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長大?你想過這個問題么?有孩子這樣發問,且看這位校長如何作答
前不久,江蘇省邳州文苑中學的校長信箱里,出現了一封關於「人為什麼要長大」的學生來信。一位沒有署名的初一學生,將聽過學校大會上校長演講後自己的滿肚子困惑,一股腦兒寫進了信里。
收到信後,邳州文苑中學校長錢俊元很認真地寫了一份回信,循循善誘,分享了自己理解的成長的意義所在。
-錢俊元-
邳州文苑中學校長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副校長
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給***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親愛的***同學:
謝謝你的信任,看得出你是一個愛思考善表達還很善良的孩子。你要我答覆的問題其實就一個:人為什麼要成長、為什麼要長大?
我覺得,這個問題真正有效答案的獲得需要自己的經歷、體驗,需要自己慢慢去尋找。不過,既然你說因為這個問題的困擾,影響了你的同學交往和學習效率,甚至想放棄追求,希望我能給你答覆。那我試著作如下回答,不知你會給這個回答打多少分(笑)。
其實吧,為什麼要成長,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因為宇宙萬物都是生命生長的一個過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還有,即使你不成長(將來的科技也許有這種個體的可能),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一樣衰老,甚至會衰老得更快,因為你總是長不大,他們不愁「死」操心「死」啊。
當「為什麼要成長」這個問題沒意義後,值得思考的,就剩下「怎樣成長」了。
以你的聰明,不需要我講什麼大道理。說一段故事吧:
故事說的是,一隻老鼠掉進了一個盛著米的大缸里。老鼠大喜,在米缸中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無憂無慮地過著。老鼠也曾為是否要跳出缸去進行過思想鬥爭與痛苦的抉擇,但終究未能擺脫白花花的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才覺得以米缸現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已經沒有這個能力了,最後,只剩下死路一條。
老鼠愛大米沒有錯,老鼠吃大米也沒有錯;但懶惰、安於現狀就錯了,難怪有「鼠目寸光」一說。它不知道享受大米的同時正吞噬著自己的生命,隨著大米一點點減少,生命也在一點點凋零。
人生更是如此,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比爾蓋茨認為:成長就像一場正在焚燒的火災,我們要竭盡全力,從這場火災中去搶救點什麼東西出來。
你也許會接著問:可以有其他選擇嗎?可以!
哈佛有一個年輕的老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他的觀點我比較贊同。他認為,成長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我深以為然。
他從吃漢堡中,總結出了4種人生模式,我略作改造介紹給你。
第一種漢堡,就是人們常常最先抓起的那隻,口味誘人,但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時享樂,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享樂主義型」;
第二種漢堡,口味很差,裡邊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後更健康,但會吃得比較痛苦。犧牲眼前的快樂,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他稱之為「忙碌奔波型」,我以為冠名「苦盡甘來型」更妥;
第三種漢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期許,是「虛無主義型」;
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又好吃,又健康呢?他認為那就是第四種「幸福型」漢堡。一個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我認為,他這樣說是著眼發達國家的生存條件,對於我們來說也許稱之為「興趣特長」型更有意義。
怎麼樣,有你的選項嗎?
很高興你有這樣的思考,真的。因為人的成長首先是身心的健康、精神的成長,然後才是科學知識的獲得。你的困惑表明,進入文苑以後,不只是在獲得知識,同時也孕育著生命的拔節。事實上,無論是精神成長還是知識獲得,我們都免不了要經歷困惑,要伴隨沮喪、自卑、煩躁、焦慮、負罪感、壓抑感、恐懼感、挫折感、猶豫不決等負面情緒,正像鋼鐵要在高溫下才能煉成,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就是在不斷戰勝自己負面情緒不斷探求真知的過程中鑄就的。即使是學霸,也並非總是高興、自豪、放鬆、平靜、自由自在、時時充滿成就感、自豪感。沒有誰的成長過程沒有困惑,沒有誰的學習一聽就懂,一懂就考高分。關鍵在於堅定信念,咬牙前行,分數之上,名次之外,還有我們做人做事自控能力、自我執行能力的培養,還有我們堅強意志、健全人格的打造,面對這樣的回報,你捨得放棄嗎?
有個寓言,猴子看到猿進化成以後,生活得很文明,很高貴,很是羨慕,發誓轉世投胎要變成人,等它死了,到了閻王那兒,一五一十地說明情況,請求閻王高抬貴手,讓它也成為萬物之靈。閻王看它誠懇,就叫來大鬼、小鬼,張羅著幫它去除猴毛,幫它進化成人,結果才拔了它幾根毫毛,猴子大呼小叫,痛苦萬狀,一骨碌爬了起來,不幹了。閻王開口了,這點苦頭都不肯吃,這點經歷都不肯有,還怎麼做人?
三年花落花開,少年一去不回。馬雲說:不奮鬥,你要青春幹什麼?習總書記更是諄諄教誨:幸福是靠奮鬥得來的。希望你懂得並喜歡。
歡迎繼續來信繼續聊。
錢俊元
2018年5月15日星期二
怎麼樣?
這封信,
是不是也說到你心裡去了?
或者,你也準備和自家娃討論下這封信?
關於回信的初衷,錢校長解釋說,一是學生在信件里提出希望他公開回復,於是決定滿足TA;二來關於「為什麼要長大」這個問題,他也想和大家有交流——
全社會的浮躁,急功近利,加重了孩子的心智成熟度、身心健康狀況與學習考試承受能力的發展錯位,導致部分學生空心發展,趣味替代。當務之急是全社會營造反對拔苗助長買櫝還珠的教育短視,引領正確的成長觀成才觀,任何單一的成長目標都是不健康的,會因果報應的。
素質教育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不是用來調侃戲說的,學生的自我生長,主動生長,協調生長,陽光生長,要作為家長愛子女,老師教書育人的一個核心抓手,一種最高目標。孩子的學習成長發展要著眼於終身向前,當長跑選手,追求一路風景一路歌,短跑健將不適合大多數孩子,也不適用於人生。靜下心來,沉住氣,摒棄小聰明,弘揚大智慧,孩子成長是百年樹人,不是十年樹木,更不能一年種菜,年限一定要搞清。
為這樣的教育思考和實踐打call~
整理自:招考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