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此次兵敗,開後世和親匈奴之先河,到底是對是錯?
高祖七年,劉邦被匈奴圍困再白登山上,因得陳平奇謀才得以脫險,後認為無法打敗匈奴,只好採取「和親」政策籠絡匈奴,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廢除和親之策。
劉邦
且說韓王信勾結匈奴謀反,劉邦興兵討之,戰爭前期屢戰屢勝,劉邦派使者探查冒頓單于之虛實,一連十多個使者回來說,冒頓單于兵弱馬瘦,當討之,唯有劉敬認為,戰爭都是展示自己的長處以震人心,而現在冒頓長於示敵以弱,其必有詐,劉邦不聽,令人將劉敬下獄,自己興兵而去。
結果,果然中匈奴埋伏,被困白登山,幸得陳平奇計,才得以脫險。
自白登山而回,劉邦立刻釋放了劉敬,誠懇地道歉,並向劉敬問計,現在我們打不過匈奴,應該怎麼辦?
劉敬此時就向劉邦提出了這個影響深遠的計劃,向匈奴和親。
魯元公主
劉敬說,我們久經戰事,已經無力與匈奴相爭,而冒頓單于此人弒其父,奪其妻,你無法用道德約束他,怎麼辦呢?你只能想辦法約束他的子孫,讓他的子孫臣服於漢,只是陛下你未必做的到。
劉邦說,只要可行,沒什麼做不到的。
劉敬就道,請陛下把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下嫁匈奴冒頓單于,並送上豐厚的嫁妝,匈奴是蠻荒之地,必然欣然受之,而他聽說公主是陛下的女兒,必然取其為妻,其子為太子,冒頓在位,就是你的女婿,冒頓不在位,單于就是你的外孫,哪有外孫打外公的道理?
劉敬還特彆強調,如果陛下不用自己的女兒,而選王公之女,匈奴知道必然不會尊敬親近她,就沒什麼意義了。
劉邦答應了,就要送魯元公主去匈奴,但呂后不幹啊,說我就太子一個兒子,魯元公主一個女兒,如何捨得,劉邦也坳不過呂后,只好選了別人假冒公主之名嫁了單于。並派了劉敬負責結親之事。
劉邦和魯元公主
自此,歷文帝朝,景帝朝一直都是於匈奴和親,直到武帝朝才再次主動出擊匈奴。
從結果來看,劉敬提的和親之策的確解了劉邦的燃眉之急,但也並沒有像他說的使單于的子孫臣服漢朝,相反,之後匈奴依然時時侵擾,所以和親只是解當前之危,並不能除匈奴之患。
至於說此事是對是錯,我理解是別無他法,不得已而為之。
各位且自品之?


※將領趙充國:為人沉著勇敢,他的什麼安邊之策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紫氣東來?常觀天上雲氣,以預知吉凶徵兆!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