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從被遺忘的妃子到匈奴皇后,死後青冢埋骨芳名傳千古

她從被遺忘的妃子到匈奴皇后,死後青冢埋骨芳名傳千古

據說在以前的內蒙古地區,每年九月草原上的草就會枯黃衰竭,但有一個女子的墓冢上的草仍保持青色,這個女子就是王昭君。她從後宮被遺忘的妃子變身為匈奴呼韓邪單于的皇后,把漢文字、漢文化帶給了匈奴,帶來了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而她的故事更是流芳千古。

王昭君,今湖北興山人,自小生的膚白如雪、貌美如花,聰明伶俐、善良勤勉,很得父母寵愛。17歲的昭君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以「良家女」身份選入宮,等待被漢元帝召見。漢室後宮此時實行肖像御覽的方式寵幸嬪妃,就是要通過皇帝觀看畫師畫妃子的畫像來選擇寵幸的對象,而昭君生性清高便斷然拒絕給畫師毛延壽賄賂,毛延壽因此醜化昭君畫像以泄私恨,最終導致漢元帝沒能召見昭君。昭君便成了漢室後宮被冷落被遺忘的妃子。

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希望可以成為漢朝的女婿,也就是想要娶一位漢室女子,元帝欣然應允。對後宮沒有寵幸過的美貌女子下詔令說「誰願意去匈奴,即當公主看待。」而昭君為結束後宮百無聊賴的生活毅然應允出塞嫁予呼韓邪單于。於是,身穿紅斗篷、頭戴紅背兜(後人成為昭君套),懷抱琵琶,隨呼韓邪單于騎著白馬前往塞外,結束了她漢宮生活。在去往匈奴的途中,昭君還給後人留下了美麗的傳說:昭君芳容絕代,在漢匈邊界,昭君奏起琵琶,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琵琶音,看到美麗的昭君,竟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後人也因此將「落雁」形容昭君的美貌。

到了匈奴的昭君,被封為「寧胡閼氏」,也就是匈奴皇后,很快憑藉她的聰明伶俐,昭君很快適應了匈奴的生活,她開始將漢文字、漢文化介紹給匈奴人民,教匈奴人民如何使用漢人的生產生活用品,不僅促進了匈奴與漢朝的交流,也為兩地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匈奴人民對其更是愛戴與尊敬。後來,呼韓邪單于逝世,昭君忍受委屈遵匈奴習慣嫁予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呼韓邪單于的大兒子),最後病死於匈奴。

後人為紀念昭君,在內蒙古地區修建了十幾個昭君墓,只要是居住在北方邊境的各族人民都自願把王昭君與自己家鄉聯繫在一起,更願意把自己的家鄉變成昭君的家鄉。昭君的墓冢常青更是表達了後人對昭君的思念與讚美,她的芳名流傳千古,元人張翥《昭君怨》更是將昭君的故事描寫的栩栩如生:

隊隊氈車細馬,

簇擁閼氏如畫。

卻勝漢宮人,

閉長門。

看取蛾眉妒寵,

身後誰如遺冢?

千載草青青,

有芳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這個匈奴單于太忽悠,把大漢朝天子騙的團團轉
這姓從漢到宋出二十多宰相,稱「宰相之姓」,有醜女也不愁嫁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