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皇帝集權的三種手段

古代皇帝集權的三種手段

在中國,許多家族千百年來累世的命運就是從事政治,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肩負家族的使命投入王朝的興衰更替。他們創造歷史,同時也被歷史碾壓而過。

皇權與世家之間的死結

歷史上最有名的政治家族是隴西李氏。秦國大將李信是這個家族的佼佼者,之後這個家族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人才輩出,從未退出過歷史的中心舞台。家族成員身上蘊藏著漢民族的勇氣基因,李廣、李敢、李陵祖孫三代名將,皆縱橫塞北。隴西李氏在李淵和李世民時代終於達到輝煌頂點,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大唐王朝。但同時盛極而衰,開始走向覆亡。李氏最終隨大唐王朝的傾覆而灰飛煙滅。

如果把世家理解為豪強,那就把他們看簡單了。這些家族以政治為業,其教育傳統、經濟條件和禮法門風使得讀書子弟成為治國人才,練武者躋身帝國主將。以各個世家大族為核心,還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官僚派系。

歷史上強悍如隴西李氏、剛烈如新城王氏的家族不勝枚舉,兩漢、三國、兩晉時期這些世家趁亂世成為歷史的主角。晉皇族司馬氏避難江東,就是因得到江東豪族顧氏和北方豪族王氏的支持,才能建立東晉政權。皇帝司馬睿甚至真誠地拉著王導一起接受大臣的朝拜,時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東漢劉秀能夠統一天下,所依靠的最堅強後盾,正是通過聯姻、鄉誼而結為一體的南陽豪族集團。

世家大族既是皇權統治的支柱,也是其威脅。在專制制度下,因為最高權力的唯一性,皇權與世家之間形成了死結。兩漢魏晉南北朝時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均為這些家族所把持。有些家族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歸屬。至於霸有天下而稱帝的家族也不勝枚舉。西漢就亡於外戚兼王氏家族的掌門人王莽。

皇帝集權的三種手段

也正是從東漢政權消滅王莽後,皇權開始了大規模的收權行動。歷史上皇權向政治世家收權的方式大致有三種:屠戮、科舉、「秘書小組」。

通常的情況下,皇帝不會孤軍作戰,而是尋找有力的奧援替代這些「專業治國」者,宦官常常是最佳的選擇。東漢士族在十常侍發起的黨錮之禍中損失慘烈;明朝的東林黨人也因與魏忠賢為敵而多罹滅族之禍。當然,宦官專權甚至比世家篡權為禍更烈,但為政治鬥爭計,皇帝就是離不開宦官。以宦官、外戚為工具對高級官員的殺戮和滅族,未嘗間斷。

不過,真正造成士族沒落的,還不是皇權借宦官或錦衣衛手起刀落,而是庶族借科舉崛起。科舉的本意就是皇帝藉以培植自己的「專業治國」勢力。無論是唐太宗說的「天下士皆入吾彀中」,還是後來殿試製度形成的 「天子門生」傳統,都表明皇家要直接控制科舉取士的態度。靠科舉而不是裙帶舉薦而出仕的文官,衝破了以往士族壟斷仕途、「專業治國」的局面,但他們隨即又形成新的家族勢力。清初禁止結社,人們更加依賴血緣紐帶,科舉家族為了自保,也多通過聯姻鞏固勢力。康熙年間,科舉文官集團開始結黨,各擁皇子。興盛一時的江南曹家,就因跟錯了主子,被雍正目為八哥黨而抄家。

更直接的打擊家族參政的方式是借「秘書小組」奪權。康熙設立南書房,雍正設立軍機處,都是以皇帝的秘書班子替代和削弱內閣大臣會議或八王議政,從滿洲貴族、高級漢臣手中收回權力。皇帝借直接辦事機構架空六部和地方的傳統,甚至影響到了民國時期的黨國政體。

而在中國,從歷史上看,皇權與世家之間的死結一直沒有打開。皇權在大多數時候能夠主動收權的原因是,中國的世家、士族等只不過是一個鬆散的統稱,他們之間從未像英國的貴族那樣形成自己明確的政治主張。士族取得權威後通常是篡位,而不是逼皇帝簽什麼《大憲章》;而皇帝則通過屠戮、科舉和 「秘書小組」,不斷地消滅士族。

但問題是,皇朝的中央集權會因消除異己的成功反而喪失了活力。當皇權的正統地位不斷強化,到清朝甚至形成了絕對專制統治時,政權的內核實際上已被掏空,而皇權與世家兩者相互殉葬的命運就不可避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冷戰:美國原子彈的秘密究竟是怎樣被蘇聯竊走的?
東北戰場,林彪並沒有最後決定權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