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村長,請把雞先穩住

村長,請把雞先穩住

我去山裡掄大鎚了

延伸

先把雞穩住,再發掘洪荒時代印記

我拿著地質錘,蹲在烈日下,一邊噹噹當地敲石頭一邊想:露在衣服外邊的地兒哪兒沒抹到防晒霜,但還是把戶外圍巾往上拽了拽,大檐兒帽子往下壓了壓,打捂那麼嚴實的勞保線手套上,你是看不出現在是夏天的,甚至連汗從皮膚里冒出來,瞬間就蒸發了,省了「流淌」這種詞。

我身邊、腳下是一片帶著古生代時期記憶的岩石,因為此地早就被標註為科普基地和化石採集地,所以前人沒留下足跡,只留下大片被敲碎的石頭,那石頭有的碎到跟牛肉乾大小,這得多少人花多少功夫眼兒啊!我看,愚公移山的純人工精神也就這樣了。

1

這裡有豐厚的二迭紀地層化石群,幾乎每一錘下去,你都能有所發現。

一位老鄉告訴我「你找黑色的石頭砸」。

其實不同的山樑上,會有不同的收穫,比如在石炭紀泥質灰岩中也能發現被時光凝固的生命。

我在東山樑上直直腰的功夫,問村長:「咱村裡的人是不是挖出過好看的化石?」

村長說:「我們沒人挖這個,只有城裡人閑得難受,拿個鎚子敲來敲去。動靜沒完沒了,嚇得我們村兒的雞都不好好下蛋了。」

目送村長走後,我再下錘,還真發現自己單一的敲擊聲回蕩在山谷。

把心一橫,就當給母雞避孕了。

我是跟朋友一家到發掘現場的,人家倒不是愛好科考,純粹是因為他們家有SUV,被我脅迫著充當司機。

每上一個坡兒,他就自豪地說:「要是開你那破車,估計現在就出溜下去了。」

我像一位女科學家一樣在副駕駛沉默著,喝水

2

如果論裝備,我還是比較專業的,地質錘上刻著四個大字「大漢力量」,包里還有防水地質編錄本、數碼顯微鏡、磁性硬度筆、野外功能哨、熒游標識繩等等。

跟我同行的家庭也帶著工具包,掏出來一看,有扳子、改錐、剪子以及一把收不回刀刃的小刀,特別像來修水管子的。

我在前邊走,他們在身後跟著,一邊走一邊叨叨:「要是挖出個古人類屍體怎麼辦?」

我說:「靠一把改錐能在岩石縫裡挖出人來,這古人類得多有智慧才能這麼藏身啊。」

兩億年前,往哪找人去。

化石是遠古生命的殘遺,是地球的一部分,我們也只能嘗試著在生命歷史的化石記錄里尋找規律。

帶孩子的女車主給我拍了張工作照,附言為:「你在樹下掄錘的姿勢可真像只猴。」

我還沒調動出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呢,她緊接著又一句:「要不知道的,以為你落魄到採石場當民工了。」

我再次像女科學家一樣,默默地喝了口水。

而這時候,男車主已經敲上了癮,把我的地質錘要走,把剪子塞我手裡,算是工具互換,可我要這有啥用,也沒布料。

後來我乾脆在碎石堆里撿石頭,因為哪怕是斷開的,也能找到遠古的痕迹,脈羊齒、楔羊齒、科達樹和鱗木等植物的樣子連細節都被完好地拓印在石層中,因為有紅黏土層,有些葉子還是紅色的,很生動,彷彿正在石頭上活著。

也有一些海洋類生物化石,比如游弋的魚被靜止在石層中。

3

採集化石、科普知識已經成為很多都市人讓孩子認識自然的一次必修課,村長告訴我,「只要一到節假日,很多老師就帶著孩子進山敲石頭,山坡上凈蹲著小孩。」

我估計這也是雞不好好下蛋的原因之一。

找化石的人被譽為「化石獵人」,之所以上癮,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一錘下去岩層里藏著什麼,也許是驚喜,也許是遺憾。

力道不對,工具不對都不行,這種類似於砸地鼠的舉動就是碰運氣。

化石是曾經活著的生物殘骸:它們的心臟已不再跳動,它們也不再取食和繁殖,但我們知道它們活著的時候有心跳,也四處活動、尋覓食物並繁衍生息。

可以沿著它們留存在化石上的樣子,去想像遠古,我們和它們之間到底存在著哪些聯繫。

想要了解變成化石的生物活著時是如何運動、取食和繁殖的,我們就必須參考現在活著的生物。

作為活著的生物,我手中又沒有合手的工具,乾脆就開始講解地球演變史,「顯生宙、元古宙、太古宙……」

我還沒往下細說呢,男車主背沖著我一錘下去「別念咒了,看看這是你要的化石嗎?」

他把一整塊頁岩端給我,上面像一幅畫鋪滿植物的脈絡,我大呼:「這個當茶海真不錯!」

男車主慢慢轉過身,舉著鎚子定定地望著我。

我勸他還是說句話,他就開口了:「我覺得搞地質的人真辛苦,我敲那麼半天,發現個葉子草棍兒都興奮半天,他們要是挖出個恐龍得多費勁啊!」

說得好,我趕緊鼓掌。

4

尋找化石,只是敲開一塊塊石頭嗎?

當然不是,它是一道時光之門,把遠去的生命和我們自己的連接在一起。

每一次相遇,都挺感動的,你不知道兩三億年前的某一天地球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它們被定格於此。

你讓它們再見天日。

我的「科考」結束了.

女車主發來信息說他老公「上道兒」了,在小區里只要看見有岩層的石頭就想找鎚子給砸開。

為了便於閱讀,文中刪除了大量科普文字,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參看我在《北京晚報》上的「博物」專欄。

GIF

從家開車兩個半小時左右到達科普基地,回來的路上,不停有朋友說下次再去必須把他們大人孩子一起帶上。

安全的前提下,在野外給大家講解科普知識倒是有趣的認識自然的方式。

如果你也對探索自然感興趣,可以舉個手,手多的話,我可以考慮再召喚一下「大漢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小柔悅讀會 的精彩文章:

書是三甲醫院,作者是長期泡病號的人

TAG:王小柔悅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