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徒兒那麼多,為何只給悟空傳授神功

徒兒那麼多,為何只給悟空傳授神功

在孫悟空奔赴方寸山之前,菩提老祖就有很多徒弟了,但為什麼,卻把最頂級的神功,如長生不老、七十二變、筋斗雲等神通,只教給了悟空,而不傳給其他徒兒呢?

《西遊記》第二回,師父趕孫悟空下山前,菩提老祖說了這樣一段話:

祖師(對其他徒兒)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什麼精神,變什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由此可見,其他徒兒,都是未得老祖真傳。不單是他不願教,而且也不想要悟空私下教他們。師父未說為什麼不能教,只是說,如果不傳授他們,就有生命危險。在這裡,不難發現,師父對於其他徒弟的人品,持有懷疑態度。

這或許是師父不願教他們的原因之一,但最頂要的,則另有三個方面:

第一,態度方面,只有悟空是理想主義者

《西遊記》第一回,孫悟空初見菩提老祖,有這樣一段對話:

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

猴王道:「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

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什麼道果!」

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

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裡,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照理說,菩提老祖的法力,通天入地,自然知道這猴子從哪來。這點,從他事先派童子出門迎接悟空就有劇透。

明知故問,其實是要講給座下一眾徒兒聽,不言而喻的潛台詞是:

瞧瞧你們這幫鱉孫,身在近旁,卻不用心用功。再看看這猴子,徒步背包行走,一路上也沒得順風車可搭,又沒得姿色色誘司機免費蹭車,一不為遊山玩水曬朋友圈,二不為偶遇導演寫爆款文,只是一門心思尋師求藝,請問,這份堅持,這份篤定,這份執著,在座哪個有,再次地說是可以有?

更重要的,這隻猴子是個理想主義者,而不是功利主義者。

理想主義者的前方,是理想,是不一定有,是或許有,是不知一定可為而為之。就是說,萬般追尋後,也不見得擁有。就個這時站在方寸山三星洞的這隻猴子,沒人對他說,這裡有一位道行高深的隱士,可以學得真功夫。

功利主義者的前方,則是目標,或近或遠,但堅持走,就一定可以到達。

面對目標,人們堅持容易,因為付出,就一定能獲得期望中的回報。面對理想,堅持下來就難了,因為心中會有另一個聲音一直不停絮叨:算了吧,付出不一定就有回報。算了吧,你這追尋長生不老,估計還沒學到,就客死他鄉,拋屍荒野,還不如回到花果山,快樂每一天,享受當下吧。

但這隻,被菩提老祖起名為孫悟空的猴子,做到了,迎著冷眼與嘲笑,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即使有片刻懷疑的一剎那恍惚,放棄了花果山恣情縱樂若有所失的感覺,但堅持著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終獲縱橫天宇,通天入地的大境。

但,即使師父這般看重,接下來,卻視若不見,這一擱,就是七年。

第二,靈性層面,只有悟空最接近自然法則

話說悟空在方寸山一呆,處境比理髮店學徒還慘,成天就是掃地做飯,連洗髮這樣只要涉及到知識產權或核心科技的,一概沒得上手。

直到有一天,老祖問他來靈台方寸山多久了。悟空是這麼回答的:

「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只記得灶下無火,常去山後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裡吃了七次飽桃矣。」

這樣的回答,或許正是師父想要的。

因為這裡的時間,不是用日曆標註的,不是用邏輯推演,而完全是用身體感知,是身心與自然的渾然一體。

此外,老祖敲打擾亂課堂紀律的悟空,別人看到的是「你這潑猴,十分無狀!」而老祖看到的卻是:這猴子絕非猴子請來的手舞足蹈的逗逼,而是已有了相應的認識儲備,所以才有忘形之狀。

此時,老祖與悟空之間,心靈之間已達到溝通,敲三下,菩提老祖懂得,悟空懂得,至於凡俗之輩,一如蛤蟆,怎麼可能揣度得到天鵝的擇偶標準?

第三,感情層面,只有悟空身同已出

與其他徒弟不同,只有悟空,生而無父無母,老祖給他起名時,是這麼講的:

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小,嬰系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

如果說,孫悟空這個名字,後面兩字,有一定的定規可循,那麼一個人的姓,往往起著承載著血緣的職能。

世上那麼多姓,為什麼就指定個孫姓呢?這裡面,顯然不會是胡亂指定的,其中正如老祖所說:兒男,嬰兒。

悟空生而無父母,那麼他是誰的兒男和孩兒呢?

在中國,這種狀況,誰給起的名,就是誰的子系。

從這裡,不難發現,老祖將悟空,是視如己出的。

而且,傳授悟空神功,是有一個宏大的使命的。這點,容我後面細講。

第四,格局層面,只有悟空立志高遠

菩提老祖不把絕技傳授給其他弟子,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不是他不願教,而是他們縱使有能力學得會,但學會了也是對絕技的一種辱沒。

在悟空講自己學到筋斗雲神功後,有這樣一個場景:

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

也就是說,在這眾徒弟看來,學了筋斗雲,也就是做個快遞哥,或者外賣騎手,混個肚兒圓罷了。

這樣的眼界與格局,換誰也不願教他們的。就像你一個目標是開挖掘機的,事實上沒必要報考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

【下期預告:《菩提老祖到底是道家,還是佛家?》】

文學即人學,

最近重讀《西遊記》,

發現其實就是一部披著古裝和神話外衣的

職場小說、市井小說,

每個神,每個怪,都有現實中可對號入座的人。

經典之所以經典,正是歷千百年,

還是那麼光鮮。

敬請有想法和見解的朋友,或留言,或加微信,

一起談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朴吧 的精彩文章:

TAG: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