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住鄉愁 「小滿會」

留住鄉愁 「小滿會」

過了立夏,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了。所謂「小滿」,顧名思義,就是小麥籽粒已經飽滿,轉眼到了成熟收穫的季節。這時,庄稼人應該積極籌備農具了,比如造場、打場用的杈、耙、掃帚,割麥用的鐮刀,拉麥用的繩子之類。

買這些物品,人們習慣於等到過「小滿會」這一天。 「小滿會」不是一個固定的日子,而是根據季節變化:有時早些,在農曆的四月初或中旬;有時晚些,推遲到四月末。

我家住在豫冀兩省交界處的安陽縣崔家橋鎮,崔家橋人把「小滿」這個節氣定為購買農用產品的大型廟會由來已久。這天,方圓幾十里地的農民從四面八方湧來,由南向北,從東到西,把崔家橋的每條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廟會上人頭攢動、比肩接踵,釘鐮刀、木杴的,賣杈、耙、掃帚、麻繩的,賣草帽、荷葉扇子、竹帘子等夏日用品的,一字兒排開、應有盡有,幾乎不留一點兒空隙,只聽見賣東西的吆喝聲、釘木杴鐮刀的敲擊聲還有喧囂的人聲交織在一起,甚是嘈雜熱鬧。

那些專一釘木杴和鐮刀的商戶,從一大早就忙個不停,生意興隆得很,中午連吃飯的空閑都沒有。太陽快要落山了,還有人絡繹不絕地涌到這兒,看來一時半晌收不了攤。

翌日,人們便會帶著這些購買來的工具到自家的責任田勞作。先用鐮刀割下一片麥子,把麥茬拔掉弄乾凈,將一方地的坷垃打碎平整後,再拉著石磙壓幾遍。

往往忙得不亦樂乎,累得腰酸背痛,直到把地軋得平、光、硬為止——這樣,麥場就算造成了。俗話說:「有了場,心不慌,就等麥子進糧倉。」

時過境遷。隨著農村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人們用不著再去造場、打場、揚場、曬麥子,減少了許多勞作之苦。麥子成熟後,只要將收割機開到田間,不用動一刀一鐮,金燦燦的麥粒便「嘩啦啦」地流進糧袋。於是,那些犁耬鋤耙、打場機之類的農具也就閑置在家中,後來有的竟然被當作廢鐵賣掉了。

如今,「小滿會」上那種踴躍購買農具、工具的景象已經很難見到,取而代之的是時尚漂亮的服飾,清爽可口的飲料、鮮果,風味獨特的地方小吃,生動有趣的小玩意兒……人們趕會純粹是為了看熱鬧、嘗新鮮、買時髦。

今年的「小滿會」又要到了,廟會上會有什麼意外的驚喜等著我呢?

樊進舉,男,安陽市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於《中華散文網》《河南日報》《安陽日報》等報刊。

.

.

.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史溫格歌手合唱團即將獻唱北京音樂廳
空間站「飛天」水下訓練服首次亮相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