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小丑」背後的酸甜苦辣 導報記者獨家專訪中國雜技團

「金小丑」背後的酸甜苦辣 導報記者獨家專訪中國雜技團

台海網5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中國雜技團,新中國首個國立雜技團,團里的雜技演員,個個身懷絕技,能「上天入地」、能「飛檐走壁」,保持著多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個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心、指導下,由中央政府組建的第一個國家級雜技藝術表演團體,也是第一個代表新中國出訪的藝術表演團體,歷經六十餘年的發展,屢獲國際大獎。

這個周末,以40名獲得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最高獎「金小丑」獎的演員為代表的中國雜技團,在閩南大戲院上演以首都文化為背景的《嗨!北京》、著名旅遊演出秀《天地寶藏》兩台精彩絕倫的雜技舞台劇。

精彩絕倫的演出背後,是演員們十幾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昨天,導報記者獨家專訪中國雜技團,揭秘雜技演員們光鮮舞台幕後的酸甜苦辣。

十年如一 摔破的罈子不計其數

舞台上的中國雜技團演員,入團時間大多超過10年。

李曉強,優秀青年雜技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80後,9歲那年進入中國雜技團。

「每個孩子入團都得先練基本功,劈叉、扳腿,就相當於蓋房子的打地基。」李曉強入團第一天,就被老師扳腿疼哭了,「我去找團長說不練了,團長說再堅持看看,還好那時堅持下來了。」

李曉強個子小,先去練鑽桶,身子對摺,從屁股套進去,然後鑽出來。「桶的直徑只有屁股那麼大,剛開始練,經常鑽進去了鑽不出來,我就在桶裡面較勁,結果越較勁越出不了。只能放鬆,讓身體變軟鑽出來。」他演了4年鑽桶,後來個子大了,改練別的項目。

李曉強彈跳力好,練了兩年基本功後,開始去鑽圈、爬桿、頂罈子。

「頂罈子得站著練,找准平衡,一天練三四個小時,罈子落到頭頂時會發出『砰砰』的聲響。」李曉強練頂罈子一練就是10多年。

「練這個頂罈子摔破了多少罈子?」「數不清了,呵呵,造價非常高,剛開始練時,用玻璃鋼的罈子,重量要和陶瓷的一樣,但長期摔也會摔裂。」李曉強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同樣的項目,「每天練4個項目,時間都是分配好的,爬桿練1個小時,鑽圈1個小時,下午練別的。」「會不會枯燥?」「一開始總是掉下來,就想練好,什麼時候不掉了,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挑戰。如果能再完美地呈現給觀眾,就是最大的成就了。」李曉強說。

壓腿太疼 哭一場擦掉眼淚再練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楊青,優秀青年雜技演員,90後,舞台上的她,變幻出各種美妙的造型,優美的姿態讓人沉醉。

8歲前,她學藝術體操,後來改練雜技。「從小看別人表演雜技,就喜歡,打心眼裡喜歡。」楊青說,可是練雜技很辛苦,「壓腿很疼,我就天天哭,哭完再練,我心裡就想著『我還沒有站上最好的舞台,不能就這麼放棄了』。」

楊青主要演柔術,簡單地說,就是演那種身體可以360度對摺過來。

除了身體的柔韌性,她也要練力量,倒立、腹肌、背肌,「人倒立在那裡,雙腿要做動作,練力量;腹肌就是俯卧撐,一組30個,一天要做5組,就是150個。」楊青說,「剛開始很痛苦,一個動作要重複幾百次、幾千次地練習,壓腿、拿頂(倒立)……每天幾乎都在重複這幾個動作。」

她11歲開始登台表演,先是集體4人柔術,做些造型。現在,她有了自己單獨的節目。剛開始登台表演,楊青說,她也會緊張,腿抖、站不穩,「只能深呼吸,調整自己的狀態,不然什麼都拿不穩」。

挑戰極限 保持多項吉尼斯紀錄

「練雜技哪有不吃苦的,身上也是小傷不斷。」說起付出,每個演員都感受頗深,動作失誤,獨輪車卡在軟鋼絲上,連人帶車掉下來;摔下來時,扭了腰、傷了腳趾;練動作時,被踹破了耳朵、踹傷了臉。

這些,在雜技演員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雜技就是這樣,需要不斷去挑戰極限、戰勝自我」。

中國雜技團保持著多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比如,中國雜技團挑戰8圈、高度達3.15米的人類體能極限。就是雜技演員不藉助任何道具,翻越8個圈,這8個圈是一個個摞起來的,足有3米多高。

這些成就的背後,除了演員的辛苦,還有幕後人員細心的安全保障。

「這個鐵絲還要再緊一點」「把這條布重新放下來」「不行,這塊不太牢靠,要重新收拾一下」……舞台上,數條保險絲懸掛在空中,各式各樣的道具鋪了一地。

每次進會場,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中國雜技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明說的,他對每一次演出的裝卸車、裝台、排練、對光都親力親為,有時不放心的地方就親自動手去做。「觀眾喜歡我們的節目很重要,但同時演員的安全更重要。雜技表演有一定的危險性,一個很小的差錯都會危及前台演員的安全。」常明說,為了確保每一個裝置都安全,工作人員從演出當天上午就開始忙活了。

轉型升級 雜技變身唯美舞台劇

以前的雜技,是老北京天橋的雜耍;現在的雜技,是藉助高科技聲光電的完美展示,不是單純的動作絕活,而是一台舞台劇。

常明介紹,這次演出的視幻雜技秀《天地寶藏》,就是以探尋寶藏為故事主題,以小丑角色為線索貫穿故事始末,雜技節目穿插在情節過程之中,像軟鋼絲、頂碗、滾杯、單手頂、抖空竹、鑽地圈、車技,每一關都是一個雜技項目,是尋寶者探險路上需要闖過的一個個艱難險阻。

還有雜技演員,也和以前大不同了,「以前的雜技演員,很健壯,屬於力量型;現在的雜技演員,有舞蹈演員的身條,又有雜技演員的力量,是欣賞藝術,是唯美的。」常明說。

就連平時訓練,都有高科技,比如扔球。以前練扔球,同時扔很多球,肉眼看不出來哪個球勁大了勁小了歪了,只能憑感覺,球掉了,再練。現在,排練廳有高速攝像機,哪個球出了差錯,全套拍下來再分析,能精確到這個球歪了多少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快報 的精彩文章:

一天可以剝三十多斤 休漁人不休漁民剝蚵忙
暴雨後 地下通道積滿水

TAG:廈門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