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生命的法則,大道至簡

生命的法則,大道至簡

走進人生 打開眼界

文:穿越君 讀史開眼界特約作家

唐朝晉國公裴度,當中書省的時候,

一天,裴公正在家中設宴招待客人,

突然一個手下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

他告訴裴公,印信不見了。

裴公聽了象沒事似的,

面不改色,小聲的告訴他,

不要聲張,這是命令。

然後繼續和客人一起觀賞歌舞,

其他人也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到了半夜,飲酒正暢快的時候,

那個手下又進來了,告訴裴公印信找到了,

裴公還是象沒事似的,直到宴會結束。

大家都感到很困惑,

後來,有人忍不住問裴公,

裴公說,無非是下面的小官盜走了印信,

去書寫契券,用完就會放回原處了,

如果追查的緊了,小賊怕事情敗漏,

就會把印信扔到河裡或者乾脆燒掉,

到時候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又讓我想起了修傘的故事。

從前有個商人,

在外苦心經營多年,

攢下了大量的財富,

準備結束半生的漂泊,

回家與妻子團聚,

置田購房安度晚年。

然而,當時戰亂不止且常有盜匪,

財不露富這是老祖宗的規矩,

商人很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穿了一身灰布長衫,

一雙舊布鞋扮成了一個風餐露宿的路人。

把萬貫的家財全部兌換成紙票,

放進了一個油紙雨傘的傘柄里,

這把傘看起來與普通傘沒有兩樣。

這天中午商人經過一個平常的小鎮,

雞安犬寧人面善,無比的舒心,

在他吃完一碗面後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一陣涼風吹醒了商人,

他抬頭一看小店內已空無一人。

門外卻淅淅瀝瀝下著小雨,

商人突然驚覺,暗叫不好,

自己的那把油紙傘不見了!

等了幾天,也沒見有人把傘還回來。

此時的商人心也漸漸的平靜了下來,

也只有附近的人出門不帶傘,

於是他決定開一個修傘鋪,守株待兔。

時間一天天的流失,

一晃三年過去了,

商人等待的傘卻再也沒有出現。

這天他做了個廣告,

油紙傘以舊換新活動。

幾天過後,他日思夜想的事終於到來了,

一個拿著破舊油紙傘的中年人出現了。

當天晚上,他打開了那箇舊雨傘,

傘柄仍然被黃蠟封的嚴嚴實實的。

第二天,他關上了自己的修傘鋪,

從此再也沒有出現。

另外,還有兩個關於懲罰的故事,

第一個是南齊人王敬則,

他在吳興當太守的時候,

郡中搶奪偷竊的事情時常發生。

一天,王敬則抓到了一個,

然後他要求小偷的所有親屬到場,

當著他們的面責罰了數十鞭,

然後接著懲罰他打掃大街,

直到他揭發其他小偷來頂替自己,

結果,遠路的小偷都逃走了,

當地的小偷也不再敢出來了。

第二個故事是唐朝的時候,

李封當延陵縣的縣令,

官員和百姓犯了罪,

李封並不施以杖刑,

懲罰他們必須頭戴綠頭巾,

根據罪行的輕重,

決定佩戴綠頭巾的數量和時間,

期滿才能拿下來。

所以,大家都認為,

頭戴綠頭巾走在大街上是最大的恥辱,

於是互相勸勉,鮮有犯罪,

直到李封辭官也沒用打過一個人。

短短的幾個小故事,

這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老子《道德經》言,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意思是大道理都是極其簡單的,

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至於博大精深,

那是因為沒有升華到最簡的道。

醫生開的藥方越多,

就越是把握不好方法,

拿那些判斷不準的葯來試。

我們要在博大精深、

融會貫通、博採眾長的基礎上,

必須再度提煉創新,

只有跳出原來的框框和固有的思維,

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質,

然後用心去做才能成。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

最有價值的道理是最樸素的道理,

有時候認識事情的道理比較容易,

但是去做的時候往往就是想不到,

這需要一種智慧,

這種認知往往來自個人內部,

是一種個體生命的成長,

源於智慧而又高於智慧,

智向內求,只有生命智慧成長了,

才不會流於知識的層面

把自身升華為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可以靜制動,得到功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開眼界 的精彩文章:

吃醋
樹挪死,人挪活;人窮的時候,要少在家裡

TAG:讀史開眼界 |