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如何應用到生活工作中?

淺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如何應用到生活工作中?

淺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如何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神人暢

 古樂神韻-中國古樂器演奏專輯

龔一 

00:00/05:03

曾經有人說過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完人,一個完人是孔子,半個完人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完人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

有人說」知行合一「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通俗一點說,就是內心真的明白要怎麼做,而且可以完全把想法付諸於行動,而行動的時候想法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做調整,從而使行動可以順利的實施。聽起來好像很容易,先不提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應用。就每個個體自身而言,我們很多時候明白的道理和自己認為需要做的事情都不一定都能做得到。自嘲一下,就像我自己在這裡講道理,但也並不是我講的道理我自己都能做到。也許因為這樣才更凸顯出」知行合一「的可貴吧。之前總認為「知行合一」也許用來鞭策自身比應用在工作中更容易些,覺得想要在工作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還是很有難度的,就算你可以掌控好自己,但是不一定就可以掌控好每個環節的人員。深說下去也許還要說到領導力的問題,本人能力有限,說淺談咱們還是淺談吧。做為一個建築設計師,覺得「知行合一」對於我們在工作中的實用性還是很強的。打個比方,就像前段時間我們做了一個項目,自認為效果還是不錯的,而且立面造型的施工難度也不大。但就是我們自認為做法這麼簡單的方案,做出來的成品還是讓我們驚的不知所措。我們自以為是真知的方案,沒想到最後連百分之五十的效果都沒實現。已經在盡量協商和調整,最後還是做出了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樣子。剛開始的時候我內心一直都在抱怨建築施工方,覺得他們貪圖省事,千方百計想省工省料,只從利益出發,只想快點做完,根本不考慮效果怎樣。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也許建出來好不好看並不重要,只要建完了能賺到錢就行。不過後來細想,我們自己或許也是有一些問題的,很多原則性的設計內容在屢次溝通未果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妥協,沒有正確判斷施工方的施工能力和具體可能遇到的阻礙,其中甚至包括城市道路修復禁止走大型吊車。我後來想,也許我能根據施工時候所出現的實際情況,來做具體調整,哪怕是出一套在施工單位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方案,也許結果會比現在好很多,當然這個前提也是施工方會全力配合我們,並且不是總是以利益為先的態度。所以說「」知行合一:是需要知和行相互配合跟調整的過程。有時候即便是「」真知「,也很難預料到在具體實施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知會根據行來變化和調整,而行的准側就是知。

雖然在工作中想要」知行合一「還是比較有難度的,但是我們還是應該以「」知行合一「」為準側才可以,因為越接近」知行合一「,工作的效果才有可能越好,這也可以說是一個趨近於完美的過程。當然對於個人也是一樣,既然已經明白的道理和方法,還是要努力實踐,一點一點去實現它。如果說人生是場修行,那我覺得也許」知行合一「可以作為這場修行的加速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談今說 的精彩文章:

TAG:古談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