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管理視角看國學(551)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十四

滕文公這次向孟爺爺請教的事情就更緊急了,因為「間於齊楚」的事情,畢竟還有轉圜的空間,即使從計謀的角度,還可以利用兩個大國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但是滕國現在面臨的是一個超級大國已經對自己磨刀霍霍了,戰爭的氣味清晰可聞,戰爭的爆發已經如弓在弦上,所以滕文公真正感覺到了害怕,再次來請教孟爺爺,這時候還有沒有什麼辦法?

孟爺爺則一如既往給滕文公講故事,告訴他以前的聖王在面對這種情況下是怎麼做的:大王就是文王的爺爺古公亶父,周朝的王業就是從大王開始肇基,從大王開始到王季、文王、武王以及周公,歷一百多年,四代人的前赴後繼,才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那麼,周朝這個王業從創業到垂統,一脈相承的是什麼?是這樣一塊土地嗎?不是,而是積善累德而流傳下來的德業,只有這個德業是可流傳繼承的。即使一時失去了土地,後世子孫也可以以繼承下來的這個德業重新復國,而不是仰賴於是否擁有這片土地。

孟爺爺的這個說辭,頗類似於解放戰爭時期黨的戰略方針,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關鍵在於老百姓的支持,城池失去了還能再奪回來,而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也就是說,即使是聖王,也會有面臨著不得已的時刻,需要在現實面前暫時委屈、躲避、隱藏,但所謂「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積善成德,就是在時勢變遷中得以延續保存的核心基因。即使它的物理載體一時消失了,有這個基因在,遇到合適的時機就會再獲新生。

那麼,當下面臨強大敵人的戰爭威脅,我們沒有辦法做到一定能戰勝敵人,但也沒必要為此而恐懼,有善德留存子孫,雖然再次復興需要時機,需要天時,只要這個種子在,就一定能再次生根發芽。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合舫 的精彩文章:

知識不是力量,如何讓知識變成力量?
正直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TAG:秦合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