題,反過來迭代改進,如此循環往複,才能不斷取得突破,為用戶提供一流好用的裝備。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防科研和武器研發生產工業是在前蘇聯大力援助下建立起來的,這種跨越式或者斷層式的發展模式最大好處在於起點很高,但最大不足在於前期數據和理論積累嚴重不足、技術儲備非常薄弱。
兩大不足說明工藝和流程欠缺,軍民融合隊伍建設務必加強整體統籌。
兩大不足說明積累和儲備不夠,軍民融合各類基礎性工作務必繼續夯實。其實,即便單就高大上的領域而言,接地氣也是不可缺少的。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4月14日軍民融合版(原文有刪減)
▋來源:解放軍報
▋監製:鄒維榮
▋責編:韓阜業
▋編輯:王曉學


※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來的
※爸媽,我想牽著你們的手,來祖國的邊防看一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